人間充滿愛

本博客以分享教育,科學,古典哲學,文化與信仰為主。
個人資料
正文

人,不可不知自己民族的傳統文化

(2016-03-21 15:51:41) 下一個

轉載自新浪網:

中國人,你知道自己的傳統文化嗎?

(2016-03-22 02:23:07)

   

人,不可不知自己民族的傳統文化

2016-3-21 13:30 |個人分類:教育,健康,生活,社會|係統分類:科技教育| 古代哲學, 中國人的祖先 分享到微信

  唯物主義者對待我們的傳統文化是以古籍記載為準,不可唯心所欲受洋人指揮挑三揀四進行篡改賣祖求榮。以下介紹《校園英語》雜誌20161月(下)第16 頁一篇“提高教學質量”中的部分內容。內容與眾不同有別於介紹古代哲學的傳統,並非一家之言。根據出處我核對了古訓名言基本無誤。特別介紹與所有國人。炎 黃子孫的觀點可以不同,但是古代名言不可不知。如果,在我們的古籍中見到有與文章所介紹的不同的內容或者觀點請介紹分享,在此先致謝。請見以下文章:

  經常聽到 Only Westerners believe that God created man. Our ancestor was the ape-man. Man has evolved from the ape. 在馬克思、列寧、毛澤東發表的著作中均未發現有人類來源是猿猴。傳統文化隻有人類有。正視傳統不是複古,而是為了民族尊嚴。以下轉載我國古代名言和科學實驗結論。人的祖先是有尊嚴的原始人,非動物,國人不可妄自菲薄或欺師滅祖[1]

  公元前11世紀以前殷商時代甲骨上記載主宰萬物的是天(或帝、上帝、天帝、天地、老天爺等)。《詩經》中“玄烏”與“履帝武敏”顯示“道”的間接作用[1];“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彝 ,好是懿德 。”(《詩經·大雅》) “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為人。”(《管子·內業》)精即靈,形為形體。“天乃道”、“道生萬物”(《老子·道德經》);“夫天者,人之始也”(《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中庸·二十六章》)“天能生物”(《荀子·理論》);“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凡‘一之屬皆一。’”(《許慎·說文》)“惟人萬物之靈。”(《尚書·秦誓上》)“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荀子·禮論》)“天者,萬物之祖”、“天地之精所以生萬物者,莫貴於人。”(《董仲舒·春秋繁露》)“形者神之質,神者形之用”《範縝·神滅論》),其中,神即靈;道造成男、造成女,分稱乾、坤(見《易經·繫辭》),道應為始、為一。綜上可知,人類的祖先是人,不是動物,人不可有獸行。“德者道之舍,物得以生。”“道生之,德畜之。”“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何以得德,由乎道也。”(《老子·道德經》)“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為政》),“以德為本”(《莊子·天下》))、“天道之道,聖人之德”(《莊子·刻意》),“少德而多寵,一危也”(《淮南子·人間訓》),“德比於上,故知恥。”(《荀悅·雜言下》)“棄德崇奸”必失民心(《左丘明·左氏春秋》)。我國古代哲學中的“德”是由“道”而來,不是 politics, political integrity, kindness,… 等等,也無相應的英文單詞,應以英文拚音加引號“Te”表示。敬“天”重“道”,突出“德”與“愛”是我國古訓的根基和傳統,也是我們民族文化博大精深之所在。人類生存在“道”場[1],“道”與人類溝通決定了人類與它類的區別。人應知傳統、守規範、循天道,管理好一切動、植物。人應當盡力奉獻,不求名利,不圖索取,則無爭鬥。

(更多和詳細內容請見《校園英語》雜誌20161月(下)第16頁一篇“提高教學質量”。中國知網和校園英語雜誌網站等等均可以見到。這篇論文隻有一頁。但是,給人耳目一新,文風也與眾不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