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哀將——國民黨的末代軍長們(九十四)

(2011-12-13 13:12:20) 下一個



九十四、第九十七軍軍長蔣當翊

第97軍的曆史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那就是“悲劇”。頭回成立就被八路軍打的落花流水,落的一個撤消番號的命運。第二回成立,又在廣西被日本人打的落花流水,再次被裁。第三回好不容易撐過了幾年,還在臨城小小的露了回臉,但最後卻更加悲劇,就連師長被活埋的慘劇都發生了,一年裏還死了三個師長。這在國軍,尤其是中央軍的曆史上是絕無僅有的惡劣事件了。

蔣當翊,字芝山,湖南零陵人,生於1908年12月30日。蔣當翊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三期步兵科,是湯恩伯手下的一名得力部署。不過一開始蔣當翊和湯並不認識,一直到他擔任89師輜重兵營營長時,才開始和湯恩伯有了接觸。抗日戰爭全麵爆發後,蔣當翊在南口和台兒莊與日軍撕殺,這才引起了湯氏的重視。到了1944年,他被調升為新組建的97軍副軍長。當時的軍長是湯恩伯的另一親信王毓文。

97軍各部隊的來源十分複雜,既有中央軍,也有各路雜牌遊擊部隊,其中最典型的就是33師師長段海洲。段是學生軍出身,後來跟過石友三和孫良誠,不僅和日軍作戰經驗豐富,人事鬥爭也是一把手,要不然也不能在雜牌軍中混了那麽多年後成了湯司令的部下啊。當王毓文卸任軍長之後,段海洲就想競爭這個軍長,但結果還是由蔣當翊升了軍長。

蔣當翊接管了97軍,就對97軍內部開始了大改組。首先是副軍長王秉鉞被趕走,緊接著82師師長由蔣的黃埔同期同學潘笑清接任,原師長辛少亭為97軍副軍長仍兼新29師師長,但實際指揮權由比較聽話的副師長王應亭負責。一場爭奪軍長的鬧劇就此收場了,97軍也接到了整編為師的命令,卻沒想一場更大風波來臨了。

1946年7月,內戰已經全麵爆發,剛剛經過人事異動的97軍又立即被曾經駐防在臨城外圍的友軍——解放軍給包圍了。一開始,解放軍對97軍是圍而不攻,但到了8月就開始以小股部隊試探性進攻,又過了一月,臨城內外已是槍聲嫋繞。好在國共休戰期間,蔣當翊已經在城內囤積了大量的糧食,他相信,隻要堅守待援一定能取得勝利。在經過了一年之後,97軍終於盼來了援軍,蔣當翊孤軍堅守臨城的光榮事跡也被大肆宣揚。

蔣當翊取得了臨城大捷之後,覺得可以對自己指揮的另一支雜牌軍——新29師開刀了,他想辦法把辛少亭給趕走,可沒想辛少亭有些背景,結果辛走的同時,蔣當翊自己也被部下攻擊,什麽克扣軍餉啊,虐待士兵啊,盜賣軍用物資,不管有沒有這罪名吧,全都端出來了。蔣當翊見事情無法收拾隻得借口去中央訓練團受訓,離開了97軍。

蔣當翊再回97軍的時候,內戰已經到了快結束的時候了。這時候的97軍經過幾次人事紛爭,更顯混亂,尤其是已經當了副軍長的段海洲已經和中共有了聯係,並準備策劃33師起義。不過事情沒成功,隻是把33師師長莫國璋活埋了事,隨後溜之大吉。可憐莫師長到職才幾天,就死於非命。這樣以來,97軍到了非改組不可的地步了,在國防部的監督下,副軍長、參謀長、師長都換了人。

蔣當翊本以為經此調整總能暫時穩定軍心以便開赴前線為黨國效力,但是隨著程潛、陳明仁在長沙的異動,華中剿總又命令97軍撤往廣西,但須以一個師的兵力掩護第1兵團主力後撤。蔣當翊為保住實力,僅以33師98團在新寧布防阻擊,無疑將這個團送給解放軍。該團的三個營長孫家祥、魏欽明、鄒玉珠見狀,便立即帶領部屬發動兵變,他們驅逐團長郭複謙,動員副團長管守宏領銜宣布戰場起義,投奔了解放軍。97軍的另兩個師,82師和暫1師風聞33師生變而生異心。蔣當翊不僅沒能通過改組穩定軍心,反而使部隊更不受約束了。

1949年11月,暫編第1師撤至廣西興安地區時終於發生了異動。該師第2團團長牛坦清聯合第1團於22日在桂林宣布戰場起義,師長葉藹青無奈隻得率領師直投奔33師的97團,兩部合兵一處繼續南撤。另一方麵,82師在南撤時一路遭到解放軍追擊和堵截,部隊損失較重,在撤抵南寧附近時,被解放軍包圍,被迫投誠。

剩下的97軍殘部3000餘人在蔣當翊的指揮下繼續南撤,沿途遭到解放軍截擊,副軍長郭文燦又被俘虜,最後僅剩1200餘人撤入越南境內,於1950年1月被補充進17兵團。97軍的曆史就這樣結束了。軍長蔣當翊在部隊編並後撤往台灣,以國防部高級參謀的身份繼續服務於軍隊。1954年1月曾遞補為國民大會代表。1990年5月1日去世,享年83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