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史海鉤沉]中國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軍

(2013-05-10 08:20:11) 下一個

在國民黨軍的編製序列中,曆史上曾先後出現過5個第19軍

一、浙軍一部組成的第19軍
該軍前身是孫傳芳直係所屬浙江陸軍第1師。1926年12月底,北伐軍進軍杭州,將孫傳芳直係所屬浙江陸軍第1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19軍,任命原第1師師長陳儀為該軍軍長,杜偉任政治部主任。下轄:
第1師,石鐸任師長;
第2師,餘憲文任師長。
此時,因陳儀被孫傳芳拘押在南京,由第2師師長石鐸代理軍長職。1927年1月初,該軍在紹興大校場宣布易幟,正式打起國內革命軍第19軍的番號,在北伐軍總司令部的統一指揮下,反戈進攻孫傳芳駐守寧海的周蔭人部。此時次作戰,該軍擊敗周蔭人部,並將其縮編為新編第15師。同年5月7日,新編第15師改稱為第19師,撥屬第6軍楊傑部。

二、陝軍一部組成的第19軍
該軍前身是陝西靖國軍一部。1922年,陝西靖國軍總司令部直轄步兵營營長高桂滋,率部隨陝西陸軍第1師胡景翼出潼關。1924年,高桂滋部擴編為胡景翼國民第2軍第3補充旅。1926年,國民第2軍在河南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獨立第8師,高桂滋任師長,劉礽祺任參謀長,轄第1師,王守義任師長;第2師,邢肇棠任師長;第3師,劉天祿任師長。同年底,該軍河南時番號撤消。

三、桂軍一部組成的第19軍
該軍前身是桂係部隊胡宗鐸第2路軍一部。1927年春,李宗仁所屬第7軍胡宗鐸旅進軍北伐至蕪湖、南京一線,在攻克皖北、津浦路南段,激戰龍潭等諸戰役中,擊潰東南大軍閥孫傳芳,戰功桌著。胡由此升任第2路軍第3縱隊指揮官,繼續指揮第7軍第2師、第15軍第2師以及兩個獨立團等,由京漢線繼續北伐,連克蚌埠、徐州等地。在進至山東臨城後,胡率部回師至蕪湖轉南京整訓。同年10月,胡宗鐸為擴充部隊實力,以所屬第7軍和該軍各一部和編組建該軍。下轄第1師由第7軍一部編成;下轄第2、第3師由第15軍第1師第1旅擴編組成。其中第1師,李思熾任師長;第2師,李宜煊任師長;第3師,鄭重任師長。同月,南京國民黨軍事委員會下令“討伐”唐生智,胡宗鐸率該軍向武漢進攻。1927年11月,該軍占據武漢。1928年2月,該軍3個師番號該為第59、第60、第61師。同年10月,國民革命軍進行整編,依中央軍番號順序,該軍番號為第16師。以胡宗鐸為師長,程汝懷任副師長。

四、粵軍一部組成的第19軍
該軍前身是北伐戰爭粵係軍一部。1930年夏,中原大戰爆發後,蔣介石在津浦路泰安方麵吃緊,遂調在廣東的該軍第60、61師北上支援。同年8月。在濟南攻克後,蔣介石將奉命北上的第60、第61師合編組成該軍,並任命蔡廷鍇為第19軍軍長,轄第60師,蔡廷鍇兼任師長(後沈光漢、陳沛);轄第61師,毛維壽任師長;第78師,區壽年任師長(後文朝籍)。中原大戰結束後,該軍南下閩贛地區,先後參加了對中央蘇區和紅一方麵軍的多次“圍剿”作戰。“918”事變後,該軍調上海駐防,發動參加了淞滬會戰。1933年11月,該軍因不滿蔣介石的內戰政策,發動了震驚中外的“福建事變”在福州成立了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公開反抗蔣介石的內戰政策,遭到蔣介石的殘酷鎮壓。1933年12月,南京政府下令免去蔡廷鍇的軍長職務,該軍撤消。

五、晉軍一部組成的第19軍
該軍前身是晉係閻錫山部隊一部。1934年10月,國民政府將晉係閻錫山部隊李生達部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19軍,隸屬太原綏靖公署,李生達被任命為該軍軍長。下轄第72師,李生達兼任師長。1936年5月,李生達被部下刺殺身亡後,王靖國被任命為該軍軍長,霍原壁任副軍長。原屬第34軍第70師調離該軍,下轄第70師,王靖國兼任師長;第72師,陳長捷任師長。同年10月,該軍參加了阻止紅一方麵軍的東征戰役。

1937年8月至9月,該軍隸屬第2戰區,先後參加平綏東段沿線作戰和太原會戰中的晉北戰役、忻口戰役等。同年11月,該軍第72師和直屬部隊合並組成第86師,李服膺任師長。同時將第73師第210旅、第72師第217旅改隸第19軍直轄。1939年8月,軍長王靖國升任第13集團軍總司令,由副軍長孟憲吉繼任軍長,隸屬第6集團軍。下轄:第68師,劉召棠任師長;第210旅,史澤波任旅長;第217旅,劉效增任旅長。在此期間,該軍原屬第70師,在成立暫編第1軍時改隸歸暫編第1軍。同年冬,該軍在國民黨頑固派發動的第1次反共高潮中,參加了閻錫山發動的“晉西事變”。

1940年3月,該軍軍長孟憲吉因病辭職,由副軍長梁培璜繼任軍長。1941年3月,梁升任第6集團軍副總司令,軍長一職由第68師師長劉召棠升任。艾子謙任副軍長。下轄:第68師,劉召棠兼任師長;暫編第37師,史澤波任師長;暫編第38師,鍾有德任師長。該軍所轄暫編第37、第38師分別由該軍原轄第210旅、第217旅擴編而成。1943年,閻錫山對晉軍編製進行調整,該軍暫編第38師與第33軍暫編第42師對調關係,暫編第42師改隸該軍。此時,該軍下轄:第68師,郭天辛任師長;暫編第37師,楊文彩任師長;暫編第42師,閻俊賢任師長。1944年1月,軍長劉召棠調走後,暫編第37師師長史澤波繼任軍長。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後,該軍奉命由同蒲路大舉進攻人民解放軍控製的山西晉東南長治地區,由此引發了人民解放軍進行的上黨戰役。在這次戰役中,軍長史澤波被俘,第68師師長郭天辛、暫編37師師長楊文彩等被俘。此次戰役後,閻錫山重建該軍。將第23軍、第83軍兩軍撤消,其殘部重編第68師、暫編第37師,歸該軍建製。另將第23軍暫編第40師該隸該軍。由第23軍軍長許鴻林繼任該軍軍長,於鎮河任副軍長,蕭樹亭任參謀長。下轄:第68師,武士權任師長;暫編第37師,雷仰湯任師長;暫編第40師,許森任師長。1947年,軍長許鴻林調任山西保安司令,由戰區副司令長官楊愛源兼任該軍軍長。第2戰區更名為太原綏靖公署後,楊愛源改任太原綏靖公署副主任,副軍長於鎮河繼任軍長。此後,該軍先後參加了晉北戰役、鄉寧戰役和晉中戰役等作戰。在晉中戰役中,軍部及所轄暫編第37師全部、暫編第40師(欠1個團)被人民解放軍全殲,軍參謀長李又唐、第37師師長雷仰湯、副師長趙衍等被俘,第40師副師長桌和鳴被擊斃。晉中戰役後,軍長於鎮河調任大同警備司令,由溫懷光繼任軍長。1948年10月,該軍參加太原防守戰役,困守太原孤城。12月,溫懷光升任兵團副司令,曹國忠繼任軍長,隸屬第10兵團。下轄第68師,武士權任師長。另將原暫編第40師改稱第274師(許森任師長)和太原戰役中新組建的第277師(曹國忠任師長)歸該軍建製。1949攆月,該軍在太原戰役第3階段作戰(城垣攻防作戰)中被人民解放軍全殲。軍長曹國忠、副軍長兼師長許森被俘,第68師師長武士權等被俘。同年10月,國民黨重新組建該軍,劉雲瀚擔任軍長,1950年5月,該軍由舟山撤至台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