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言難淨

人生如戲。 兒時和家人看越劇, 老想湊在前排。 如今,身在局中,時時台上互動, 場景雖易,戲文依然一樣精彩。 所有故事及人與事,皆為虛構,切勿對號入座。
正文

女兒經(4):女孩,並非一定要是在名校才能長成淑女的。

(2010-12-19 11:34:38) 下一個

女兒經(4):名校*淑女

每天上班都會路過Havergal 的校園。鏽跡斑斑的石牆爬滿常青藤。認識不少它的畢業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要數當年在多大醫學院共事過的Carolyn Bennett。好像每個Havergal的女孩都有著Carolyn的探索精神,說話的技巧,魅人的風姿和無法抑製的自信及自豪。

春天的一個電話,使我看到Havergal 女孩的另一麵。

Nancy, 16歲, 直直的頭發,素麵朝天。由父母逼著來到診所。有著那年齡不該有的成熟和修道院嬤嬤式的拘謹,雙眼直直的盯著地上的一個點,用著單一的聲調,帶著被訓練出來的禮節,慢慢的地講述著她在Havergal的苦惱。

“從七年級開始,我總是想著要努力,要對得起父母的付出。常常我就無法入睡,甚至整夜無眠。要做的事太多太多,後來功課就不行了,成績也從90降到8070,現在怕是隻有60多了。我好像越來越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想到父母的焦慮,同學的攀比,學習上的壓力,這一切都變成了我的罪過。憂鬱像無法逃避的烏雲,時時刻刻籠罩著我。幾個月前,我常看見我從不存在的哥哥,他不時地出現在我麵前,聽我訴說,為我擦去眼淚。 在課堂上,我隻要一閉上眼,哥哥就會出現在我身旁,和我講話。哥哥的聲音大,常常蓋過老師的。”

Nancy的爸爸在上海做生意。媽媽移民後,在學校鄰街的Rosewell Ave買了套condo,整天陪著她。一心想把獨生女兒包裝成多倫多“上隻角”的淑女。

有一天,學校不得不讓媽媽把Nancy早早領會家,千叮萬囑“必須立即去看醫生”。女兒怎麽也不願去。無奈,媽媽隻好含著淚水把爸爸從上海召了回來。就這樣,一家三口坐到了我麵前。

爸爸很氣憤: “我女兒原來在公校樣樣全班第一。那能搞格!每年二萬四的學費,在這個名校反倒弄出精神分裂症來了。” 帶著無奈和不解,及對加拿大教育係統的惱怒,爸爸飛回上海去了。

幾個月的心理輔導和藥物治療,Nancy的幻聽和幻視漸漸消失了,可她還是不能喚回往日的自在。

一天在輔導中,媽媽終於接受了現實,開始考慮把女兒轉出Havergal

“你家東麵的Lawrence Park  C.I. 也是一所不錯的公校呀。不如轉去那兒?可能公校的文化更適應她。”

幾經周折,九月開學時,Nancy 終於順利地融入了Lawrence Park C.I. 的少男少女中。慢慢地,Nancy和媽媽來診所的次數就越來越少。

幾個月後,秋天來了,遍地金黃。下班回家的路上,在 Lawrence  Avenue Road 路口,正好看見衣著時尚的Nancy, 長長的秀發,隨風飄起,被陽光照得透亮。頸上隨意圍著的粉色絲巾伴著她的手勢上下飛舞。 身邊圍著一群著淺綠色統一校服的女孩們,想必是以前Havergal的同學。她正開心地跟她們講述著什麽。

那一刻從Nancy 燦爛的臉上,我又看到了類似Carolyn的自信和嫵媚。

女孩,並非一定要是在名校才能長成淑女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Live2Tell 回複 悄悄話 Met a couple of girls from Havargal. I can't say that I particularly like them.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