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擔心語言障礙,我們在布達佩斯買了三個旅遊產品:市容半日遊,議會大廈遊和多瑙河岸一日遊。這樣我們可以對這裏有個全方位的理解,然後根據自己的興趣再看一些細節。
我本來覺得自己對匈牙利這個國家一無所知,然而我們市容半日遊一開始,導遊介紹的第一座雕像就是矗立在多瑙河邊的,詩人培多菲的銅像。我們哪個中國人不知道那首“愛情誠可貴,自由價更高”的詩呢!還有河上那座茜茜公主大橋。
布達佩斯是由多瑙河兩岸的布達和佩斯兩個城市組成的。有山坡的這一麵是布達,平坦的那一邊是佩斯。河上有好幾座大橋連接兩岸。最好看的是鏈子橋,但是名字最讓我有興趣的是茜茜公主大橋。
下麵的橋就是鏈子橋。
下麵這張照片是我在網上找到的。前麵的那座橋就是茜茜公主大橋。後麵的是鏈子橋。
茜茜公主大橋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阻擋德國軍隊的前進被炸掉了。現在這座是在 1961 年至 1964 年間重新修建的。說到茜茜公主,我們這一帶人大多看過“茜茜公主”這部電影。茜茜公主是巴伐利亞人,出生在貴族之家。她的父親不堪貴族生活的繁文縟節,舉家搬到鄉村,過著隱居的生活。茜茜公主就是在這種自由放任的環境下長大的。她的姐姐被指任為奧地利承襲王位的年輕王子的新娘。茜茜公主和她的媽媽陪同姐姐去見未婚夫。然而王子卻被茜茜的美貌迷住了,拒絕了母親指認的未婚妻,最終和十五歲的茜茜結了婚。這一反叛的舉動為日後的婆媳關係埋下了禍根。
茜茜公主是個非常美麗的女人,她自己也很重視保持這種形象,她束腰,節食,到了幾近自我摧殘的地步。她也是一個聰明敏感的人。她的語言能力很強,外語說的好,文字也寫得很漂亮。她之所以深受匈牙利人民的愛戴,是因為她對匈牙利獨有鍾情。在她的影響下,匈牙利在奧匈帝國期間爭得了自己的權益和尊嚴。
在多瑙河岸佩斯這一麵,一處宏大古典的建築非常引人矚目。這就是議會大廈。 1956 年 10 月 23 日,大廈的廣場上發生了震驚世界的匈牙利事件。
匈牙利事件的發生體現了當時國際形勢的變化。 1953 年斯大林去世,這給從 1945 年開始就生活在蘇聯壓製下的東歐國家帶來了希望。 1956 年 2 月,赫魯曉夫上台後發表了一係列反斯大林言論,並在同年 7 月迫使斯大林扶植的匈牙利首腦拉科西下台。 10 月,波蘭頂住了蘇聯的壓力,提出了 “走波蘭式的社會主義道路”。這一舉動也最終得到了蘇聯的默許。這一係列的變化,加上匈牙利當年的農業欠收,汽油短缺和異常寒冷潮濕的氣候,導致了學生和工人走上街頭,表達對國家現狀的不滿。他們要求在 1953 年推出“新方針”的前任部長會議主席納吉上台,擺脫蘇聯的控製,進行體製改革。遊行活動被政府定性為反政府,受到壓製,並轉成流血事件。最後經過蘇聯的兩次出兵,才最終“平息了暴亂”。議會大廈廣場上有一座紀念這次事件的紀念碑,點著長明火。廣場的另一側有一座納吉的銅像。他站在一座橋上,背後是當時蘇軍的駐地,麵向象征著民主和自由的議會大廈。
廣場周圍的建築物,在裝修的時候,每一個彈痕都用一個銅球裝飾起來。
曆史是不能忘記的。我站在廣場上,聆聽導遊的講解,心潮起伏,不知道天安門廣場上的導遊會做什麽樣的解說。
這是百度上關於匈牙利事件的解說:“西方認為這是一場革命,是匈牙利人民對蘇聯的控製和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製度的反抗,是為了實現從‘集權製度’向‘民主製度’的回歸;社會主義國家則認為,事件是匈牙利國內敵視社會主義製度的反革命勢力與國際帝國主義相互勾結、裏應外合的結果,目的是要顛覆社會主義製度,複辟資本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