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領導七戒(轉載)

(2011-12-06 10:30:41) 下一個



美國人戴爾·卡耐基寫了一本《人性的弱點》,揭示不同性別不同職業不同年齡段的人都會存在的弱點,進而針對這些弱點提出改進方法與建議。此書一度風靡全球,超級暢銷,原因何在?卡耐基不是為揭短而揭短,寫作基調是與人為善,是勵誌上進。我們今天談論領導的軟肋,同樣是出於善意,而不是為了讓領導出乖露醜。

記得小時候看古希臘神話,曾為其中兩位英雄人物的悲劇命運歎息。一位是巨人安泰,一位是神勇無敵的阿喀琉斯。海神波塞冬和地神蓋婭的兒子安泰,他的力量來源於大地,隻要身不離地,就力量無窮,所向無敵;一旦離開大地,就失去生存能力。後來,他被希臘神話中最偉大的英雄赫拉克斯舉在空中扼死了。阿喀琉斯是海洋女神忒提斯和人間英雄珀琉斯所生。出生後被母親握住腳踵倒浸在冥河水中,除未沾到冥河水的腳踵外,周身刀槍不入。在特洛伊戰爭中,阿喀琉斯殺死特洛伊主將赫克托爾,扭轉戰局,後來被太陽神阿波羅的暗箭射中腳踵而死。沒有浸到河水的腳後跟,就是他唯一的致命之處。用於指代致命弱點的“阿喀琉斯之踵”便由此而來。那時候就想:假如安泰不離開地麵,假如阿喀琉斯護住了腳後跟,結局將會怎樣?他們的英雄神話不就可以一直延續下去了嗎?

神話英雄都有“軟肋”,人間英豪豈能沒有?西方有句著名的格言:“人所固有的我無不具有”,偉人馬克思經常用這句格言來評價自己。一位將畢生精力都獻給人類解放事業的革命導師,尚且承認自身存在著人所固有的弱點和毛病,作為決心為多數人謀利益的領導者,沒有理由也不可能把自己打扮成沒有任何弱點和毛病的完人,而應當學習馬克思無情的自我批判精神,通過經常性的自我反省去超越自身的認識、麵子和私欲,自覺按照民眾所期待的那樣塑造自己。

記得《領導文萃》曾選載過一篇《什麽樣的領導最受欣賞》的文章。文中提到,一項具有相當的普遍性和代表性的抽樣調查表明,構成領導者要素的先天性要素、修煉性要素和能力要素,以修煉性要素最受當今公務員欣賞,例如責任、尊重、文化、道德、勇氣、激情及服務意識等。在修煉性要素中,責任被公務員們不約而同地選為最重要的要素,第二是公平及正義,第三是尊重他人及尊重多樣性。

要做一名受人欣賞擁戴的領導,成就一番事業,為官者就得不斷加強修煉,克服自身“軟肋”,追求自我完善與提升。以筆者愚見,有七種“軟肋”應予提防和戒除:

推卸責任

權責一致,本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領導者擔任某種職務,行使某種權力,就得承擔相應的責任。但是,某些把“做官”擺在“做事”之前,把烏紗帽看得比什麽都重的領導,怕擔責任、推卸責任的意識十分濃烈。他們奉行“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混世哲學,混日子不作為。一旦出現矛盾問題,他們不是致力於尋求解決之道,而是撇清幹係,推卸責任。不敢擔當的領導得不到大家的尊重,更談不上擁戴。其實,承擔責任沒什麽可怕的。在營救駐伊朗的美國大使館人質的作戰計劃失敗後,當時的美國總統卡特就在電視裏鄭重聲明:“一切責任在我。”僅僅因為上麵那句話,卡特總統的支持率驟然上升了10%以上。下屬對一個領導的評價,往往決定於他是否有責任感。領導勇於承擔責任不僅使下屬有安全感,而且也會使下屬進行反思和仿效。一旦上行下效,形成擔當的風氣,便會杜絕推諉扯皮,大大提升工作效能。

親疏失度

有些領導更信任也更習慣起用自己所熟悉和喜歡的人,或者是以前的部下或同事,而與結識不久或前任領導者的部下之間總有一堵無形的牆,長此以往,便在組織中形成了不同的群體。親疏失度,行事有欠公允。也許這種結果並非領導者刻意造成,也不是領導者願意看到的,但結果卻在不經意中形成了。建議用統一的標準來對待所有組織成員;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加強與那些“另類”成員交流溝通,促進組織融合。

專權

有些領導者喜歡將權力緊緊攥在手中,生恐有失,以至於大事小事都親力親為,不敢授權給下屬。這樣一來,事必躬親的領導本人勞累過度,更要命的由於眉毛胡子一把抓,卻可能將最重要的工作(比如戰略思考)給耽誤了。而且,下屬積極性得不到調動,創造性得不到發揮,對你還會產生許多怨憤。領導者要進行有效、適度的授權,最重要的是要有權力下放的意識,另外還需要一些技巧,以此達成“大權獨攬,小權分散”的格局。東方電視台的BOSS秀,做過一期萬科集團董事長王石的訪談。有人說他“舉重若輕”,有人說他“波瀾不驚,驚濤駭浪”,有人說他“爺們,男人,不委屈自己”。而筆者最欣賞他拿得起放得下的那份坦然。身為上市公司的董事長卻不要股權,放權經營,自己去登珠峰,他的坦然當是源於“征服但不占有”的通透理念。證明自身價值就好,本來就不可能留住帶走的一切,由它去吧。

優柔

有些領導者,特別是一些注重邏輯和分析的領導者,他們在進行決策時,常常會不停地問:“還有沒有進一步的信息?”、“能不能再做一些調查?”,遲遲不能作出最後決定。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問詢中,許多寶貴的機會就這樣喪失了。西蒙的滿意決策理論告訴我們,現實世界複雜多變,客觀條件充滿局限,受製於環境和條件,大多數時候,人們根本無法求得最優解和準確解,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尋求“足夠好”的滿意解。為了避免貽誤戰機,建議領導者為每次決策設定一個最後的時間期限,並且讓所有人都知道這一期限,以迫使自己在最後期限到來之時作出決策。

武斷

與優柔型領導相反,有些領導者走向另一個極端,行事主觀武斷,不喜爭論。決策時聽不得不同意見,隻要集中不講民主。久而久之,喜歡“一致通過”的領導不僅聽不到不同意見,就連優化完善的建議也聽不到了。一批勞民傷財的所謂“形象工程”、“政績工程”、“路邊亮點”之所以能夠頻頻亮相,除了某些領導的政績觀錯誤之外,跟領導者的武斷決策關聯甚大。為避免此類失誤,建議有武斷毛病的領導認真反思,戒急兼聽,真正將決策民主化、科學化落到實處,變“武斷”為“善斷”。現在有些地方對關乎民生的政策規定出台前舉行聽證會,有的領導班子實行“沒有不同意見不決策”,應該說是戒除主觀武斷決策的好辦法。

妒能

有些領導者嫉妒心過重,總是擔心自己的下屬取代他的位置,因此他們根本不願培養下屬,也不願與下屬分享知識和關鍵信息,更不會將重要工作交給他們認為最有可能取代他的有能力的下屬。殊不知,領導者越是擔心,越是這樣做,那麽這種擔心就會越發成為現實。智慧的領導者懂得培養接班人,他們有充分的自信,從不懼怕下屬超過自己。當然,他們自己也從不會放鬆學習,爭取更大的進步。建議這些領導者看看普京總統怎樣培養接班人,讀讀聯想集團柳傳誌寫給接班人的書信,見賢思齊,開闊胸襟,著力改進。

貪功

領導者所取得的不少業績都是依靠眾人之力獲得的。但有些領導者卻極為自私地將集體的榮譽和獎勵據為己有,“貪天之功為己功”,甚至把掛名的事都說成是自己的功勞。會這樣做的領導,往往也會把失誤和責任歸咎於他人。如此挫傷下屬的積極性,隻會遭致下屬的不滿,往後的工作就很難開展。真正優秀的領導者懂得和所有團隊成員分享所取得的任何成功、榮譽和利益,調動、激發大家去創造新的業績。建議有貪功毛病的領導加強自身修養,坦承己過,重建信任。

“君子當權積福,小人仗勢欺人。”握有權力的領導者當思克服自身“軟肋”,審慎用權,公正履職,不負眾望。至於那些權力觀、人生觀、價值觀嚴重錯位,以權謀私,腐敗墮落的所謂領導,如成克傑、李真、胡長清、王懷忠之流,毀於貪欲這一致命“軟肋”,反麵教材多矣,本文就不再贅述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