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史海鉤沉]中國國民革命軍第十六軍

(2013-05-07 08:37:05) 下一個

國民革命軍第16軍
第十六軍,在國民黨軍的編製序列中,曆史上曾先後出現過2個第16軍

一、滇軍範石生不組成的第16軍
該軍前身是滇軍第2軍。1923年2月,孫中山任命楊希閔為滇軍總司令,範石生時任右翼總指揮,下轄5個旅,進軍廣東境內,參加討伐陳炯明的東征和北伐沈鴻英的作戰。同年6月,孫中山在粵滇軍改編為直轄滇軍第1、第2、第3軍。第2軍,範石生任軍長。1925年2月,第2軍改稱為定滇軍由廣東西進,參加對唐繼堯部隊的作戰。1926年11月,定滇軍改編為第16軍,範石生任軍長,下轄部隊不詳。

1927年7月,該軍沿珠江東下駐三水待命北伐,不久開赴韶關。同年8月,該軍進入湖南境內,準備參加討伐唐生智部的作戰。10月,該軍與新編第13軍並分兩路,發起討伐唐作戰並迫使唐生智下野。此次討唐之戰後,該軍由湘返粵後撤消。

該軍由滇軍一部發展而成。1922年該部為顧品珍所部北伐軍先遣軍2個團,範石生為先遣軍司令。顧品珍被害後.該部撤退至貴州,由北伐軍前敵總指揮張開儒率領入桂。12月張開儒辭職,楊希閔代理滇軍總司令,滇軍編為5個旅,範石生時任右翼軍總指揮,參加討伐陳炯明。1923年2月,孫中山任命楊希閔為滇軍總司令,範石生為第三師師長,參加北伐沈鴻英.6月,孫中山改編在粵滇軍為直轄滇軍第一、第二、第三軍,第三師擴編為第二軍,範石生為軍長.1925年2月調該軍由廣東西上拒唐繼堯,將其改稱為定滇軍。1926年11月改編為第十六軍。1927年2月唐繼堯下台,7月該軍沿珠江東下駐三水待命,不久開赴韶關。8月入湘.參加“剿共”。10月與新編第十三軍兵分兩路參加討唐,屬左翼軍。唐生智下野後,第十六軍由湘返粵。  

1928年該軍曾短暫收留朱德部隊並供給,3月,第十六軍在湘南與工農紅軍作戰。7月,第四十六師在郴州被紅軍殲滅大部。此時.第十六軍軍部及所轄為:
軍長範石生.參謀長李柱中。
轄第四十六師,師長範石生(兼);
第四十七師,師長曾日唯;
第四十八師.師長許克祥;
教導師,師長胡風璋。  
1929年3月,第十六軍被改編為廣東編遣區第五師,範石生任師長。

二、湘軍第53師組成的第16軍
該軍前身是湘係軍閥所屬第53師。1930年初,在中原大戰之前,蔣介石為加強所屬部隊的作戰力量,將湘軍第53師擴編為第16軍,李韞銜任軍長,下轄:
第53師,李韞銜兼任師長。
獨立第36旅.
在第3軍團的編成內參加了中原大戰。1932年至1934年,該今年參加了對鄂豫皖蘇區的第2次“圍剿”和對中央蘇區的第4、第5次“圍剿”作戰。在中央紅軍撤離中央蘇區,開始進行戰略轉移後,該軍在國民黨軍追堵紅軍第1縱隊的編成內,奉命參加了追堵中央紅軍長征一係列的作戰。

二.第十六軍(第2次組建)
1930年8月5日,以第五十三師編成第十六軍,任命李韞珩為軍長,轄第五十三師和獨立第三十六旅。該軍隸屬第三軍團,參加中原大戰.在參加1932年至1934年對紅軍的第四、第五次“圍剿”時,擔任預備隊。  

1934年第十六軍軍長李韞珩;轄第五十三、第七十七師。1934年11月該軍被編成追堵紅軍之第一縱隊第一支隊.
1937年第十六軍軍長李韞珩,原轄第五十三師1個師。
抗戰開始後,訪軍曾參加淞滬會戰。武漢會戰時,又將第一六七師轉隸該軍.該軍擔任防守馬當要塞,因傷亡過大而失守.(李韞珩失職)

1938年8月該軍番號取消,第五十三師,師長原由李韞珩兼任.1938年5月周啟鐸代理師長.該師與軍部同時取消番號.10月複將第七預備師改稱第五十三師.該師於1937年11月初在南京新編而成立第七預備師籌備處、後在湘接收新兵編練而成:1938年7月曾編入第九十軍,師長曹日暉;第一六七師,原為楊渠統第五十軍所轄,後拔歸該軍防守馬當,1938年8月被取消番號:9月又以姚純第九十六師和第五師各一都合並編成第—六七師,以趙錫光為師長。

1938年8月,以該軍殘部重建第16軍,由中央軍嫡係第46軍第28師師長董釗任軍長,李英任副軍長。其所屬第28師亦由第46軍轉隸該軍,董釗仍兼任師長。該軍重新編成後,參加了武漢會戰。

1939年初,國民黨軍調整軍隊編製,該軍隸屬第10戰區,下轄
第28師,李夢筆任師長;
預備第1師,謝輔三任師長;
預備第3師,周開勳任師長。

1940年,該軍隸屬第34集團軍。同年2月,第28師師長李夢筆升任副軍長兼該師師長。

1941年5月,第28師奉命與第90軍第109師對調建製關係。此時,該軍下轄第109師、預備第1師和預備第3師。
1942年6月,軍長董釗升任第34集團軍副總司令兼任該軍軍長。
1943年6月,董釗調任晉陝綏邊區副總司令後,第1軍副軍長李正先任該軍軍長。同年8月,第109師師長陳金城升任第16軍副軍長,由戴幕貞繼任第109師師長。
1944年4月6日,該軍參加了豫中會戰。1945年後,該軍在陝西境內駐防,軍部位於陝西大荔;第109師位於陝西韓城;預備第1師位於陝西朝邑;預備第3師位於陝西華縣。
抗日戰爭結束後,該軍移防北平,原轄
預備第1師改編為第22師,馮龍任師長;
預備第3師改編為第94師,陳鞠旅任師長;
第109師,朱光墀任師長。
1946年,該軍參加了古北口戰役、張家口戰役、進攻晉察冀解放區的姚村戰鬥、保北戰役等作戰。在進攻張家口戰役和保北戰役中,第109師被人民解放軍殲滅大部。
1947年初,軍長李正先被編餘,後調任第34集團軍總司令,由青年軍第203師師長袁樸繼任軍長,第109師師長朱光墀升任副軍長,郭崇義任參謀長。
1947年7月至1948年6月,該軍先後參加了大清河戰役、清風店戰役、冀熱察戰役(解放軍稱出擊冀熱察戰役)。在大清河戰役中,第22師、第94師、第109師被人民解放軍各殲一部。
1948年9月至同年底,該軍在第4兵團編成內,參加了察綏戰役、平津戰役等作戰。其中,第22師在平北地區被人民解放軍殲滅兩個團,該師師長黃劍夫乘飛機逃回南京;第94師在平綏線康莊地區被人民解放軍殲滅了1個團,該師師長周士贏等人乘飛機逃回南京。
1949年1月初,該軍軍長袁樸、副軍長馮龍由傅作義派飛機送回南京。餘部在傅作義的領銜下,接受人民解放軍的和平改編,其軍部被編入人民解放軍第65軍軍部。

三.第十六軍
1938年8月17日任命董釗為第十六軍軍長,指揮第二十八、第一六七師。第二十八師師長由董釗兼任。1943年6月李正先接董任師長.1939年該軍轄第二十八師及第一、第三預備師.1940年第二十八師撥隸第九十軍,第—0九師隸屬該軍.該軍駐陝西,曾參加1944年豫中會戰.第一0九師,師長胡鬆林,原屬第九十軍.1940年7月陳金城任師長.1943年8月戴慕貞接陳金城任師長職.1944年8月朱光墀又接戴任師長職.預備第一師,師長謝捕三,1942年10月馮龍接謝任師長.預備第三師,師長周開勳,1941年10月陳鞠旅接周任師長職.  
第十六軍軍長李正先。1946年由袁樸接任軍長:該軍轄:第二十二師,師長馮龍;第九十四師,師長張世光,1946年3月副師長陳鞠旅接任師長,1947年免陳師長職,由周士瀛接任師長:第一0九師,師長朱光墀。1946年由嚴映皋接任師長,該師1947年10月在清風店地區被殲一部。

第十六軍軍長袁樸,轄第二十二師,師長馮龍.1948年11月任命黃劍夫為師長;第九十四師.師長陳鞠旅。1948年6月周士瀛接任師長;第一0九師,師長嚴映皋。1949年1月底該軍除團以上軍官撤回南京外,其餘被和平改編。

袁樸(1904年~1991年),字茂鬆;湖南新化人。是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二期畢業。
1939年11月13日,升陸軍少將軍銜。1948年9月22日,晉升陸軍中將軍銜,曆任第一軍團司令官,陸軍副總司令,台灣東部防區司令官,“總統府”戰略顧問。和平解放北平前夕,袁樸同石覺等將領乘機離開北平,1950年經海南島逃往台灣。1961年8月,晉升二級陸軍上將軍銜,擔任陸軍副總司令。1991年1月19病逝於台北,終年八十七歲。
1937年任第五十七師副師長,率部參加了淞滬會戰。1938年任第五補訓處處長。同年秋調任西安國民黨中央軍官學校第七分校辦公廳主任。1940年任第八師中將師長兼西安警備司令。1943年6月任第八十軍軍長兼黃龍山警備區司令。
1945年調任第十五軍軍官總隊副總隊長,1946年任總隊長。1948年5月任第十六軍軍長,駐防北平。同年9月升任陸軍中將。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前夕,乘飛機逃至南京,不久又轉去西安,任胡宗南部西安綏靖公署幹部訓練團教育長。同年去台灣,出任"國防部"參議,隨即奉調"革命實踐研究院"軍官訓練團高級班受訓。1952年任台灣東部防守區副司令。1953年東防部隊改編為預備兵團,仍任司令。1954年5月調任第二軍團副司令,不久又升任司令。1957年調升預備部隊訓練司令部司令,1958年8月改任第一軍團司令,1961年升任陸軍副總司令,並晉升陸軍二級上將軍銜。1964年8月任台灣"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顧問。1967年1月退伍後,被聘任為"總統府"國策顧問。1991年1月19日在台北逝世,終年87歲。

李正先(1904-1983),字建白,浙江東陽人,生於1904年。作為浙江人,又擁有黃埔二期步科的學籍。使得李正先的仕途比較順坦,在胡宗南的部隊中也頗受重用。從第1師投入到圍剿紅軍的戰鬥開始,李正先的部隊就始終作為一線主力使用,可以說和紅軍是“老相識”了。抗戰爆發時,作為第1師第1旅少將旅長的李正先又是一馬當先的在上海和日軍拚起了命,他身背五創,仍堅持不下火線,使胡宗南逐漸有了培養他接手第1軍的想法。李正先也由此從旅長升任第1師師長,隨即又被提拔為第1軍副軍長。
對於1942年的李正先以及1軍幹部來說,第1軍的下任軍長非李莫屬。或許是李正先自己也驕傲了,對於長期指揮第1師守備潼關要隘、且未經戰鬥的他來說,太“安逸”了。於是在約束部隊的軍紀上、在自己生活的作風上都出了點問題,消息傳到胡宗南那邊,胡對李的印象就打了折扣。胡宗南想再考察一下李正先,以印證李是不是和外界流傳的那樣,他決定視察自己的起家資本——第1師。
李正先得知這一消息後,著實慌了一陣。因為第1師的軍紀開始渙散是事實,尤其是第3團的新兵更替太多,不僅是在軍事訓練還是政治教育上都很欠缺。於是李正先決定耍個小聰明,調紀律、訓練、政治都說的過去的第1團一個營,去冒充第3團接受胡宗南的檢閱。可胡宗南也不是傻子,他一眼就看穿了李正先的小把戲,畢竟對胡宗南來說,第1師實在是太熟悉了。李正先當即受到了胡的責罵,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李正先的地位一落千丈,後來被胡宗南外調到16軍當軍長去了。
李正先沒能把握好自己翻本的機會。豫中會戰後期,他的16軍奉命投入到靈寶會戰?中阻擊日軍。可能是李正先自己也沒有信心的緣故,就在他得知先頭部隊109師的防線被日軍突破時,他慌了神,竟然坐看109師的潰敗而不作指示。反到是所屬預3師在師長陳鞠旅?的指揮下打了一個漂亮的殲滅戰,總算是給李正先挽回了點顏麵。但這就注定了李正先要想在胡宗南集團中繼續得到發展,已經不可能了。於是在抗戰勝利後,李正先被編了餘。總算是胡宗南顧念舊情,最後又委任他為第34集團軍副總司令,使他掛著這個頭銜在華北混了兩年。
很快,李正先就要迎來1949年的農曆新年。可李正先的這個年注定過不好,因為他已經得知華北“剿總”總司令傅作義?準備起義了。由於他和共產黨有仇,加上他又是中央軍的嫡係部隊將領,他決定離開北平,和李文?、石覺?等人坐著飛機去南京報道了。這個時候,在西北戰場與解放軍打的焦頭爛額的胡宗南急需大量幹部來接手部隊的指揮權,因為這些部隊的前任指揮官,不是撤職就是被俘,還有一些已經陣亡的。於是胡宗南想起了當年曾被看重的老部下李正先,而在南京賦閑了沒幾天的李正先也就這樣重新回到西北,成為了27軍的繼任軍長。
命運注定了李正先不會再有表現的機會。三個月後,他的27軍被布置在安康地區,並奉命與友軍第98軍聯合守住防線,給胡宗南爭取到反攻的時機。李正先沒能給自己爭氣,他那自感優越的黃埔二期學籍,使他總把自己當成出身黃埔六期的98軍軍長劉勁持?的指揮者。雖然李正先還掛著第5兵團副司令官的名義,但胡宗南並沒有給他指揮98軍的權利。於是李、劉之間出現了矛盾,以致解放軍一發起進攻,就從沒有配合的27軍與98軍的結合部打開了缺口。這27軍潰敗自用說,還使胡宗南的反攻大計泡了湯。
自覺沒臉再見胡宗南的李正先,以養病為由辭了職,就此離開了胡宗南的係統。李正先還是比較幸運的,因為他沒有經曆到國軍在西南的最後潰敗,他坐著飛機安然的抵達了台灣。在那裏,他掛著國防部高級參謀的頭銜,領著薪水養家糊口,於1964年退出了現役。1983年,李正先在台灣去世。
清光緒二十八年七月四日生於陝西省長安縣西郊的東桃園村。陝西長安東桃園(今屬西安市蓮湖區)人。自幼讀書,畢業於西安省立第三中學。1924年經於右任函薦,與關麟征、杜聿明、張坤生、何文鼎等一起,赴廣州入黃埔軍校學習,被編入第一期學員一隊,同年加入中國國民黨。年底畢業,北上河南投奔國民軍第二軍胡景翼部,任連長。1926年北伐軍占領南京,董前往南京謀職,經黃埔軍校同學會介紹去北京,以《軍事雜誌》編輯名義,搜集北京方麵的軍政情報。1930年,又被派往駐漢口之國民黨第四十八師徐源泉部,任黨務特派員。
1932年,董參加國民黨特務組織複興社,曾任複興社陝西小組組長。是年,駐江西萬安的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八師師長王懋功(陝西武功人),請求蔣介石派董釗到該師任職,蔣準其到江西任第二十八師參謀長。1934年,因王懋功辭職回陝,經陳誠係大將樊崧甫推薦, 董被提升為第二十八師師長, 奉命從湖南邵陽出發追擊長征途中的工農紅軍。
1936年西安事變發生後, 董奉命率部向陝西潼關開進,作為“討逆軍”進攻西安之前衛師, 曾在華縣附近與東北軍對峙。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該師開赴蒲城待命。1937年初,國民政府軍委會委員長西安行營主任顧祝同調第二十八師進駐西安擔負城防守備任務,董兼任西安警備司令。
七七事變開始時,董釗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八師師長。1938年初,侵華日軍進犯至風陵渡,炮擊隴海鐵路。4月,董釗率第二十八師擔任潼關要隘的守備,與日軍交戰阻其渡黃河。台兒莊戰役時,董率部開赴台兒莊增援,奉命在山東郯城地區,阻擊由青島登陸西進之敵。董釗部在郯城所屬的南北蘇溝地區,與日寇阪垣師團山田聯隊遭遇。全師官兵英勇殺敵,打退山田聯隊,繳獲大量戰利品。該師官兵傷亡三千餘人。5月19日徐州失陷後,第二十八師向蘇北且戰且退,在敵占區沿津浦淮南各線迂回穿插,於8月撤回漢口,駐紮橫店地區守備武漢。9月,董釗升任第十六軍軍長,兼任第二十八師師長,參加武漢會戰。10月,董釗率第二十八師調赴豫西,參加羅山、信陽戰役,在信陽以東頑強阻敵,戰鬥十分激烈。後敵調增大批部隊,信陽失守,董部處於孤軍隔絕之境地,不得不突圍轉入九裏關,經應山、桐柏、至遊河、固縣一帶與敵人繼續作戰月餘。11月,奉調入陝,劃歸第三十四集團軍戰鬥序列,兼任西安警備司令及防空副司令。
武漢失守後胡宗南率蔣嫡係第一軍到陝西,先擠蔣鼎文出西安,又於1942年免去了董的軍長職務。 1943年7月,董被任命為駐榆林的晉陝綏邊區副總司令(總司令為鄧寶珊)。盡管他對胡宗南排除異己十分惱火,但駐榆期間,仍然擬定了一個“新編兩軍、確保(晉、陝、綏)三邊”的擴軍計劃,到重慶麵呈蔣介石。胡宗南認為董意欲擴充個人勢力。因而董的計劃未被批準。
1940年初,董釗軍部移駐三原,兼任陝西省軍隊組訓民眾動員指揮部邠(彬)洛區指揮部指揮慣技碉堡線封鎖指揮官。在三原指揮臨時調撥的新二十五師、新二十六師,修築三原、涇陽兩縣的國防工事,以待日軍渡黃河西進時,在涇渭流域同日寇作戰。1941年底,東龍門山失守,黃河河防吃緊,董釗部駐防韓城、合陽兩地擔任陝東的河防守備。1942年4月,董釗升任第三十四集團軍副總司令、兼任原職。
1945年初,董釗升任第三十八集團軍總司令,同年7月被授予陸軍中將銜。轄兩個軍五個師,總部駐甘肅平涼,擔任隴東防線守備兼任蘭垣及海原一帶防務。這時,日軍進犯西峽口盧化等地。3月,董設指揮部於洛南,親臨指揮第一軍羅列部及第九十軍嚴明部,對日寇西犯進行抵禦。不久,日本投降,董釗回師平涼。
1946年,第三十八集團軍改為整編第一軍,董任軍長。國民黨挑起全麵內戰,董奉命率整一軍進攻晉南解放區,被陳賡打的大敗,丟了天下第一旅。 後1947年3月,蔣介石、胡宗南對陝甘寧邊區發動重點進攻。董奉命率整編第一軍三個整編師集結宜川,組成右翼兵團,與左翼兵團劉戡的整編第二十九軍一起,擔任南線對延安的突擊。在別的部隊打開缺口後,為了政治目的,讓重建的第一旅首先進占延安。爾後,董部在與西北野戰軍作戰中,屢戰屢敗。 被免去野戰指揮官職務。
1948年4月,董任第十八綏靖區司令官。綏靖區司令部設在鹹陽,主要任務是配合陝西省政府征兵、征糧,加強地方各保安團隊及保甲組織,實行各縣聯防,保護交通、通訊,進行反共宣傳,取締進步組織,維護國民黨搖搖欲墜的統治。此間,他協助胡宗南在陝西成立“鋤奸救國大同盟”,專門發展和選拔反共分子。 同年7月,解放軍解放了陝西大片土地,國民黨在關中的形勢日趨惡化。為了支撐殘局,蔣介石任命握有軍權的董釗代替祝紹周為陝西省政府主席,並兼省黨部主任委員及省保安司令等職。董主持陝政年餘,未能挽救危局。
1949年5月, 人民解放軍兵臨西安城下,董釗宣布遷省府於漢中,並將保安旅、團拉到漢中,準備頑抗。由於國民黨大勢已去,遷往漢中的省府公職人員紛紛離散,其保安部隊兵力不足九個團。董明裏抓保安隊的“整訓”,暗裏卻飛往台灣購置房產,準備後路。11月,人民解放軍進軍陝南,董宣布撤銷在漢中的省府,指使其親信李鴻基在成都設立陝西省政府辦事處, 家眷隨遷。12月2日,當董由收音機裏聽到重慶解放的消息後,十分驚慌,當天下午就召開保安部隊團長及各專署專員會議,布置了幾項“應變” 措施: 保留陝西保安司令部並成立陝西綏靖總司令部;各專員公署改稱“反共救國軍”司令部;以鎮巴山區為陝西國民黨部隊遊擊根據地,如鎮巴不保,保安司令部及所屬部隊向四川撤退,並改編為新編第八軍。當有人提出鎮巴山區一無糧草,二無械彈補充,如何能開展遊擊時,董板起麵孔說:“我們是黨國的柱石,理應執行上級規定,不能有絲毫的動搖。”然而會後第三天,他自己卻乘大卡車逃往成都。12月9日,被解除軍政職務的董釗攜妻及三個兒女飛往台灣。曾任“國防部”光複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委員。1977年9月30日病卒於台北。

李夢筆(1902--1950)少將。陝西武功人。黃埔軍校第1期、陸軍大學參謀班第7期畢業。1936年11月任第28師82旅旅長,1939年初任第16軍28師師長,1940年2月任第16軍副軍長,9月改任第90軍副軍長,1946年任整編第90師少將副師長,後任黃龍警備司令,1949年春任千山守備區司令,5月22日在陝西鳳翔被俘。1950年在鎮反中被處決。

謝輔三(1904—1980)
生於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安徽長豐人,原名謝懷仁,以字行。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潮州分校第一期(比敘本校第三期)畢業。1926年6月軍校畢業後曆任第1軍(軍長何應欽)獨立團下級軍官。
1928年7月所部編遣,調任第9師(師長蔣鼎文)第25旅(旅長甘麗初)第50團(團長任玉山)第3營少校營長。1931年1月升任第25旅(旅長陳沛)第51團上校團長。1933年5月升任第9師(師長李延年)第26旅(旅轄兩團)少將旅長。1935年4月30日敘任陸軍步兵上校。1936年11月12日獲頒五等雲麾勳章。
1938年1月調升預備第1師(師轄三團)少將師長兼西荊公路警備司令。1939年6月6日晉任陸軍少將。
1942年10月15日升任第16軍(軍長董釗)中將副軍長。1944年1月5日調升暫編第4軍(轄第47師、暫編第4師)中將軍長。1945年6月4日調任第27軍(轄第47師、新編第42師、暫編第64師)中將軍長。10月18日獲頒忠勤勳章。1946年2月兼任鄭州警備司令。4月第27軍整編為第27師(轄整編第31旅、整編第47旅),改任中將師長。5月5日獲頒勝利勳章。7月調升第34集團軍(總司令李文)中將副總司令。12以16日晉頒四等雲麾勳章。1947年7月22日獲頒四等寶鼎勳章。8月調任陝東兵團中將指揮官。9月調任第6綏靖區(司令官周碞)中將副司令官。1948年5月調任第19綏靖區(司令官高桂滋)中將副司令官。9月22日晉任陸軍中將。同月29日升任第19綏靖區(轄第38軍)司令官。1949年5月調任國防部(部長徐世昌)暫編第5縱隊司令官。11月撤往台灣。1980年在台灣病逝。

周開勳 (1897--1987)中將。號柱誠,雲南騰衝人。雲南講武堂第13期炮科、中央軍校高教班第2期、陸軍大學將官班乙級第2期畢業。曾任國民革命軍第1師3團團長,1931年9月任第2軍9師26旅少將旅長,不久升任第3軍12師副師長,抗戰爆發後參加娘子關抗戰,1938年8月任預備3師師長,1941年任第57軍副軍長兼達梁師管區司令,1948年8月任總統府戰地視察組中將組長,派駐錦州,同年冬任滇西師管區司令,1949年任雲南綏靖公署中將高參,同年4月任第6編練司令部副司令,12月9日在昆明參加起義。後任雲南省人民政府參事,雲南省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團結委員。1987年5月23日在昆明病逝。
馮龍(1909-1987),湖北黃陂人,中央軍校第七分校(西安分校)軍官總隊長,國民革命軍第五十七軍中將軍長兼漢中警備司令

黃劍夫(1907--1969)少將。號登泰,四川江津人。黃埔軍校第5期步科畢業。抗戰爆發後任第1軍1師參謀主任,參加淞滬會戰,1939年任第76軍196師588團團長,1943年1月任第16軍109師少將副師長,1948年8月任第16軍22師師長,1949年1月在北平和平解放前逃離,3月任西安綏靖公署第336師師長,後任第76軍副軍長,1950年1月在四川閬中率部起義。後任解放軍南京軍事學院教員,四川省江津縣政協副主席。文革期間因遭受迫害,於1969年絕食自殺,1978年予以平反。

陳鞠旅(1899--1964)中將。號民力,廣東惠陽人。黃埔軍校第5期步科畢業。曾任第1師2旅3團中校團附,1936年參加追剿長征紅軍,1937年4月任第1軍1師2旅3團團長,抗戰爆發後參加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1938年5月任第1軍1師副師長兼1旅旅長,1939年任中央軍校第7分校軍官教育隊副隊長,1941年10月任第16軍預備3師少將師長,1944年7月兼任第16軍副軍長,抗戰勝利後任第16軍副軍長兼94師師長,1948年1月任整編第203師師長,9月任第1軍軍長,1949年9月兼任第5兵團中將副司令官,12月26日在四川邛崍參加起義。後被捕入獄,1964年7月於關押中病逝。
抗日戰爭爆發時,陳鞠旅率部在上海蘊藻浜地區堅守陣地不退,並幾次與來犯日軍展開激烈的肉搏戰,戰後被記大功一次,並提升為第1旅少將旅長。陳鞠旅經過十年軍旅,成為一名將官。
在八年抗戰中,由於第1師被長期配置在潼關地區,使得陳鞠旅的抗戰生涯很少有與日軍交手的機會。1944年7月,當豫中國軍被日軍擊潰時,時任第16軍副軍長兼預備第3師師長的陳鞠旅奉命火速馳援靈寶。陳鞠旅率部在夫婦峪迎頭痛擊來犯日軍,所屬第8團(團長周士瀛)也在1500高地全殲日軍一個中隊,為穩定戰局起到不容忽視的作用,戰後被授予武功狀。此戰應是陳鞠旅軍旅生涯中最為得意的一幕。

周士瀛(1912-)浙江吳興人,1930年5月南京中央軍校第八期,1949年12月任國民革命軍第九十軍軍長,後任國民革命軍陸軍總部供應司令部中將司令。
在成都戰役中,36軍在向西康撤退中被解放軍包圍殲滅。軍長朱光墀隻身脫逃,後去了台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