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的傳人

祖國在唱紅歌。祖國山河一片紅。 文革在延續,因為有文革的傳人。 文革不是毛主席的文革,不是文革一代人的文革。是我們民族的文革。
個人資料
文革傳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小測工老S的水利人生 (一)

(2018-12-11 21:30:12) 下一個

小測工1936年出生。

S家祖籍河北唐山,民國時代成了天津市的商業“土豪”,小有規模。

小測工天資聰穎,加上1949年太祖把“人民”都給“解放”了,被“解放”自然沒了“束縛”,小測工“實現自我、造福社會”必是水到渠成。

可是,1955年首遇小挫折。

55年,小測工高中畢業,有誌青年又聰穎,自然報考大學。沒被錄取,大學不得其門而入。挫折。

事後很多年得知,1955年大學錄取已經嚴格限製“出身不好”的申請者,而且,對有“海外關係”的人,越發的“高標準嚴要求”。小測工出自小有規模的商業家庭並有個在“海外”的姐姐(其實姐姐當時是在有“陸陸相連”的香港),他的大學申請在寄出前就已經夭折。當年小測工不知這些,就簡單的挫折了一次。“解放”與自由申請大學無關,那個不是解放而是“解放”。(“政審你大爺!”)

小測工是經典的“工程師”類中國孩子,喜歡探究個事情啥的,大學不能上,咋辦?

高考“落榜”後一年,1956年,太祖在大規模使勁兒,“大躍進”前的小準備,修水利,全國勘探。

勘探是技術活兒,太祖手下的戰將們,多精通用步槍瞄準,能量出地球尺寸的不多。於是,新成立的空殼“國家測繪局”委托各部委培養“專業人員”,其中被委托的水利部在天津辦了個班,小測工考入。由此結下了一生的“水利緣”。

這個班(“大專”),原定學習兩年。可是,“大躍進”的“小準備”急需人力,一年後,1957年,小測工被加速“投筆從水”,加入了水利部下屬“勘探設計院”下屬“第一測量隊”的專業水利隊伍。開始了小測工的水利人生。

要擱在不同的時間與空間裏,也許,“水利人生”會主要繞著“水利”走。但在太祖的治下,什麽事兒都離不了政治事兒。小測工的“水利人生”自然入鄉隨俗,政治了。

記得1957年有什麽“政治事兒”嗎?

對了,“反右”!

小測工剛“參加工作”,21歲的年輕人,在河南濮陽的工地上,經曆了“反右”。小測工沒大事,但是隊裏有一位同事被“打成右派”,被強製弄到新疆去了。

不久,“反右”結束,但是……

“反右”,讓吃政治飯的對“整人”發生了“感情”,“餘興未盡”,於是有了 “反右”後續“運動”,“反右補課”。(“補課”,鄧小平鄧大人罪不可洗。當然,他如此做,是迎合毛之所好。從“反右”至“補課”,毛鄧二人都對“社會文明”犯了大罪,鄧在文革後的“修正”是文明進步,但前麵的罪責是事實,洗不去的。)

1958年,“反右補課”開始。此時小測工隨“水電部勘探設計院第一測量隊”在河南清豐縣測量。全員108人的隊,一下子被“補”了五人。“反右補課“折騰很久,一直補到1959年。期間,三個人被上手銬抓走(其中一死),還有一個被降四級。小測工是五人中的另一個,但是走運,才工作的“年輕人”,沒被“處理”。“反右補課”是大麵積的反人類犯罪,除了這五人之外,還有一位自殺沒死(該人在57年“反右”時就曾自殺過一次),另一位被整對象偷跑回天津。多年後,小測工在“水利界”朋友廣布,與他的俠氣有關,這位偷跑的同事,臨溜號前,小測工掏出些銀子相贈,後來還把他沒帶走的行李帶回天津。這是後話。

從“反右”到“反右補課”,一個小小測量隊中,被公權力“有後果”的犯罪攻擊就達八人之多,7.4% 這是小測工第一次親曆的太祖“解放”後的公權力犯罪過程。

1959年,太祖搞“大躍進”的熱情遭遇兜頭冷水,過剩的“產能”得減。麵對“無項目”的現實,小測工所在的“第一勘探隊”被解散了。少數人留下(技術骨幹),包括小測工與“反右補課”中被降四級的同事。閑置中,隊長說小測工你能測,去華東水利學院進修吧。不久,人事科的調令到,小測工很高興,把北京戶口注銷(水利部勘探設計院所在地),準備去南京上學,一圓大學夢。

無巧不成故事,待發的小測工在興奮中憧憬著,外出“探親”的測量隊“書記”同誌回來了。 發現了隊長同意的派人進修決定,不悅。去人事科,說小測工“思想反動”,不可以培養。

一錘定音!? “厲害了,我的書記”!去大學進修的事兒黃了。(書記屬鬥人愛好者,但後來不巧也被人鬥,與那位被打成“右派”的人同命運,被弄去新疆,並且不幸在文革中被人打死。)

非但大學沒上成,已經“消了”的北京戶口上不回去了。小測工即刻弄懂了一個定義,“口袋戶口者”。戶口還有,隨身帶著,“你”不是“黑”人;不黑但又不實,是人但不是“人”,屬“飄”人。算是戶口方麵的“替補隊員”。工資還發,但是,“糧票”隨戶口走,“口袋戶口者”無“糧票”可用。現在的孩子不懂,太祖時代,單有錢沒有“糧票”, 是無法獲得食物的。於是以“口袋戶口者”的身份,小測工有了“獨特”的生活經驗,“倒糧票”。

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