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Little English Corner

A new accent is an adventure. Be bold! Exaggerate wildly!
正文

花心大蘿卜文青的糾音網戀情史(7)—小蓮和小茵背後的故事

(2012-05-09 23:17:30) 下一個

因為學過語言學,花心大蘿卜理論基礎,用小曼的話說:不是吹牛:那理論基礎可不是一般的雄厚,就是學語言學的時候學得理論太多了,學傷了。所以花心大蘿卜6年前就跟linguistics 88了,最近倒是糾音搞的對語言學有些懷念。和“不學王明”相反的是,我“學王明”,他學得感覺是Applied Lingusitics--TESOL,我學得是喬姆斯基的一套Formal Linguistics。我們學校這兩個領域不在一個school,互相瞧不起,常常掐架。



那天琢磨小蓮(liaison),想起來連讀的理論基礎,這些沒太大用的東西,感興趣的童鞋可以看看。


一個syllable至少得有一個元音(V),所以元音被稱作nuclear of a syllable。元音前的consonant是onset of a syllable,之後的consonant是叫coda of a syllable。

英語裏,除了裸體V,Syllable的其他formats,能想到的是:CV(eg. he), CVC(dad), CVCC(dust), CCV(draw), CCVC(brat), CCCV(straw), CCCVC(strong), CCCVCC(strength),等。


而漢語呢,有裸體V,還有CV,CVC(漢語裏的coda隻能是n,ng)。中文沒有CCV,CVCC啥的,所以帶中國口音的英語是把中文對syllable的限製carry over到英語中,在CVC後麵加個“額”音,組成漢語裏可以接受的syllable,把CVC變成了CVCV--兩個漢語裏可接受的syllable。



各種語言的一個共性就是syllalbe必須有元音(好像也有特例,象Arabic languages), syllable喜歡有onset,coda不討人喜,也就是說人們pronounce a multi-syllabic word的時候會盡量讓syllable 有onset,避免coda。所以我們劃分音節的時候,象stupid是劃在stu-pid,而不是stup-id。單詞裏的這個對onset的preference到了phrase/sentence裏,就是連讀的起因。


連讀到底要不要練呢?我覺得看人,要是法國人,不用練,因為French has nothing but liaison。中國人,我覺得還是要練的。練連讀的好處不光是使你讀得連貫,而且對小蒲也有好處。象詞尾的l音,廚師給的一個練l的方法就是在l後麵加一個額音,filla, fulla, foola,feela, faila,etc,練差不多了的時候,把額音去掉。詞尾的l音就不會用“哦”代替或吞音了。

小茵呢,因為中文是tonal languge,我們用tone來distinguish詞義,“嗎麻碼罵”唯一不同是tone不同。所以我們的pitch change或平調是在single syllable level上的。


而英文的tone/pitch change不用來區別詞義,用來區別語氣和強調什麽的,pitch change感覺更偏於between syllables and phrases。(我自己的總結哈,沒有書麵證據)。



所以如果說小蒲是偏physical的,和 science很象的話,小茵偏Art/music一些,更高層次的追求。native speaker也有小茵問題,Good speakers and actors work on their intonation and vocal varieties,使自己的speech更有感染力,更dramatic,更能使人faint  from ecstasy,哈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