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史海鉤沉]中國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

(2013-05-10 08:11:08) 下一個

在國民黨軍的編製序列中,曆史上曾先後出現過6個第18軍

一、浙軍夏超部組成的第18軍
該軍前身是浙江保安總隊。1926年10月7日,浙江省省長夏超在北伐戰爭中,率屬孫傳芳直係浙江警察、保安總隊等部投奔國民革命軍,所部被國民政府改編為第18軍,夏超任軍長,原下轄的警察、保安總隊被改編為第1、第2、第3團。同月20日,孫傳芳起兵鎮壓,該軍兵敗後夏超被殺身亡,該軍番號撤消。

二、北洋軍閥孫傳芳一部組成的第18軍
該軍前身是北洋軍閥孫傳芳所屬“五省聯軍”的第9師。在被伐戰爭期間,第9師奉孫傳芳的命令駐防上海。在上海工人舉行武裝起義時,第9師曾進行瘋狂鎮壓。1927年4月,北伐軍進入上海後,第9師師長李寶章率部投降,所部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18軍,國民政府任命李寶章為第18軍軍長。下轄部隊編製不詳。北伐軍攻占滬、寧後,該軍被撤至江北自行遣散。

三、湘軍第17師組成的第18軍
該軍前身是湘係第6軍第17師。1927年4月,蔣介石在南京將程潛所屬的第6軍第17師繳械,並以其為基礎組建第6軍,任命楊傑為軍長。下轄第17師,文鴻恩任師長。同年5月,蔣介石又將陳儀所屬第19軍改編為第19師,任命餘憲文為師長,撥屬第6軍建製。此後,該軍隸屬於第1路軍參加第3期北伐。8月,第6軍番號改為第18軍,楊傑任軍長,第17師撥歸程潛節製,該軍番號撤消。

四、桂軍第7軍組成的第18軍
該軍前身是桂係第7軍。1927年12月,參加北伐的桂係第7軍改編為第18軍,陶鈞任軍長,張義純任副軍長,轄第1師,林逸聖任師長;第2師,嚴敬任師長;第3師,李石樵任師長。1928年2月,該軍第1、第2、第3師番號改稱第56、第57、第58師。同年11月,該軍番號撤消,所屬部隊縮編為第16師。

五、國民軍馮玉祥一部組成的第18軍
該軍前身是馮玉祥國民軍一部。1927年8月,馮玉祥所屬國民軍一部在北伐戰爭中編成第18軍,隸屬於第2集團軍第9方麵軍,軍長由第9方麵軍總指揮鹿鍾麟兼任,下轄第68、第69和第89師。1929年初,該軍番號撤消,所屬部隊被縮編為第29師。

六、第11師組成的第18軍
該軍前身是國民革命軍第11師。1928年6月,國民革命軍取消各集團軍、軍的編製,該編為師。原該軍被縮編為第11師。1930年上半年,陳誠率第11師參加中原大戰,該師救曲阜、戰鄭州,為蔣介石立下戰功。同年8月,蔣介石以第11師為基礎擴編為第18軍,陳誠任軍長,轄第11師,陳誠兼任師長。該軍組成後,即與夏鬥寅師編為1個縱隊,擔任穿插任務,將馮軍在鄭州外圍的部隊分割,而後,協同主力進攻鄭州,將馮軍全線擊潰。

1931年初,蔣介石為加強對中央蘇區和紅軍的“圍剿”,擴大該軍編製,將教導第3師改編為第14師撥歸該軍建製,陳誠兼任師長,周至柔任副師長;羅卓英任第11師師長。該軍此次擴編後開赴武漢,分駐鄂南、鄂東和平漢南段。1931年7月至9月,該軍由胡北開往江西撫州前線,參加隊中央蘇區的第3次“圍剿”。在這期間,軍長陳誠為擴充自己的實力,不斷吞並雜牌軍部隊,先後將韓德勤的第52師殘部和郭華宗的第43師收編到該軍的建製序列。1932年秋,陳誠又將川軍張英第59師收編。至此,該軍編有5個師:第11師,羅卓英任師長;第14師,霍揆彰任師長;第43師,劉紹先任師長;第52師李明任師長;第59師,陳時驥任師長。由於該軍轄師太多,為便於指揮,不久後,第52、第59師奉命撥歸第5軍。1933年,該軍參加了對中央蘇區和紅1方麵軍的第3、第4、第5次“圍剿”和贛州戰役、南雄水口戰役、樂安宜黃戰役等作戰。1934年春,陳誠辭去軍長兼職,由羅卓英繼任軍長,劉紹先任副軍長。
下轄:
第11師,黃維(後彭善)任師長;
第14師,霍揆彰任師長;
第67師,傅仲芳(後李樹森)任師長;
第94師,朱懷冰任師長。1935年,該軍調駐浙江,參加了紅軍主力長征後對留在贛省的紅軍遊擊隊的“清剿”等作戰。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後,該軍隸屬第15集團軍,羅卓英任軍長,轄:
第11師,黃維任師長;
第14師,霍揆彰任師長;
第67師,李樹森任師長;
第94師,朱懷冰任師長。
“淞滬會戰”爆發後,該軍奉命增援上海。8月15日,第94師率先趕到上海,其餘各師亦陸續趕到,參加寶山、羅店、瀏河一帶的防守。此時,陳誠任第15集團軍總司令,羅卓英任副總司令兼該軍軍長。淞滬會戰後,該軍奉命撤離上海,退至蘇、皖、浙邊區進行休整。同年10月,該軍第94師轉隸第7集團軍直屬。

1938年2月26日,羅卓英升任第19集團軍總司令兼南京衛戍副司令長官。第67師師長黃維繼任軍長,陳沛任副軍長,隸屬國民黨軍事委員會直轄。此時,該軍下轄:第11師,彭善任師長;第60師,陳沛兼任師長;新編第23師,盛逢堯任師長。原第67師改隸第32集團軍。同年7月至9月,武漢會戰爆發後,該軍在九江至南昌的南潯鐵路德安地區作戰,打破了日軍迂回德安之企圖。南潯路作戰結束後,該軍由於建製過大,被擴充為第18、第54、第79軍。其中黃維調離。第11師師長彭善升任軍長,陳沛任副軍長。此時,該軍進行整編,第87軍第198、第199師改隸該軍:該軍原第60師改隸第37軍;新編第23師改隸第54軍。同年冬,第198師調離,羅廣文的第18師調歸該軍建製。

1940年,該軍由湖南移駐宜昌萬縣地區整訓,隸屬長江上遊江防司令部。
彭善任軍長,張亮章、羅樹甲任副軍長。此時,該軍下轄:
第11師,方靖任師長;
第18師,羅廣文任師長;
第199師,宋瑞珂任師長。
同年6月,該軍參加棗宜會戰。12月12日,軍長彭善調離,第94軍第185師師長方天任該軍軍長兼巴宜要塞守備司令。1941年春,該軍編入第6戰區序列,移駐四川忠縣地區。是年冬,該軍調到鄂西前線防守長江兩岸。1942年春,該軍第199師與暫編第9軍第34師對調建製關係,暫編第34師改隸該軍。此時,該軍下轄:第11師,胡璉任師長;第18師,羅廣文任師長;暫編第34師,馬誌超任師長。1943年4月,該軍參加鄂西會戰。同年8月,軍長方天調任第54軍軍長,副軍長羅廣文繼任軍長,胡璉任副軍長。下轄:第11師,劉雲瀚任師長;第18師,覃道善任師長;暫編第34師,賈廣文任師長。10月至12月,該軍參加常德會戰,在此期間暫編第34師,另將第94軍第55師改隸該軍。常德會戰結束後,該軍駐湘西。1944年8月,該軍隸屬第10集團軍時,軍長羅廣文調任第87軍任軍長,副軍長胡璉升任該軍軍長。下轄:第11師,劉雲瀚任師長;第18師,覃道善任師長;第55師,武泉遠任師長。1945年4月,該軍在隸屬第4方麵軍參加湘西會戰,承擔守備益陽、桃江鎮、截斷邵陽至洞口公路任務。在此期間,第55師被裁減,同時將第87師的第118師改隸該軍,王嚴任師長。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後,該軍調武漢地區駐防,隸屬武漢警備總司令部,位於湖北武昌。1946年上半年,國民黨軍進行整編時,該軍改編為整編第11師。胡璉任師長,蕭銳任參謀長。原轄第11、第18、第118師依次改編為整編第11、整編第18、整編第118旅。其中,整編第11旅,楊伯濤任旅長;整編第18旅,覃道善任旅長,湯國成任副旅長,孟銳參謀長;整編第118旅,高魁元任旅長。該軍此次整編後,號稱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一,先後參加了中原圍追戰,定陶戰役、巨野戰役、宿北戰役、鹽淮地區進攻作戰、萊外、蕪戰役之南線作戰、泰蒙戰役、孟良崮戰役、魯中進攻戰役、南麻臨朐戰役、土山集戰鬥、大別山“清剿”戰役、洛陽戰役、阜陽戰役、宛東戰役、平漢路進攻戰役等。

1948年國民黨軍隊為了擴大機動作戰的兵力,以整編第18旅為骨幹,重新在隴海路戰役中被殲滅的整編第3師,並與整編第11師共同組成整編第18軍,胡璉兼任軍長(又稱胡璉兵團)。同年8月,整編第11師恢複第18軍番號,楊伯濤任軍長,王元直任副軍長,吳庭璽任參謀長。原轄整編第11、整編第118、整編第118,依次恢複原師的番號。同時,將新組建的第49師撥歸該軍。其中,第11師,王元直任師長,張幕賢任副師長,李惠平任參謀長;第49師,何竹本任師長,張定國任副師長;第118師,尹鍾嶽任師長,李果然任副師長,路羽飛任參謀長。該軍整編後,在淮海戰役第2階段作戰中,被人民解放軍全殲於安徽宿縣雙堆集(今安徽濉溪縣)地區。其軍長楊伯濤、副軍長兼師長王元直、參謀長吳庭璽等被俘。

1949年2月,該軍殘部在江西重建第18軍,隸屬於第2編練司令部。高魁元任軍長。下轄:
第11師,劉鼎漢任師長;
第14師,師長(姓名不詳);
第118師,師長李樹蘭。
該軍重建後,調至浙贛路附近地區擔任長江第2道線的防禦任務。同年4月下旬,在人民解放軍發起的渡江戰役後,該軍逃道廣東汕頭地區。此時,該軍第14師奉命擴編組建第19軍。10月,廣州解放後,該軍由汕頭地區逃往金門島,並參加了後來的金門作戰。金門作戰後,該軍在軍長高魁元的率領下逃往台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