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史海鉤沉]中國國民革命軍第四十一軍

(2013-05-14 10:37:25) 下一個

國民革命軍第41軍(方振武所部)
1、前身
國民革命軍第41軍前身為直魯聯軍第24師,序列如下:
直魯聯軍第24師,師長方振武,參謀長蘇致臣
第1旅,旅長史晟恩(原為山東陸軍第6旅)
第1團,團長史晟恩
第2團,團長顧震,後易阮玄武
第7旅,旅長方振武
第3團,團長鄭植
1926年1月,師長方振武通電脫離張宗昌,加入國民軍,所部改編為國民軍第五軍,序列如下:
第41軍軍長方振武
國民軍第五軍,軍長方振武,參謀長蘇致臣
第1旅,旅長方振武,後易蘇致臣
第1團,團長鮑剛
第2團,團長馬季方(新編部隊)
第2旅,旅長阮玄武
第3團,團長王雲閣
第4團,團長王日新
第3旅,旅長鄭植
第5團,團長喬明禮
第6團,團長陳玉堂(新編部隊)
教導團,團長魏光武
炮兵團,團長張洞
特務營,營長孫文華
騎兵營,營長孫學明
補充營,營長孫光普
1926年3月,國民五軍參與國民軍與直、奉軍的南口之役,轉戰晉北。此時,軍參謀長兼第1旅旅長蘇致臣離隊,第3旅旅長鄭植已在濮縣戰鬥中犧牲,原第3旅部隊縮編為第5團,編入第1旅,第3旅重新編成,序列如下:
國民軍第五軍,軍長方振武,參謀長張英超
第1旅,旅長王相臣,不久以作戰不力免職,鮑剛繼任
第1團,團長鮑剛
第5團,團長鄧麗五(原第3旅縮編)
第2(混成)旅,旅長阮玄武
第3團,團長王雲閣
第4團,團長王日新
第3旅,旅長張兆豐
第2團,團長孫祥芝(原係國民三軍張兆豐旅投入五軍後縮編)
第6團,團長餘亞農(新編部隊)
8月,國民軍兵敗,五軍退至五原。9月,國民聯軍成立,五軍餘部被整編為國民聯軍第2軍,序列如下:
國民聯軍第2軍,軍長方振武,參謀長何應時
第1師,師長阮玄武
第1旅,旅長王雲閣(同州之戰中犧牲)
第2旅,旅長王日新
第3旅
第6旅,旅長馮華堂(原為陝軍楊虎城部)
第9旅,旅長王耀武(原為鎮嵩軍麻振武部一團)
第2師,師長鮑剛
第4旅,旅長鄧麗五
第5旅
第3師,師長張兆豐(不久離職)
第7旅,旅長孫祥芝
第8旅,旅長餘亞農
五原誓師之後,國民聯軍出兵援陝,解西安之圍。1927年5月,國民聯軍加入國民革命軍,改編為第2集團軍,參加北伐。方振武所部第2軍擴編為第3方麵軍,隸屬第2集團軍,沿隴海路東進。攻克洛陽後,第3方麵軍沿平漢路南下,在豫南收編直軍徐壽椿部、豫軍馬文德部,實力大增。此時部隊已擴編為三個軍,序列如下:
第2集團軍第3方麵軍,總指揮方振武
第1軍,軍長阮玄武
第1師,師長王日新
第2師,師長鮑剛
第3師,師長餘亞農
第2軍,軍長徐壽椿(不久徐壽椿被軟禁,軍長職由方振武自兼)
第3軍,軍長馬文德
10月,因與馮玉祥矛盾頻起,方振武率所部脫離第2集團軍建製,投入蔣介石的第1集團軍,所部改稱中央直屬第九方麵軍,參與討伐唐生智。

2、成軍
1928年3月,南京政府二次北伐,方振武所部此時已改編為第1集團軍第4軍團,所部擴編為三個軍,原第1軍第2師與第2軍合編成立第41軍,軍長初由方振武兼任,旋由鮑剛升任;第1軍第1、3師合編成立第34軍(下轄第88師王日新部、第89師餘亞農部、第90師袁寶德部);第3軍改編為第42軍(下轄第94師傅丹墀部、第96師魏光武部)。
41軍由湖北孝感、花園一帶開往歸德、碭山,進攻山東,克金鄉、兗州、濟南等地,立下了赫赫戰功。成軍時序列如下:
第41軍,代軍長蘇致臣,副軍長蘇致臣、鮑剛,後鮑剛升任軍長
第91師,師長鮑剛,後易王占林
第92師,師長馮華堂
第93師,師長蕭之楚(原為北洋軍第15混成旅,於亳州收編)
1928年5月,北伐軍攻克濟南,方振武出任濟南衛戍司令,41軍隨方進駐濟南。3日,日軍借口保護僑民,出兵泉城,發動濟南事變。92師被指定為衛戍部隊,駐館驛街的師部突遭日軍攻擊,傷亡慘重。41軍各部及40軍賀耀組部隨即奮起反擊,與日軍激戰。當晚,41軍奉命退出濟南。
1929年1月,國民革命軍各部縮編,41軍與47軍高桂滋部合編為第45師,94師縮編為44師132旅。縮編完成後第45師序列如下:
第45師,師長方振武,副師長鮑剛
第133旅,旅長高桂滋,該師係47軍縮編,不久即脫離45師,改稱獨立第10旅;新編成的133旅由王占林升任旅長
第134旅,旅長鮑剛,該師係91師縮編
第267團,團長喬明禮
第268團,團長
第135旅,旅長王占林,後易王仲孚,該師係92師縮編
第269團,團長王仲孚
第270團,團長劉子彬

3、餘脈
1929年4月,45師師長方振武升任第10軍軍長,鮑剛升任師長。8月,餘亞農由44師131旅旅長職調任45師134旅旅長。9月,方振武因謀劃反蔣被扣,蔣介石欲將鮑剛與第6師師長方策對調,鮑剛不服,在蕪湖起兵反蔣,不久兵敗,方策收編45師殘部,接任師長。1930年,衛立煌繼方策任師長,序列如下:
第45師,師長衛立煌
第133旅,旅長劉漢珍,後易李默庵,該旅係新成立部隊
第134旅,旅長劉戡,該旅係新成立部隊
第135旅,旅長李樹森,該旅係收編原45師殘部編成
1930年,45師隸屬蔣軍第2軍團,參加中原大戰。1931年5月,45師改稱第10師,135旅改稱30旅,該部已演變為中央軍嫡係部隊。

蕪湖兵變之後,鮑剛率45師餘部入晉。1930年,該部參加中原大戰,被改編為第2方麵軍第1路軍第4軍第2師,隨馮玉祥反蔣。中原大戰失敗後,該部隨馮退至山西介休。1933年,該部隨方振武北上,參加抗日同盟軍,是時下轄三個團:第1團(王仲孚)、第2團(劉子斌)、第3團(喬明禮)。部隊行至河北,鮑剛宣布脫離方振武節製,接受國民政府頒給的獨立第46旅番號。方振武僅率第3師張人傑部(原為西北軍孫良誠部暫編第3師)及王仲孚團北上,王團被擴編為抗日救國軍第4軍教導師。不久王仲孚在隨方進攻小湯山時犧牲,殘部被遣散。
(3)脫離抗日同盟軍後,鮑剛率所部獨46旅調駐河南內鄉、鎮平一帶整訓,隸屬江西綏靖公署,參加了清剿江西紅軍遊擊隊的作戰。1937年抗戰爆發,獨46旅奉調參加平漢路北段作戰,此時序列如下:
獨立第46旅,旅長鮑剛,副旅長喬明禮,參謀長吳實明
第736團,團長辛少亭
第738團,團長廖運周
1938年1月,獨46旅在河南焦作編入新成立的第110師,改稱328旅,序列如下:
第328旅,旅長辛少亭
第655團,團長鮑汝澧
第656團,團長廖運周
該旅此後逐漸演變為中央軍嫡係部隊,方振武所部41軍的最後一點餘脈就此消失。

國民革命軍第41軍(孫震所部)
孫震所部第41軍,前身為川軍田頌堯所部第29軍。1935年10月,川軍整編,該軍因番號與宋哲元所部第29軍重疊,遂改稱第41軍。序列如下:
第41軍,軍長孫震,參謀長袁昌畯
第122師,師長王銘章,副師長楊傑,參謀長趙渭濱
第1旅,旅長張熙民
第1團,團長楊特生
第2團,團長劉靖炎
第2旅,旅長童澄
第3團,團長王文振
第4團,團長蹇國珍
第3旅,旅長王誌遠。該旅係西北軍張維璽餘部,中原大戰後入川依附川軍
第5團,團長張宣武
第6團,團長魏書琴
第123師,師長曾憲棟,副師長羅乃瓊,參謀長吳暢
第4旅,旅長馬澤
第7團,團長楊熙
第8團,團長卿俊
第5旅,旅長陳宗進
第9團,團長宋培根
第10團,團長陳傑
第124師,師長孫震,副師長稅梯青,參謀長陳亮熙
第6旅,旅長呂康
第11團,團長楊偉勳
第12團,團長胡子嚴
第7旅,旅長曾蘇元
第13團,團長呂澄波
第14團,團長王麟
第8旅,旅長李煒如
第15團,團長程紹頤
第16團,團長蔣永臣
特務團,團長餘大經
1937年7月,抗戰爆發,41軍編入第22集團軍,除123師留川駐守外,軍主力出川抗戰,開赴山西增援娘子關方向戰鬥。此時序列如下:
第41軍,軍長孫震,副軍長董宋衍,參謀長楊俊清
第122師,師長王銘章,參謀長趙渭濱
第364旅,旅長王誌遠
第727團,團長張宣武
第728團,團長魏書琴
第366旅,旅長童澄
第731團,團長王文振
第732團,團長蹇國珍
第123師,師長曾憲棟,參謀長吳暢
第367旅,旅長馬洋
第733團,團長楊熙
第734團,團長李易華
第369旅,旅長陳宗進
第737團,團長胡子嚴
第738團,團長張賓
第124師,師長孫震,副師長稅梯青,參謀長鄒紹孟
第370旅,旅長呂康
第739團,團長蔡鉦
第740團,團長王麟
第372旅,旅長曾蘇元
第743團,團長劉公台
第744團,團長熊順義
因裝備簡陋,部隊又被分散使用,自10月下旬到12月上旬屢經激戰後,部隊傷亡近半,為繼續作戰,41軍各旅原轄兩團合並為一個戰鬥團,另一團僅保留建製,返川補充。
1938年2月,韓複榘不戰而退,濟南、泰安、兗州相繼棄守,津浦路北段危急。第22集團軍奉命由晉東南戰場調往徐州戰場,歸第五戰區指揮。孫震於此時升任第22集團軍總司令,41軍軍長職由王銘章代理。
第41軍代軍長、第122師師長王銘章
3月,為了贏得台兒莊大戰的部署時間,41軍奉命堅守滕縣。當時,滕縣的防守力量十分薄弱,隻有122、124、127師三個師部和364旅旅部,每個師隻有一個警衛連、一個通信連、一個衛生隊,還有縣內警察和保衛隊四五百人,總兵力2000人。14日,日軍以密集炮火猛烈轟擊,守軍頑強抵抗,擊退日軍多次衝鋒。次日,124師一部趕到增援,與日軍晝夜激戰。17日,日軍以十餘輛坦克為先導,再次發起攻擊,守軍與敵展開了白刃巷戰。代軍長王銘章身先士卒,在敵軍攻占南城牆和東關後,親臨西關指揮守軍繼續戰鬥,行至電燈廠附近,遭西門樓密集火力射擊,身中數彈,當場犧牲。41軍守城將士繼續與日軍血戰,除少數突圍外,124師副師長稅梯青、參謀長鄒紹孟、副官長傅澤民、122師參謀長趙渭濱、副官長羅甲辛、740團團長王麟及以下3000餘官兵幾乎全部殉國,旅長王誌遠、呂康,團長張宣武等均負重傷。滕縣一役,斃敵2000餘人,阻擊日軍長達四天之久,為戰區主力集結贏得了時間。
王銘章殉國後,122師師長由王誌遠繼任,張宣武繼任364旅旅長。5月,孫震不再兼任124師師長,由曾蘇元繼任。
1939年,123師出川歸還41軍建製,41軍奉命參加隨棗會戰。是年夏,41軍奉命取消旅一級建製,由師直轄三團。10月,曾憲棟、楊俊清升任副軍長。123師師長由陳宗進繼任,41軍隨即參加冬季攻勢作戰。此時序列如下:
第41軍,軍長孫震,副軍長曾憲棟、楊俊清
第122師,師長王誌遠
第364團,團長吳宗敏
第365團,團長張則蓀
第366團,團長陳擇善
第123師,師長陳宗進
第367團,團長周毅強
第368團,團長黃伯亮
第369團,團長朱紫雲
第124師,師長曾蘇元
第370團,團長蔡鉦
第371團,團長嚴翊
第372團,團長熊順義
1940年6月,41軍參加棗宜會戰。9月,因作戰不力導致襄陽失守,122師師長王誌遠撤職,張宣武繼任師長。
1941年5月,41軍參加棗陽會戰,在襄花公路上與日軍展開激戰,反複爭奪陣地。9月,軍部率124師參加第二次長沙會戰策應作戰。
1942年5月,曾蘇元升任副軍長,劉公台接任124師師長。
1943年4月,孫震不再兼任軍長,軍長職由曾蘇元接任。陳宗進升任副軍長,汪朝濂接任123師師長。41軍參加鄂西會戰、常德會戰。
第41軍軍長曾蘇元
1945年3月,41軍參加豫西鄂北會戰,日軍突破了襄河,一部竄入穀城,41軍血戰月餘,屢次擊退日軍,收複穀城,將襄河西岸之敵驅逐。1945年8月,123師返川接收新兵,不久裁撤,原47軍所轄104師改隸41軍。
1946年4月,41軍改編為整編第41師,駐於河南考城,序列如下:
整編第41師,師長陳宗進,副師長汪匣鋒
第104旅,旅長楊顯明,副旅長李克源
第122旅,旅長張宣武,參謀長譚殿毅
第124旅,旅長劉公台,參謀長覃毅玉
該師整編後參加圍追解放軍中原軍區部隊的戰鬥及冀魯豫戰場的作戰。1947年,41軍轉戰於豫北戰場,在滑縣戰役中,104旅被全殲。不久又重建該旅,以駱道源任旅長。
1948年,整41師駐守鄭州,參加豫西、伏牛山東麓、平漢路、隴海路、洛陽、豫東諸役。104旅在4月的第二次攻克洛陽戰役中被殲二團,整補重建後脫離整41師建製,改隸第15綏靖區,7月在襄樊戰役中被殲。10月,胡臨聰接任師長,嚴翊接任124旅旅長。是年底,恢複41軍番號,隸屬第16兵團,序列如下:
第41軍,軍長胡臨聰,副軍長陳遠湘、楊熙宇,參謀長劉伯餘
第122師,師長張宣武,副師長熊順義,參謀長魏煜錕
第364團,團長杜庸
第365團,團長黃伯亮
第366團,團長劉景泰
第124師,師長嚴翊,副師長蔡鉦,參謀長周競榮
第370團,團長高先哲
第371團,團長王哲賢
第372團,團長李卓夫
10月,41軍由鄭州東調。11月投入淮海戰場,戰至月底,已傷亡過半。12月,16兵團單獨突圍,於河南永城被殲,軍長胡臨聰被俘。之後又在包圍圈中以16兵團殘部編成新的122師,以熊順義為師長,隸屬72軍,次年1月被全殲。

1949年2月,在四川重建第41軍,隸屬第10編練司令部(不久改稱第16兵團),初轄122、124師,軍長孫元良。6月,又增轄301師,為使川軍消除戒心,孫元良他調,張宣武升任軍長。在西南戰役中,41軍被殲一部,餘部退往川西,47軍原轄之302師亦撥歸41軍指揮。12月,41軍在什邡通電起義,是時序列如下:
第41軍,軍長張宣武,參謀長王大中
第122師,師長熊順義,副師長黃伯亮,參謀長羅傑
第124師,師長蔡鉦,副師長李卓夫,參謀長李良策
第301師,師長張則蓀,副師長何海峰,參謀長沈人寧,該師係1949年2月在宜昌新建部隊
第302師,師長張子完,副師長何少桓,該師係1949年2月在宜昌新建部隊。

國民革命軍第41軍(孫殿英部)
該軍前身是河北民軍孫殿英部。1931年1月16日,張學良將河北民軍孫殿英部改編為東北軍步兵第2師。同年6月,東北軍依據國民黨軍隊部隊番號排序,對所屬部隊進行番號調整時,將步兵第2師改編為第40師,孫殿英任師長。轄:
第117旅,丁綍庭任旅長;
第118旅,劉月亭任旅長;
第119旅,邢預籌任旅長。
1931年9月22日第40師擴編成第41軍,下轄第40師,孫殿英任軍長兼師長。駐防在山西晉城一帶。
1933年2月,張學良電令孫殿英率所部第41軍馳援熱河,在赤峰地區參加對日作戰後,第41軍進駐沽源、獨石口、鎮嶺口一帶,接替傅作義部隊的防務,並收編了東北軍湯玉麟部大量潰兵,兵力達到數萬人。1933年6月27日,南京政府任命孫殿英為青海屯墾督辦。同年7月,第41軍奉命向西北開進,遭到寧夏、青海馬步芳、馬鴻逵等“馬家軍”的聯合抵製。1934年3月下旬,第41軍在西北與“馬家軍”作戰失敗後,孫殿英被撤去軍長職,該軍番號取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