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煮酒論史]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

(2012-08-18 11:20:52) 下一個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是由方誌敏、周建屏、邵式平等創建的閩浙贛革命根據地的主力紅軍。建立於1930年底。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 - 一、建軍計劃與建軍基礎

1929年下半年,為了實行所謂的“武裝保衛蘇聯”,中共中央提出了“極力擴大紅軍”的策略,產生了集中農民武裝、擴大紅軍向中心城市發展的超越“六大”以來黨的總路線的“左”傾指導思想。1930年4月,中央軍委製定了《軍事工作計劃大綱》,提出了包括建立紅十軍在內的擴軍計劃及向中心城市發展的工作方針,並打算在全國蘇維埃區域代表大會期間,召集全國紅軍代表聯席會,“決定一切擴大發展的策略與路線,與爭取全國政權的實際問題,以及一切編製組織問題”。

1930年5月,中共江西信江特委書記唐在剛代表贛東北遊擊戰爭區域在上海參加全國蘇維埃區域代表大會和紅軍代表聯席會,向中央匯報了贛東北遊擊區及信江蘇區的革命鬥爭情況,並接受了中央對贛東北大指示。根據中央指示,中央軍委長江辦事處也於6月20日決定:“弋陽、湖口、鄱陽一帶紅軍應立即集中,正式成立紅十軍,猛烈擴大,以切斷長江為主要目的”。6月25日,中央給江西省委並轉給信江特委黨一封指示信(其實這時江西省委已不存在,當時中央不知道),這個指示信全麵反映了中央對贛東北的要求,盡管原件沒有轉到信江特委,但其精神要點已由唐在剛帶到了贛東北。中央對贛東北的要求的要點是:
1、建立統一的黨的領導機構。即“信江特委與贛東北特委合並,組織一新的東北特委”以加強贛東北的工作。

2、猛烈擴大紅軍。集中贛東北各地現有武裝,並武裝景德鎮工人,“建立兩至三萬的紅軍,亦非難事”。

3、組織地方暴動,奪取九江。“地方暴動的總方向是長江”,“信江的紅軍應大規模發展向樂平、鄱陽、景德鎮進攻”,“奪取鄱陽則可震動南潯,占領湖口則可截斷長江”。

贛東北最初曾是在統一的贛東北特委(1928年2月在鄱陽縣成立)領導下的一塊鬥爭區域,自1929年2月成立信江特委後,則分割為兩塊既相聯係有獨立發展的鬥爭區域:信江區域(以弋陽、橫峰為中心的信江流域各地)和東北區域(以景德鎮為中心,包括都昌、湖口、鄱陽、樂平等地)。顯然,中央現在的目的在於使贛東北重新統一為一整體,包括軍隊與黨組織的統一,來推動革命在一省數省乃至全國的勝利。中央規定的建立紅十軍的計劃,是以江西紅軍獨立一團(弋陽)和贛東北第一遊擊大隊(湖口)、贛東北第二遊擊大隊(鄱陽)等為基礎,以向景德鎮及長江邊為發展方向,以切斷長江為主要任務,實現與紅三、四軍配合進攻南昌,取得九江,以保障奪取武漢的勝利。

上述幾支紅軍都是在艱難困苦的鬥爭中建立、發展起來的,活躍在贛東北一帶開辟和保衛紅色根據地。

江西紅軍獨立第一團:這是信江革命根據地的主力軍。1927年弋(陽)橫(峰)大暴動的時候,暴動農民手中有 12支槍(其中5支是方誌敏在暴動前到鄱陽拿來的——當時弋陽區委屬鄱陽縣委領導,另有5支是駐河口的同情革命的某軍閥部隊83團指導員劉滲所贈)。暴動被敵人鎮壓了以後,1928年4月,江西省委特派員饒漱石、馮任等人到達弋橫地區,幫助建立隸屬於贛東北特委的弋陽、橫峰兩個縣委。同時,挑選暴動骨幹組建了工農革命軍第二師十四團第一連,鄒奇任營長兼連長,以後由邱金輝、胡德珍先後接任。到7月,雖未接到上級明確指示,但已聽說工農革命軍改為紅軍了,便也改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二軍第二師第十四團,並由一連增至兩連,設團長一職。先後由黃崗榮、童旭、鄒奇、李上達、鄭孝胥任團長。1929年8月,又改名為江西紅軍獨立第一團,兵力相繼增至三連、四連、六連。團長一職先後由顏文清、孫誌清、匡龍海、周建屏充任。1930年初,將全團編為三個營(每營三個連)及特務連、機槍隊、駁殼槍隊、擔架隊各一,共有步槍六七百支。
贛東北第一遊擊大隊:這是贛東北特委領導的一支紅軍遊擊武裝,主要活動在贛東北地區的湖口、都昌一帶,並建立了一小塊蘇區。1929年2月底信江特委成立後,江西省委於3月間撤銷贛東北特委,將贛東北地區除信江流域外的地方劃歸省委直接領導(其中湖口曾劃歸九江縣委領導)。同年10月,贛東北特委在景德鎮重新成立,領導除信江流域外的贛東北各地的鬥爭。在九江(中心)縣委和原贛東北特委工作人員的共同領導下,湖口革命者進行了建立革命武裝的嚐試,曾籌集了8支槍。1929年8月,省委特派員周建屏到達都昌、湖口一帶(他於1930年初到達信江蘇區,擔任獨立團團長)。9月,在周建屏指導下,贛東北第一遊擊大隊在湖口成立。起初僅有槍20餘支,設三個分隊,共50餘人,由周賡年擔任大隊長,黃澄任政治指導員。到1930年5月間,“蘇維埃區域相當的擴大了,紅軍的發展到三百餘支槍”。大隊長一職先後由黃澄、英豪擔任。
贛東北第二遊擊大隊:贛東北特委原計劃在樂平建立贛東北第二遊擊大隊,結果1930年初英豪先在鄱陽建立了一支革命武裝,取番號為贛東北第二遊擊大隊。不久該隊受挫,由英豪率領到湖口匯入贛東北第一遊擊大隊,英豪擔任副大隊長,後又接任大隊長。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 - 二、建軍

1930年6月底,唐在剛從上海回到景德鎮後,即與贛東北特委研究紅軍打景德鎮的計劃,旋派交通員馬步英赴信江蘇區告知方誌敏等人。

信江特委其他成員得知中央指示精神後,深感驚異,認為這是丟棄信江蘇區而去發展東北的做法。因無中央書麵指示到達,他們便於7月6日在省委巡視員胡庭銓指導下,召開特委執委會(特委書記唐在剛因在景德鎮而缺席),決定:“再行派代表隨帶詳細書麵報告,去中央切實報告信江革命真象,希圖中央對我們有更正確的指示。在中央未回示以前,信江特委還是暫時不取消”。隨後,邵式平攜帶信江特委給中央的報告《信江黨和紅軍以及最近之局勢》去了中央。

紅軍獨立團則按計劃向景德鎮行動,於7月7日(一說6日)進入景德鎮。唐在剛遂在鎮召集贛東北特委成員和隨軍來的信江特委成員聯席會,討論執行中央指示問題。一部分人認為打下景德鎮,開創了整個贛東北總暴動的局麵,應當立即將紅軍獨立團開赴鄱陽去消滅贛東北的反動中心,聯合湖口的革命武裝進攻九江,實現與贛西南配合完成全省的首先勝利。因此,決定一麵通知贛東北遊擊大隊及鄱陽等地武裝配合行動,一麵作編製紅十軍、進軍鄱陽的準備。但方誌敏等人不讚成這種做法,率紅軍獨立團撤離景德鎮向樂平方向開拔。

贛東北第一遊擊大隊正麵臨都(昌)湖(口)彭(澤)三縣反動武裝的聯合“會剿”,當接到贛東北特委的指示後,放棄原定轉入彭澤、都昌山區進行遊擊戰爭的計劃,由湖口開赴鄱陽境內。7月12日,在鄱陽響水灘遭到敵鄱陽警察隊的襲擊。由於孤軍奮戰,後方又有三縣之敵,終遭重挫,大隊長英豪犧牲。
7月中旬,經過唐在剛反複做工作,信江、贛東北兩特委終於合並成立新的贛東北特委,並在樂平著手編製紅十軍。紅十軍以獨立團為主要基礎,編入贛東北部分地方赤衛隊及贛東北第一遊擊隊(包括原鄱陽、都昌等地遊擊隊)餘部。7月21日編製完畢,22日在樂平眾埠街舉行建軍典禮。全軍轄一、十、十九3個步兵團和一特務英、機槍連,總人數2000餘人、槍支1000餘支。紅十軍直屬中央軍委指揮,設立前敵委員會(十軍軍委),有胡庭銓、周建屏、宣大統、李文滔、李傑三、方誌敏、李上達七位常委,胡庭銓任前委書記、吳先民代政委、周建屏任軍長。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 - 三、擴軍

紅十軍成立後,即決定首先消滅駐贛東敵江西警備第一團(曾振翔團),待紅三、四軍進攻南昌時,即向長江邊發展,攻取九江。

7月25 日,紅十軍攻克上饒縣城,8月5日又克弋陽縣城。此時,敵江西“清剿匪共總指揮”魯滌平已調遣保安處處長路孝忱由臨川趕來指揮曾團“進剿”蘇區和紅軍,隨之而來的還有江西警備第二團(張超團)。8月13日,張超團進入餘江。紅十軍趁敵立足未穩,於15日攻下餘江,16日又退回弋陽芳家墩。
這時,紅十軍接到贛東北特委來信,得知紅三、四軍(紅一軍團)已準備攻打南昌。8月17日,紅十軍前委正式決定開始進軍都湖鄱彭並奪取九江。18日全軍抵達樂平眾埠街,21日拂曉攻占樂平縣城,並迅即揮師直逼鄱陽。敵張超團乃以大部取捷徑向鄱陽撲去。25日紅十軍已攻克鄱陽縣城,敵追趕不及,複又令緝私隊(宋子文的緝私第二團第一營)從九江方麵開去,與張超團呼應,企圖阻紅軍於長江邊。紅十軍意在挺進長江邊,很快就撤出鄱陽縣城,於31日進入都昌境內,9月3日晚分散宿營於湖口內地濱臨鄱陽湖的江橋鎮和臨近都昌邊境的村莊。

9月4日,敵張超團、緝私隊及湖口保安隊由南北東三麵包抄到江橋附近。紅十軍憑借有利地勢,采取分割夾擊隊辦法,經過近一天的激戰,擊敗了優勢敵人:進退湖口保安隊、殲緝私隊全部並擊斃其營長、殲警備二團大部並生擒團長張超,繳獲大量武器裝備。敵人大為震驚,次日令第五十師一四九旅朱剛衛團開至湖口附近防衛。紅十軍亦有傷亡,若越湖攻打九江是毫無把握的。因紅三、四軍並未打南昌,紅八軍也未到贛北星子一帶呼應,紅十軍便擬回兵贛東繼續打擊曾振翔團(其實曾團在紅軍離開贛東時就已嘩變,被浙贛兩省之敵聯合剿滅),遂撤出都湖都湖鄱一帶,於 8日到達景德鎮。

當紅十軍正在都湖鄱一帶時,8月下旬,去中央匯報工作的邵式平從上海回到贛東北,帶來了中央新的指示。這時的中央仍要求贛東北 “猛烈的組織湖口暴動、彭澤暴動,占領馬當,切斷長江交通”。9月9日至15日,贛東北特委在萬年富林召開擴大會議,傳達8月初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中央特派員邱泮林從閩北來到贛東北,也參加了會議。會議把以前抵製中央冒險主義指示的意見說成是右傾錯誤,進行了嚴厲的批判,並將黨團組織合並為行動委員會。同時,紅十軍在樂平眾埠街擴編,在原有的基礎上又加上贛東北地方赤衛隊、幹部連,擴充為一、四、七3個旅和一特務團、一機槍營。全軍總編人數增加到 6000餘人,各種槍支為600餘件,軍長仍為周建屏,前委書記由邵式平擔任(兼政委)。

四、縮編

為了實現中央指示的奪取湖口、馬當,進逼九江大任務,擴編後的紅十軍又於9月中旬從樂平出發,開始第二次出擊都湖鄱彭的行動。紅十軍剛一離開樂平,脫逃後的張超就糾集殘部開抵了樂平,敵人還調出了飛機沿途轟炸、派來巡弋艦往鄱陽古縣渡堵截。紅十軍衝破敵人封鎖,於10月6日再次占領鄱陽縣城,繼而挺進都昌、湖口,並在這些地方幫助恢複黨組織和蘇維埃政權。10月中旬紅十軍又分成兩股:周建屏率四、七旅進攻彭澤,邵式平率一旅和特務團暫駐都昌、湖口邊境,準備相機完成進逼馬當和九江的任務。

10月16日傍晚,紅四、七旅攻下彭澤縣城。由於長江上有敵人在頻繁運動,紅十軍審時度勢,沒有沿江東下去占領馬當,而是回到彭澤邊界休整,並於10月下旬進入皖南邊界活動。10月底,在湖口活動的一旅與特務團也開至石門街與四、七旅等部匯合。11月5日晚,紅十軍在邵式平、周建屏率領下,突襲秋浦。6日晨,紅軍克秋浦縣城,當日下午即退出,擬分兵出擊東流。

但此時江西“剿總”魯滌平已實施了他的“進剿計劃”:以胡祖玉率新編五師主力進攻彭澤(10月2日已至該縣)、湖口、徐家埠一線,聯合安徽敵五十五師(阮肇昌師)向蔡家嶺及景德鎮一線追趕紅軍。同時,信江流域也有敵人在騷擾。紅十軍當機立斷,決定放棄攻打九江大行動。11月6日,當安徽敵兩個團趕到秋浦時,紅十軍已退至石門街,繼而經景德鎮回師信江蘇區。但紅軍已處被動地位,退到萬年珠山橋,與敵五師接觸,未獲勝利。

11月中旬,中央派塗振農到贛東北貫徹六屆三中全會精神。塗振農到達後,即在樂平灣頭李家召集贛東北行動委員會擴大會議,決定立即停止執行李立三“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指示,取消贛東北行動委員會,恢複黨、團特委組織。隨後,紅十軍即開始向敵人反攻,於12月18日攻克上饒縣城;22日又克河口鎮,全殲敵新編十三師李坤團和沿山靖衛團,俘虜三百餘人。1931年1月,紅十軍又誘敵深入,在弋陽七星尖給敵五師以沉重的打擊。

紅十軍取得了自都湖鄱彭退師後的三次勝利戰役後,即著手精簡縮編。本來在富林會議上,曾擬定了第二次擴編計劃,準備將紅十軍擴為三個師三萬人。現根據鬥爭形勢及中央規定的編製方案,重新編製紅十軍。縮編後的紅十軍保留四千餘人,實行人手一槍,改一、四、七旅為八十一、八十二、八十三3個團。周建屏任軍長,塗振農任政委。精簡下來的人員回到各地恢複群眾武裝。

此後,紅十軍活躍在閩浙皖贛四省邊界,為開辟和保衛閩浙贛革命根據地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1933年1月,紅十軍改為紅十一軍,在根據地又另建一支紅十軍。1月25日紅十一軍南渡信江與中央紅軍會師,7月編入紅七軍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