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煮酒論史]烈將--共產黨早期紅軍軍長們(九十二)

(2012-09-05 09:46:14) 下一個
紅軍第三十軍軍長程世才:


程世才,1912年8月8日出生於湖北省大悟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少年時,程世才不甘忍受地主的壓迫,對於社會的黑暗、階級的壓迫有著切齒的痛恨,內心蘊藏著一股強烈的抗爭意識。

1930年,蔣介石、閻錫山、馮玉祥等軍閥忙於中原大戰,無暇顧及紅軍,鄂豫皖根據地得以發展,吸收了許多新的革命力量。17歲的程世才就是在這一年加入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麵軍。

1932年10月,蔣介石在紅四方麵軍跳出包圍圈後,仍然緊追不舍,派嫡係第14軍軍長衛立煌率第 10師、第83師、第34旅從東、南、北三麵對紅軍實施包圍,企圖圍殲紅軍於新集以西、漢水以東地區。紅軍被迫與敵展開決戰,這是紅四方麵軍向西實施戰略轉移以來打得最凶的一仗。一天,紅11師奉命向敵34旅發起反擊,第33團團長吳雲山在發起衝擊的時候不幸身亡。時任第 11師黨委書記、第33團政治委員的程世才挺身而出,揮起他那與眾不同的長砍刀向敵陣殺去,頓時,士氣大振,全團勇猛作戰,突圍成功。程世才卻因身負重傷而兩次昏迷過去。

1932年冬,紅11師33團作為紅四方麵軍先頭部隊勝利越過秦嶺,在程世才的帶領下,迅速進抵漢中平原。與此同時,國民黨陝軍楊虎城部向洋縣、城固地區東進,中央軍胡宗南、劉茂恩部則西進至安康地區,兩支部隊形成東西夾擊之勢,企圖阻截紅軍南渡漢水。程世才了解敵軍的企圖以後,迅速采取果斷措施,一邊派人控製公路兩側製高點,布置警戒,一邊帶上三個營的主力趕到漢水,為後續部隊選擇渡河點。12月的漢江寒冷刺骨、江闊水急,程世才選中一處河段,帶領各營連幹部拉著馬尾巴終於過了河,探明了涉水地段。12月11日,紅四方麵軍涉過漢水,轉向鎮巴、西鄉,掌握了主動,為創建川陝根據地創造了條件。

入川後,程世才帶領第33團占領得勝山,一麵就地休整,積極備戰,一麵大力發動群眾,開展建黨建政工作。他們打土豪,分田地,成立農會、護衛隊等革命組織,很快得到當地群眾的擁護,一個月內就建立了蘇維埃政權,擴編部隊1000多人。

1933年,蔣介石任命田頌堯為川陝邊區“剿匪督辦”,分兵三路對紅軍實施“三路圍攻”。5月17日,紅四方麵軍總部決定重點打擊貪功急進的敵左縱隊十三個團,紅11師奉命切斷敵人退路。程世才在餘灣山頭親自考察地形,決定開辟林間通道,攻擊敵側翼。5月21日淩晨4時,總攻開始,33團戰士如從天降,毫無準備的敵軍倉促應戰,還沒組織好就做了俘虜。6月,紅 11師擴編為第30軍。程世才成為30軍第88師師長兼政委。第33團榮獲“攻如猛虎團”的榮譽軍旗。這一仗也使程世才看到了夜戰的優勢,便有意識地組織部隊進行夜戰訓練,帶出了一支名冠川北的“夜老虎團”。1933年冬,程世才率 88師在老觀場一帶鉗製敵人。他往往采取夜戰,使敵人在兵力強、裝備精良的情況下,仍然難以致勝。為了更進一步提高夜間作戰的戰術水平,真正發揮夜戰的威力,程世才從265團抽出一部分部隊,進行嚴格的夜戰訓練。在以後的戰鬥中,“夜老虎”多次發揮巨大的作用,常使敵人膽寒。

1935年,遵義會議之後,中央軍委下令紅四方麵軍西渡嘉陵江,策應紅一方麵軍渡江北上,第30軍為渡江主力,在蒼溪以南的塔子山附近實施重點突破。嘉陵江是縱貫四川東部的一條大江,劉湘部六路圍攻失敗後退守大江西岸,構築堅固工事。而大江東岸,紅軍技術條件、武器裝備都占劣勢。如何取得渡江戰鬥的勝利,成為程世才日夜思考的問題。程世才考慮到,雖然紅軍技術條件、武器裝備方麵都不如敵軍,但紅軍士氣旺盛,準備時間充分,有夜間行動的便利條件,尤其是有當地廣大人民群眾的熱情支持,隻要認真選好渡江地點,精心部署,是可以取勝的。

程世才決定由第88師擔任強渡。該師263團為強渡的先頭部隊,其他兩團則進行渡江戰鬥的訓練和準備工作。在渡江地點的選擇上,程世才看準了蒼溪縣東南二十餘裏的石家壩一帶。此時,嘉陵江江麵寬闊,水深流急,兩岸地勢險峻,選好渡江地點是渡江作戰取得勝利的關健。程世才選定的石家壩一帶初看並不適合渡江,對岸守敵兵力雄厚,裝備精良,而且具有一定的戰鬥力。敵人擅長陣地戰,紅軍則擅長運動戰。這明顯不利於紅軍渡江戰鬥。但程世才有自己的考慮,他認為主渡點江岸突向我方,兩邊則突向敵方。此處由於江麵寬闊,水流較為平穩,也比較適合渡江作戰。經過再三權衡,程世才有了勝利的把握,他開始全力投入準備工作。首先是造船工作,由於利用了人民群眾的力量,造船工作進展順利,50餘隻戰船很快就全部造成。程世才組織大部分部隊進行緊張的渡江作戰訓練,同時派出偵察人員大量搜集敵軍情報,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1935年3月15日午夜兩點,渡江命令下達。渡江戰士駕著幾十隻戰船,奮力劃向對岸。戰士們迅速占領碉堡,殲滅守敵,占領敵軍營團陣地。淩晨6時,第二梯隊全部過江。紅軍佯渡部隊也在左側發動攻擊。程世才命令兩個營原地防守,在敵軍遭到大量殺傷、等待援兵時,及時出擊,幾乎全殲了反撲之敵。程世才在追殲逃敵時,來到敵人的通訊聯絡站,迅速包圍敵軍,使敵軍全部繳械。負責聯絡站的團長怎麽也不相信站在自己對麵的是紅軍。是啊,他們有那麽多的部隊,又有嘉陵江的天險,紅軍除非長了翅膀,否則不會這麽快來這裏的。然而,英勇的紅軍創造了奇跡。當他終於明白過來時,這位廬山軍官學校畢業的神氣十足、白白胖胖的中校團長,頓時像一攤爛泥一樣癱倒在地。程世才在掌握了敵軍兵力部署後,命令268團部分官兵迅速占領十裏之外的敵軍醫院。

第二天,程世才率30軍向劍閣方向出發,6月,第30軍一部作為紅四方麵軍先頭部隊與紅一方麵軍在懋功地區勝利會師,會師後,紅軍士氣大振。在毛兒蓋,程世才實現了多年的願望,見到了毛澤東。毛澤東與李先念、程世才等人親切握手,詳細地向程世才詢問了一些部隊的情況。毛澤東問得特別細,如部隊掉隊人數,各連人員情況,戰士情緒如何,生活給養怎麽樣,休息得好不好等等。接著,毛澤東席地而坐,在地圖上向大家講了自己對戰局的看法及作戰部署。毛澤東的和藹可親、對紅軍戰士的深切關懷及對戰爭全局的準確把握,都給程世才留下了很深的印象。1937年3月13日,西路軍作出決定,部隊分散活動,等待援軍;陳昌浩和徐向前回陝北;

30軍和第9軍編為左、右支隊,在附近山區打遊擊。程世才帶領左支隊1000多人,冒著逼人的寒氣,忍饑挨餓,艱難地轉戰在祁連山。一天,程世才得到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僅有的一部電台和黨中央取得聯係,中央指示左支隊保存力量,可以去新疆。部隊經過討論決定去新疆。經過四十三天的跋涉,左支隊終於走出祁連山,到達甘西平川,而人數已由渡河前的2萬餘人削弱到903人。部隊在祁連山西端的古色城休整。萬佛寺住持道人郭元享傾其數年積蓄,為這支“為窮人打天下”的部隊捐贈了小麥、麵粉、食油等物資,使精疲力竭的隊伍得到給養補充。程世才留下收條讓郭道士在革命勝利後兌現。25年後程世才還回憶起這段緣分。

1937年4月下旬,西路軍左支隊抵達星星峽,徹底擺脫了噩夢般的險境。黨中央代表陳雲和騰代遠親自迎接他們,大家忍不住熱淚滾滾。不久,程世才等人從新疆回到延安。抗日戰爭時期,程世才進入抗日軍政大學和中央黨校學習。後來陸續擔任冀熱察挺進軍參謀長兼第12支隊司令員、抗大分校校長、延安中央黨校四部副主任。解放戰爭時期,程世才任冀熱遼挺進軍參謀長兼第12支隊司令員,於日寇投降不久第一個率部進入東北山海關,發展武裝,建立根據地,為紅軍搶占東北並最終解放東北全境作出了貢獻。其間,程世才曆任遼南軍區副司令員、遼東軍區副司令員、東北軍區第3縱隊司令員、南滿軍區司令員、遼東軍區司令員、遼西軍區司令員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程世才進入南京軍事學院深造,後經毛澤東親自圈定擔任公安軍第一副司令員,負責主持公安軍的實際工作。他還擔任了沈陽軍區副司令員兼沈陽衛戍區司令員。1959年,程世才任軍委裝甲兵副司令員。

1955年,程世才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88年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他是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七、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1990年11月15 日,程世才因肺癌醫治無效,於北京逝世,終年78歲。程世才是中國著名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傑出的軍事指揮家。從 17歲參加紅軍起,他就把自己的一生毫無保留地貢獻給了中國革命事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