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哀將——國民黨的末代軍長們(一百十二)

(2011-12-15 07:11:44) 下一個



一百十二、第一二八軍軍長盧忠良

第128軍是寧夏軍閥馬鴻逵的部隊,如若不是解放軍大兵壓境,過半馬鴻逵這一輩子也就隻能有一個11軍了。總算是到了黨國最後關頭讓馬鴻逵如了擴軍的心願,但他開心不了幾天,就收拾起包袱遠避異域去了。128軍的官見主子都跑了,也就兵無鬥誌的象征性抵抗了一下,陸續向解放軍投降了。

盧忠良,原名盧永安,甘肅河州(今臨夏)人,生於1903年。盧忠良出身貧苦人家,為了混口飯吃進了馬鴻逵的部隊當學兵。由於他是漢族,在一支以回族為主的馬姓軍隊中想要得到高升是不太可能的。可盧忠良能吃苦,而且任勞任怨,再加上馬鴻逵為了杜絕別人素他隻提拔馬家回族人事的說法,就拿盧忠良作了標榜,屢次提拔,終於使盧忠良成為了寧馬集團中的一名高級指揮官。

圍剿紅軍的時期,盧忠良官擺少將旅長,為了報答馬鴻逵的知遇之恩,盧忠良沒少賣力打紅軍。抗戰的時候,盧忠良的部隊擴編為師,他也升了中將師長,但由於部隊在大後方,盧忠良一直沒有機會到前線去殺日本鬼子,這是戎馬一生中最為遺憾的事。

隨著內戰的爆發,盧忠良帶著部隊再次投入到與中共的作戰中。由於馬鴻逵善於保存實力,盧忠良的部隊實際與解放軍的作戰規模都不大,到是幾位馬姓將軍指揮的部隊殺的起勁。這樣一來,馬鴻逵到覺得盧忠良是個能看家護院的合格人選,更加看重他了。

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的時候,西北的局勢已經慘敗不堪了,國防部為了拉攏幾支馬家軍為黨國獻出最後一份力,就把128軍的番號給了馬鴻逵,129軍的番號給了馬步芳。128軍的部隊主要以寧夏省的保安部隊編組,軍長在馬鴻逵的保薦下,讓盧忠良當上了。根據馬鴻逵的意思,為了保住馬家地盤,準備把手上的三個軍集中起來和解放軍作殊死一搏,打贏了升官發財,繼續當家做主,打敗了,大不了一走了之,跑國外逍遙去。對於馬鴻逵的這個主張,寧馬中的大部分軍官為了保住生命財產,都表示讚同。可就在盧忠良等人準備作戰之際,叫囂著要和解放軍拚命的馬鴻逵跑了,美其名曰去廣州開會,寧夏的軍事由他的兒子馬敦厚負責。沒過多久,馬敦厚又帶著一些馬姓將領飛去廣州了,臨走時囑咐寧夏軍事交給盧忠良來負責。

得,馬家嫡係都跑,留下我這個漢族來給你當炮灰啊?盧忠良算是失望到家了,這時候他的部隊已經和解放軍交上火,部下正在等他下達新的命令呢。主子都走了,還打什麽啊?大夥都散了吧。盧忠良解散了部隊,自己於1949年9月23日在中衛向解放軍投了誠。盧忠良並沒有因為和中共作對而受到懲罰,相反他被任命為西北軍區的高級參議。1953年轉業後在甘肅省當過農牧廳副廳長,省政協副主席,後來又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委員以及甘肅省民革主委,於1988年3月28日在蘭州病逝,享年86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