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我的學生都戰死了,現在該我這個老師上去了。ZT 視頻

(2016-01-17 16:58:24) 下一個

在真正的抗日戰爭中,到底有沒有一個人麵對10倍以上敵人,殺敵取勝的孤膽英雄呢?

中國方麵的記載是有的,長城抗戰中,我國媒體曾登出一張照片,拍攝的是喜峰口大戰手刃17名日軍的一名年輕大刀隊員微信資訊。

日本方麵的記載也是有的,在今天保存於日本自衛隊資料館的一份檔案中,日本指揮官在一段關於東北抗日聯軍的描述旁加了4個字的評價——一騎當千。

實戰之中,確有這樣悍不畏死、剛毅善戰的中國英雄。當然,如果有誰能在戰場上將這種情景用鏡頭記錄下來,那,這位記者就該得普利策獎了。

仿佛是為了證明那場戰爭裏中國人的英勇,確實有這樣的鏡頭被保留了下來,拍攝下這段鏡頭的,是兩名日本記者。

筆者在日本收集到一段錄像,它真實地記錄了一場中日之間的空中戰鬥。

1940年,為了逼迫中國投降,日軍連續組織對重慶、成都等地進行戰略空襲,給中國軍民造成巨大損失。7月24日,日軍華中派遣軍出動了32架九七式重型轟炸機對成都進行空襲。這次空襲有些特殊,因為日軍竟然在其中一架轟炸機上配置了一個攝影組。按照日軍的統計,經過連續戰鬥,在成都的中國空軍已經喪失了戰鬥力。為了宣揚轟炸效果,他們在出動之前派遣戰地記者小柳和八木登上其中一架轟炸機,帶著攝像機準備拍攝轟炸情景,作為新聞片向日本本土的國民播放。

從畫麵來看,這次空襲成都的日軍飛機應該是日軍陸軍航空兵使用的九七式重型轟炸機。

這也是九七式重型轟炸機第一次轟炸成都。盡管與西方的重型轟炸機B-29或者蘭開斯特相比,隻有兩個發動機的九七式稱為“重爆”頗為勉強,但是,這種正常起飛重量將近10噸,綽號“莎莉”的大型轟炸機在當時的中國戰場依然是巨無霸。它帶有一定裝甲,後期型號安裝了自封油箱並為炮塔裝備了70毫米厚的防彈玻璃(轟炸成都時尚無此裝備),生存力較強,這可能是它在這次空中戰鬥中連續中彈卻仍然沒有被擊落的原因。

日軍在1939年也曾多次空襲重慶和成都,主要使用的機型是海軍航空兵的九六式轟炸機,這種全金屬中型轟炸機設計優良,在馬來海戰中曾擊沉了英國的“威爾士親王”號和“反擊”號戰列艦,讓丘吉爾度過了“最灰心的一天”。但是,這種自重比九七式幾乎少一半的飛機無論是自衛火力,還是速度和載彈量方麵都不能完全滿足遠程轟炸成都這樣的任務要求。而且,中國空軍飛行員對其特點十分熟悉,八一三空戰高誌航首開紀錄,打下的就是一架九六式。結果,在中國空軍的頑強抗擊之下,日軍轟炸機部隊損失慘重,1939年11月4日的空戰中,日軍第十三海軍航空隊司令長官,人稱“轟炸之王”的奧田喜久大佐即被擊落。

在這種情況下,日軍痛定思痛,改變方略,出動了陸軍的九七式重型轟炸機投入作戰,與九六式相比,這種轟炸機載彈量更大,航速更快(達到480公裏/小時,比九六式快100公裏,比美國的B-25還快50公裏),自衛能力更強(九六式帶3挺自衛機槍,九七式早期型號帶有5挺,後期型號可以帶8挺),雖然,日軍此時尚無可戰的遠程護航戰鬥機,但幾十架九七式組成的空中編隊仿佛一群插滿利刺的刺蝟,其抵抗力絕不可小視。以這次七二四轟炸為例,日軍出動了32架轟炸機,便意味著有約160挺自衛機槍。難怪日軍可以放心弄兩個記者上飛機了。

筆者現在得到的,便是這兩位記者所拍攝的影片,隻不過連他們自己,也想不到拍到的是如此畫麵。

中國飛將軍好比趙子龍衝長阪坡

送兩名記者登機的時候,日軍認為這次轟炸應該是一次很輕鬆的任務。

抗戰開始時,中國空軍曾在上海和南京的戰場上屢立奇功,被國人視為“飛將軍”。然而,敵眾我寡,且我國自己不能生產戰鬥機的情況下,中國空軍在隨後的戰鬥中損失慘重,高誌航等四大天王在戰鬥開始不到一年的時間裏便全部犧牲。到1940年,中國空軍幾乎蕩然無存。

這部新聞片的前半部分,隻是按照日軍標準炫耀武功的構思進行拍攝。31架日本陸航轟炸機組成一個近似三角形的大型編隊——由於航程的原因,日軍未出動戰鬥機為其護航。記者小柳等所在的飛機則在編隊側麵單獨行動,拍下了不少“威風凜凜”的鏡頭。

當轟炸機群即將飛到成都上空之際,一聲警報打斷了他們的“創作”。日軍射擊手匆忙開啟自衛機槍的保險,慌亂地四麵張望——中國戰鬥機起飛迎戰了!

轉眼間,一架中國戰鬥機便出現在日機編隊的斜上方——僅僅一架。在這場1對32的對決中,那架中國戰鬥機動作堅決果斷,從高空似隕石一般淩空撲向32架日軍轟炸機組成的機群,筆者看到它如流星般殺入敵陣的瞬間,心中唯一的感受便是趙子龍衝長阪坡。

每架日軍轟炸機都在拚命朝它開火,但中國戰鬥機輕靈的動作讓所有日本飛機都無法有效打中目標。

縱向擊穿整個日軍陣容,這架飛機一個轉向,第二次衝鋒竟然直衝小柳和八木所在的這架飛機而來!

看來,這架轟炸機孤獨存在於陣外,使中國飛行員誤認為它是日軍的指揮機,本著“擒賊先擒王”的理念,立即把它作為了自己的目標。

它從右側突然殺來,衝得距離小柳的座機如此之近,以至於其機翼下的中國空軍機徽都清晰可辨。這架雙翼戰鬥機射出的子彈打得日軍轟炸機上的零件都蹦起來了,但無法擊落這個龐然大物。這架戰鬥機從日軍轟炸機機頭前一衝而過,驚魂未定的日軍機槍手還在對著中國戰鬥機來襲的方向猛烈射擊。如果說中國戰鬥機直衝日軍機群的時候,小柳和八木還隻是驚愕,這樣近距離的突襲則令他們感到了真正的恐懼。然而,噩夢,才剛剛開始而已。

就在日本飛行員們慶幸運氣還好的時候,這架中國戰鬥機靈活地一轉身,又從左側轉身撲了過來,目標依然是小柳和八木的飛機。

日軍機群的攔阻火力攔不住這架藝高人膽大的中國戰鬥機,小柳的鏡頭裏,滿是這架戰鬥機射出的曳光彈的軌跡。

這一次的射擊沒有落空,但日本轟炸機仍沒有被擊中要害,那架中國戰鬥機似乎不肯甘心,竟然筆直地撞向了日本轟炸機!

日軍飛行員本能地向右轉舵,避開撞擊,兩架飛機一時在空中出現了相對靜止的狀態,中國戰鬥機仿佛懸停在日軍機窗達幾秒之久。小柳在事後寫的旁白中講道,這架中國戰鬥機在“離我們隻有幾米的距離”與其擦肩而過!

這顯然是誇張了,不過從畫麵來看,雙方的距離的確極近。在這個距離上,日機被擊中時飛出的碎片對中國戰鬥機也是十分危險的。

那架中國戰鬥機還沒有結束自己的戰鬥,它丟掉小柳和八木的飛機,再次殺入日軍編隊。戰機在日軍機群中左衝右突,然後,突圍而走,在又一陣混戰之後消失在藍天之中。

不得不說,小柳和八木這兩名日本記者的職業素質十分出色,否則不可能在機槍朝自己掃射的時刻依然能把畫麵拍得如此穩定。小柳的飛機終於逃過了中國戰鬥機的截擊,最後得以安然返航——當然,這也應該算是件幸運的事情,否則,我們就無從看到這一連串驚心動魄的鏡頭了。這名中國飛行員單槍匹馬殺入敵陣的雄姿被永遠地記錄在日本記者的電影膠片中。

戰死不歸的決心

這是一場不可思議的空戰,在世界空戰史上恐怕也是絕無僅有的。這名中國飛行員單機在32架日軍轟炸機機群裏穿梭攻擊,如入無人之境。盡管因為他的飛機隻有機槍,薄弱的火力使它未能打下日軍的重型轟炸機,日軍對成都依然進行了轟炸。但鏡頭中這場1對32的戰鬥,在今天看來仍然令人驚心動魄,讓我們遐想這個中國人當時是怎樣無畏地衝入日軍機陣中英勇拚殺。當筆者仔細分析雙方的兵力對比和裝備之差後,不得不掩卷長歎——中國空軍在這一仗裏,把英勇和智慧都發揮到了極致。

他是誰?他為什麽而發起這決死一戰?

更讓我們好奇的是這名中國飛行員的身份。他是因為技高一籌藐視敵軍,才故意展開這一場空中遊戲嗎?這個略帶浪漫的思路剛剛閃過便被否定。那麵對日機殊死的一撞仿佛表白著他戰死不歸的決心——這分明是一名求死而去的中國軍人。第二次世界大戰殘酷的中國戰場,很難找到“浪漫”二字的存在。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對資料的認真調查,盡管不排除有其他可能,但這名飛行員的身份已經基本肯定。各項證據都指向一名中國空軍航校的李姓教官。他在這次戰鬥中生還後轉入戰鬥部隊,成為中國空軍第四大隊,即誌航大隊的大隊長,抗戰期間共擊落日機4架。

日本人的情報非常準確,7月24日,日軍轟炸成都的時候,中國在當地的空軍戰鬥部隊真的打光了。這名中國教官是駕著航校的教練機起飛迎戰的,所以他的飛機才那樣落後。他在這一天的日記中沒有記錄怎麽升空和與日軍糾纏格鬥,隻有一句話:“我的學生都戰死了,現在該我這個老師上去了。”

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讓我們知道了抗日戰爭全麵爆發後,中國人是以什麽樣的心態投入戰鬥。這不是為一家一姓而戰,而是一場捍衛我們文明和民族的戰爭,是一場用我們的身軀,來衛護父老鄉親的戰爭。這樣悲壯的戰鬥,為我們撐起了四萬萬個8年。

20087182015/07/27 13:14

我真的很難想象,這樣一位中國軍人,駕著航校落後的教練機(雙翼,貌似是蘇聯的霍克III吧),是懷揣著怎樣的愛國情懷衝向敵寇。一次又一次無畏的衝擊著32架重型轟炸機。那孱弱的火力,打擊在厚重的轟炸機上而無法擊落,這位中國軍人是多麽的痛苦。抱著必死之心架機迎戰,那奮不顧身的一撞又表達出了中國軍人在抵禦外辱中因武器落後而不得不為之的無奈。政府的腐敗無能永遠都磨滅不了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血性和傲骨。亂世出英雄!正因為這樣的英雄,中華民族才會有5000年的文明和曆史。當我讀到“我的學生戰死了,現在該我這個老師上去了”,我不禁潸然淚下。真的哭了。最後還是那句:和鬼子的仇恨是世仇,不是因為幾句和平共處,道歉就可以一筆掩過的。雖然我去過日本,也有日本朋友,也知道很多日本民眾不支持戰爭。但是我還是想說:仇恨就是仇恨,如果一旦戰爭開始,我們必然以牙還牙,否則如何對得起那些無數倒在倭寇刀槍下的民族英雄。別給我說什麽仁義道德,仇恨隻能通過血來償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