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煮酒論史]烈將--共產黨早期紅軍軍長們(二十八)

(2012-06-20 08:09:35) 下一個
紅軍第七軍軍長張錫龍:



張錫龍(1906-1933),又名張希銘,慶符縣(今高縣)瓜蘆鄉人。紅軍高級指揮員。宜賓敘聯中學、重慶中法大學、武漢黃埔軍校留下了他的革命鬥爭史跡,參加“八一”南昌起義後被我黨送到蘇聯學習。曾任紅十三軍參謀長,紅七軍軍長,紅三軍團第四師師長等職。他的豐功偉績將永留青史。

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張錫龍從小參加勞動。九歲開始讀書,後入慶符縣中城鎮高等小學堂就讀。1925年春考入宜賓敘聯中,參加反帝愛國運動,被學校當局開除,返家務農。

1926年春,張錫龍考入重慶中法大學,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年冬,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在川招生,張錫龍報考被錄取。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軍校解體。張錫龍賡即離武漢去南昌,參加“八一”南昌起義,時任排長。後隨軍打到汕頭,起義隊伍受挫。

中央軍委派張錫龍去蘇聯深造,先入蘇聯高級步兵射擊學校,繼又轉到莫斯科步兵學校學習。 1930年夏,爆發中東鐵路戰爭,蘇聯紅軍戰勝中國東北軍,生俘8000多人。張錫龍、陳林等被派去教化這批俘虜,經過教育,將俘虜全部遣返回國。

同年9月,張錫龍回國,被分配到南方局軍委工作。同年底調中央蘇區。次年在蘇區紅軍學校第三期學兵團作訓育主任。1932年3月,調任紅五軍團第十三軍參謀長。同年底調任紅七軍軍長。次年6月,中央軍委對紅一方麵軍部隊進行整編,軍團直轄師,張錫龍改任紅三軍團第四師師長,彭雪楓、黃克誠先後任師政治委員。

1933年7月,中央軍委根據臨時中央的指示,以紅三軍團指揮部和紅四師、紅五師、紅十九師組成東方軍,在紅三軍團軍團長(東方軍司令員)彭德懷、政治委員滕代遠的率領下,向福建方向進軍。第一仗是消滅寧化縣泉上、土堡之敵。張錫龍帶領紅四師奉命在泉上三十餘裏的延祥設伏。7月9日,敵旅長張興隆率第三0九團增援泉上,進入紅四師的伏擊圈,張錫龍率領紅軍全殲了這個團。又乘勝進擊,全殲泉上敵軍。延祥和泉上兩戰斃敵四百餘人,俘敵一千二百餘人,繳獲步槍一千多支及迫擊炮、機關槍等武器。

7月28日,紅四師、紅十九師分別包圍朋口、營溪,守敵四六七團丁榮光部和所屬黃康營部全部被殲。敵軍區壽年師尚存的四個團和師直屬部隊剛撤至連城縣的姑田鎮時,張錫龍率領紅四師與兄弟部隊火速追上,區師大亂。紅軍續追到小陶,再殲區師一個團。這一仗,張率紅四師與兄弟部隊共消滅敵區壽年部七十八師一個旅三個團,生俘官兵二千餘人,其中旅長一人,團長二人,繳獲各種槍支二千餘支,軍糧一千五百石。收複連城、新泉蘇區,開辟了泉上、清流、歸化數百裏的新蘇區。

8月16日,東方軍奉命北上。9月3日,張錫龍率紅四師第十團從閩江上遊渡江,紅五師第十三團一部就地渡江,迅速強占對岸山頭,以猛烈的火力夾攻敵人,消滅一個營。敵餘部竄逃,張率紅四師尾追到福州北四十裏之水口,又擊潰其兩個營,共繳獲重機槍三挺,步槍百餘支,汽車二輛,汽艇八艘,子彈四輪船,食鹽七萬斤。

10月,蔣介石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五次“圍剿”。5日,東方軍從福建撤出,回師黎川。6日於黎川縣城東北二十公裏的洵口與敵吳奇偉師遭遇。7日彭德懷發出《東方軍攻擊洵口之命令》,紅四師、紅二十師為右翼縱隊,由紅四師師長張錫龍、政治委員彭雪楓指揮,由北向南進攻,並阻擊硝石、資福增援之敵。經過激戰,洵口之敵一部被擊斃,一部被俘,殘存之敵急向黎川逃竄,又被紅軍左翼部隊堵死,至下午一時,紅軍全殲了敵十八旅的三十一、三十四兩個團,活捉敵旅長葛鍾山。

紅四師在張錫龍率領下接著又參加硝石戰鬥、資溪橋戰鬥、滸灣戰鬥。

12月中旬,國民黨集中六個師於黎川縣城,其中三個師十五個團共約三萬餘人在黎川縣南約十五裏的團村與紅軍四個師約一萬二千餘人激戰。紅軍將士將敵擊潰,斃敵千餘,生俘三百多,敵敗龜縮黎川縣城。在團村戰鬥中,張錫龍不幸中彈犧牲,時年二十七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