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裏

沒心沒肺 神經粗條
正文

中美兩個大國在對話 小國新加坡在聽什麽?

(2011-05-10 23:53:13) 下一個






中美關係決定著世界格局,中美關係經曆了20世紀80年代初的蜜月期,到20世紀90年代六四天安門事件啟的跌蕩期,直到21世紀初的回暖期。

這兩天,兩個大國在對話,對之後的聯合公報/備忘錄/成果/共識,俺來說說。

首先,這次對話的最亮看點是雙方高級軍事將領(將軍級別,美副總統拜登親自聆聽),我猜就下麵的議題展開對話:

核問題(含朝核和朝鮮半島局勢)。在全球叫囂削減核武器的時候,中國卻逆流而上?
外太空問題。人類在對外太空的開發目前是能者多占,卡位最重要?
網絡安全問題。雖然美國引領網際網絡的關鍵技術,但總對中國不放心?
南海中國與鄰國的主權爭端,朝鮮半島,海峽局勢以及對台軍售,航母建設?

其次,最大債務國與最大債權國間的經濟政治的對話,首當其衝的是美國的債務信譽/債權國的安全問題:美國實行量化寬鬆政策,直接導致美元滿世界亂飛,不僅馬上使債務持有國的資產縮水,而且向幾乎全世界的他國變相輸出通貨膨脹,真是茅坑裏扔石頭,激起明糞。

長話短說,我拿希拉裏惡補華文來簡單說明一下。2010年,中國貿易順差8000萬的時候,希拉裏嘴裏說的是:“風雨同舟,互利互贏。”現在,中美貿易順差達到了114億4000萬,這次這位半老徐娘用的是:“摸著石頭過河”、“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殊不知,這種暫時的權宜之策是要建立在戰略規劃的基礎上的,是要以創造終極的價值才能最大程度地縮小差距。

要縮小貿易順差,美國應允許向中國開放高科技尖端產品和技術,還有,清除中國企業在美經營所麵臨的不公平的待遇。

後拉登時代的對華政策。美國借著中國的血汗錢(就不說中國為此付出的殃及子孫後代的環境)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打仗,而今,隨著拉登肉體的滅亡,美國下一步的戰略安排是怎樣的?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都是中國的鄰邦,它們在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撤軍以後,善後安排如何,國家政局是否穩定?最重要的是美國在收回了伸到兩國的拳頭後,下一步要幹嘛?是到太平洋區域搞韓美日聯合機製嗎?拿著中國的錢幹著對中國不利的事,中國人總不能被人賣了還替人數錢吧?!

大國對話,小國新加坡隻有搬馬紮、眨眼睛轉眼珠的份兒。中國在南中國海幾個有爭議的島嶼主權與鄰國,如越南、菲律賓、日本,新加坡不在其列。我估計,新加坡還是會奉行讓中美兩個大國參與馬六甲海峽事務的政策,以此來交換其它的經濟好處,比如在人民幣麵臨升值壓力的環境下,爭取成為除香港外的第二個離岸人民幣的國家。

新加坡是個開放市場,由於國家小,資源匱乏,高度依賴海外市場,對糧油等基本品價格的波動非常敏感。為了抵禦美國量化寬鬆政策引起的輸入型通膨,抵製由於原材料價格上漲所引起的生活費用的升高,還有就是大選,MAS實行了讓新元堅挺的政策。我預測,由於選民對生活費上漲的不滿,新元接下來依然會采取低銀行利率、新元幣值堅挺的政策,雖然這樣做會直接導致勞動力成本的增加並對出口不利。

總之,夾在大國間的小國對策隻有一個:認清形勢,保持開放靈活的姿態,以創造價值為導向,隨著大國蕩起的浪花,找對節拍衝浪、舞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