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老薑

沒什麽好介紹, 不就一片薑嗎?
正文

房市,房事?(1)

(2011-02-22 07:08:07) 下一個

兩個半球


                  一片老薑


 


人物純屬虛構,情節東拚西湊。


 


房市,房事?(1


 


 


趙山在文學城看到過一則笑話:一海歸回國相親,與一PLMM見麵,交代了基本情況後,不知道接著說啥。就問,你對房市有什麽看法?”PLMM好半天才紅著臉,輕聲說:不要太頻繁,一天一次就好。


 


趙山當時笑的直抽。買了房子後,再看到這笑話就笑不出來了。因為他的房子差不多是在房市最高峰時買的。之後房價一路下跌。看見與房市有關的新聞都要抓狂,恨烏及屋,連帶對房事這一津津有味的詞都提不起勁。


 


美國這幾年房市一片狼藉,哀鴻遍野。同期的中國的房市卻是吃了偉哥,節節上揚,漲價飛快,雖然近期頻頻受挫,仍然居高不下。


  


美國從上世紀末起,房價是在一路上漲,大致是在2006年初達到巔峰。之後就慢慢下跌。到現在還沒到底。2000年初的全美房價中間值是$16萬,2006最高時達到$25萬,現在是$20萬左右。其實每年平均價漲幅不過12%,降幅則不到6%。跟中國房價上漲幅度比,簡直是毛毛雨。可這點毛毛雨就把美國人民折騰的夠嗆,媒體推波助瀾大叫“United State Housing Bubble”破了,把小事吹的天大,弄的大家人心惶惶,上廁所碰上熟人,也要聊聊房市,可見美國人民的心理素質不行。


 


(這些數據是真的,美國普查局公布的: 有興趣的人可以上:http://www.census.gov/const/uspricemon.pdf 。另外,可以到維基百科了解美國房市泡沫的形成和破滅的過程:http://en.wikipedia.org/wiki/United_States_housing_bubble 。個人覺得了解一下對有誌於在房市撲騰的人沒啥壞處。當然,國情不同,美國的今天不等於中國的明天。最近中國政府擔心房市泡沫,頻頻潑冷水。隻是地產商早就賺飽了,這些措施對廣大房奴來說,可能是禍不是福了。)


 


趙山跟國內的朋友聊到過中美房奴的區別,朋友講了3點,讓趙山記憶深刻。第一,中國大部分城市房子均價是平均收入的30倍,京上廣一線城市可能達到50倍,全中國來說,這數字怎麽也有個十幾二十倍,而全美房子均價最高時才達到平均收入的5倍。第二,那麽高的房價買的隻是毛坯房,裝修還要一筆錢。美國房子多是裝修好了的。第三,在中國,花了高價隻買了75年的使有權,而在美國,房子連地都歸買主。末了朋友警告他,就你那點本事,別跟風海歸,把你現在的房子賣了再回國買一套,別看你在美國算中產,回來立馬變窮人。


 


趙山自以為是的拿這75年使用權教育國內另一哥們,結果被人笑話一頓:又露怯了吧,現在的房子不到二三十年就舊了,要拆了重建。哪等得到七十五年。趙山說那美國房子還是相對便宜吧。那朋友也知道的不少:也沒差的那麽離譜,你們一年不是要交不少房產稅嗎?趙山反擊:“別以為我不知道,房產稅在中國,已經不是傳說了,更何況你們還有饅頭稅。”那朋友問:“你也知道饅頭稅? 其實那是……”趙山打斷他說:“甭解釋,我知道。” 那朋友歎了口氣:“美國人交了一輩子稅,享了一輩子福(利),中國人交了一輩子稅, 受了幾輩子罪。” 趙山隻好反過來安慰他:“別介呀,你又不是不知道美國欠的一屁股債,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趙山和楊蘭出國之前在他倆住的蜃樓區買了一套三室一廳的房子,花了不少錢。當時他們也猶豫花這麽多錢到底值不值,但一想也不知道在美國能不能混不下去,至少要有個根據地,就咬咬牙買了。十幾年過去了,他們在美國建立了根據地,國內的房子早就賣了,賺了些錢。但趙山現在有點後悔了,一是賣早了,二是當初沒多買兩套,楊蘭笑話他,買那一套房都已經是東拚西湊的,還想著多買幾套。趙山說要不是楊蘭攔住,他早就借錢投資中國房地產了,現在早發了,根本不用在美國幹耗著。楊蘭說得了,別事後諸葛亮,事前豬一樣。有這本事,咋在房價最高時買房,丟人丟到美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圈外閑人 回複 悄悄話 講的都是實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