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煮酒論史]烈將--共產黨早期紅軍軍長們(八十二)

(2012-09-05 08:54:15) 下一個
紅軍第二十五軍軍長徐海東:

1900年6月17日,徐海東生於湖北省大悟縣夏店區徐家窯的一個窯工世家。9歲後,他在原籍喻家祠堂上私塾,後不久輟學當窯工。1925年,經吝積堂、李樹珍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在直係軍閥劉佐龍部擔任副班長、中士班長。1926年,隨國民革命軍進行北伐,擔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12師34團3營9連代理排長。同年8月,在汀泗橋戰役中,徐海東率領該排殲滅吳佩孚的四個連,受到嘉獎,晉升為少尉排長。

1927年4月12日,國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徐海東返回黃陂,之後率領當地農民自衛隊進行遊擊活動。同年11月,率領農民自衛隊參加支援黃麻起義,後任黃陂縣委常委、軍事部長兼夏區區委書記。1930年4月,任黃陂縣赤衛隊大隊長,後兼任鄂東暴動委員會西南總指揮,此後部隊經數次改編,為紅四軍13師38團,徐任團長,後任紅12師36團團長。1932年5月,任紅四方麵軍獨立四師師長。7月,任紅九軍27師師長。

1932年,紅四方麵軍撤離鄂豫皖蘇區後,徐海東帶領紅27師來到金家鋪與皖西道委書記郭述申領導的英山獨立團、六安、霍邱、霍山獨立營會合,組成東路遊擊師,任副司令兼師長。後改編為紅二十七軍,任七十九師師長。同年11月,鄂豫皖省委決定重建紅二十五軍,徐海東任七十四師師長,之後兼任紅二十五軍副軍長。1933年5月,部隊在圍攻七裏坪戰役中失敗,損失過半。10年,部隊由皖西向鄂東轉移,後被國軍阻擊,損失慘重。之後徐海東改任組建後的紅二十八軍軍長。

1934年4月,徐部隊與吳煥先率領的紅二十五軍在河南商城豹子岩會師,重組紅二十五軍,徐任軍長,吳煥先任政委。同年11月,根據中共中央指示,其率部率先從皖西轉移到鄂東北,為紅軍主力戰略轉移做準備,並以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名義北上,徐改任副軍長。次年進入鄂豫陝邊區,與吳煥先、程子華等人在該地區展開遊擊。7月,紅二十五軍跨過終南山,到達西安附近,之後西征甘肅,配合中央紅軍北上。此後,政委吳煥先戰死,徐海東任紅二十五軍軍長,程子華為政委。同年9月18日,三千人的紅二十五軍在國軍十萬餘部隊的重重包圍下,突圍到達陝北永平鎮,與劉誌丹率領的紅二十六、二十七軍會師,改編為紅十五軍團,徐任軍團長和陝北省委委員。隨後徐海東指揮勞山戰役,全殲張學良部國軍第110師;10月發動榆林橋戰鬥,殲滅東北軍四個營,活捉團長高福源[4]。 11月初,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吳起鎮,毛澤東、彭德懷等人與徐海東會見,此後徐任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紅一方麵軍第十五軍團軍團長,隨後取得了直羅鎮戰役勝利。

1936年2月,紅一軍團和紅十五軍團組成中國人民抗日先鋒軍,舉行東征。徐率領紅十五軍團,渡過黃河,進入山西,參與對日作戰,此後直取晉西北。5月,東征軍回師河西。紅十五軍團回到陝北休整。中旬,徐海東奉命西征,配合左路軍,迎接紅二、四方麵軍北上,並於10月8日在甘肅靜寧、會寧地區會師。隨後,其率紅十五軍團一部與紅一軍團奪取山城堡戰役勝利。同年底,西安事變爆發,徐海東擔任防衛西安的紅軍南部總指揮。

1937 年2月,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第二次國共合作開始。紅十五軍團奉命由陝西商州、雒南開赴甘肅慶陽驛馬關整訓。8月,徐擔任改編後的八路軍115師344旅旅長,徐率部參加了平型關戰鬥。之後進入晉東南與日軍作戰,並於年底與王震率部再次深入華北敵後進行遊擊戰鬥。1938年6月,徐海東指揮町店戰鬥,殲滅日軍第25師團一個聯隊,斃傷日軍近千人。隨後徐海東因積勞成疾,肺病複發而喋血,回到延安休養。之後列席中共六屆六中全會,進入馬列主義學院學習。

1939年8月,徐海東再次請戰,並跟隨劉少奇到華中開展工作,擔任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副總指揮兼第四支隊司令員,轉戰皖東,並任中共中央中原局、華中局委員。1940年1月,由於勞累過度、舊病複發,徐海東再次喋血病倒在戰場上[1]。之後的九年內,徐海東被送往安徽津浦路西根據地、山東諸城、萊陽、大連、淮安等地休養。

1954年,徐海東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委員。1955年9月,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軍銜,並授予一級八一勳章、獨立自由勳章和解放勳章。1956年9 月,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1960年,徐海東開始主編《紅二十五軍戰史》;1962年,該書編成,徐海東再次因勞疾而吐血病危[2]。

1969年4月,徐海東帶病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擔任大會主席團委員並當選為中央委員。10月25日,林彪發布《林副主席指示第一號令》,解放軍進入緊急戰備狀態,各軍隊將領被迫疏散離京,徐海東被強行疏散到河南鄭州市。1970年3月25日,逝世於鄭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