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哀將——國民黨的末代軍長們(八十)

(2011-12-13 12:00:06) 下一個

八十、第七十六軍軍長薛敏泉

第76軍是屬於胡宗南係統的一支標準的中央軍嫡係部隊。由於抗戰時期一直待在大後方,所以鮮有戰績能用來證明這個軍的戰鬥力。到了內戰爆發時,76軍被推上了前線,照說這樣的部隊不能列入主力的,戰鬥力也肯定差不到哪去。可鬱悶的是,偏偏就是這個76軍(整編第76師),在麵對它的對手解放軍時,不僅屢戰屢敗,還被打到四次重建的地步,軍內的軍、師、旅、團、參謀長們也是非死即俘,比如廖昂、徐保、李日基等等。套用時下網絡流傳的一張易中天GIF圖片裏的話,那就是“悲劇啊”!

薛敏泉,字泓滄,福建閩侯人,生於1908年。薛敏泉和前麵介紹過的吳仲直一樣,他們都是黃埔六期交通兵科以及陸軍大學正則班第十一期的畢業生。兩人同樣學的通信專業,畢業後同樣進的通信兵團,此後又一起考入陸大,由此可見兩人的關係在這一連串的經曆中應該不差。薛、吳兩人的人生交集在陸大畢業後有了改變,甚至到了再也沒有交集過的時候,因為薛敏泉選擇了投歸胡宗南麾下,吳仲直則認為陳誠那派更有前途。

在投效胡宗南後,薛敏泉被長期安排擔任教育和參謀工作,成了胡係中較為出色的參謀人員之一。當時在國軍內部有三大參謀長之名,而在胡宗南係統中也有三大參謀長,薛敏泉即是其中之一,另兩人則是羅列和盛文。在經曆過七年抗戰之後,胡宗南為了培養薛敏泉的資曆,終於把薛調去當78師師長。但還沒到與日軍或者是之後的解放軍交戰時,就又給調到了西安綏靖公署當副參謀長。在那裏,薛敏泉和參謀長盛文一起出謀劃策,製訂了進攻延安的作戰計劃。在占領延安後,又參與製訂了一係列與解放軍的作戰計劃。

要說薛敏泉的參謀業務那是絕對具備出色水準的。遺憾的是,沒有任何帶隊作戰經驗的薛敏泉在製訂作戰計劃時,注定了他隻能紙上談兵。許多被他所認為合理的布置,套用到野戰部隊的實際行動上便成了十分的不合理,弄的前線作戰的將士們怨聲載道。奇怪的是,胡宗南仍然重用薛敏泉等參謀人員,並且為了完善他們的資曆,還陸續把他們外放當軍長,首先就是盛文當上了第3軍軍長,接著在繼李日基的76軍覆滅之後,薛敏泉也被外放,當上了第四次重建的76軍的中將軍長。

也許是這個76軍太不經解放軍打了。當薛敏泉把76軍重新組織起來後,胡宗南不敢輕易使用,就把這個部隊一直放在漢中,不打仗光駐防總不會有什麽問題吧?就這樣,薛敏泉的76軍在漢中過了三個月的“休閑”時光,此後又奉命開赴四川,成了第一支入川的胡係部隊。這樣一來,76軍自從重建開始,就沒有和解放軍交過手的記錄,薛敏泉也奇跡般的躲過了1949年6月的胡係部隊軍長大換血事件,因為在胡宗南指揮的所有軍級單位中,隻要薛敏泉等三名軍長沒有挪窩。

76軍進入四川後被布置在三台和南部地區,一直到1949年底仍然沒有參戰的機會。到是薛敏泉在胡係大軍齊集成都前夕,被火線提拔為第7兵團副司令官。這主要是因為胡宗南對7兵團的司令官裴昌會不放心,想讓薛敏泉以兵團副司令官的名義把7兵團的三軍統一指揮起來,以起到成都決戰的應有作用。然而,薛敏泉的資曆雖然很完整,但是在軍隊中的威信卻不高,除了他的76軍可靠外,周文韜的17軍和劉勁持的98軍都不聽他的話,此外作為第7兵團司令官的裴昌會還給薛敏泉發來要求他參加起義的電報。

薛敏泉接到電報後找來周、劉兩位軍長打算拒絕裴昌會的要求,並指揮三個軍跑大巴山打遊擊。可周、劉兩人都有自己的打算,首先兩人就聯合反對打遊擊,說遊擊戰是共產黨的拿手活,和他們打遊擊那等於是找死。接著劉勁持就主張聽裴司令官的話,周文韜則在一旁不發表意見。薛敏泉見一人反對一人不表態,自認沒有能力繼續維持7兵團的完整,也就帶著76軍自尋出路了。

成都放棄後,薛敏泉鑒於形勢發展,被迫接受了投誠的結局。但是他打心眼裏抗拒這個結果,再加上他的妻兒已經去了台灣。於是他借口去重慶探望76軍家眷,悄悄的離開了部隊。在經過十來天的藏匿後,取道前往香港,並成功的進入了台灣。薛敏泉到台後並沒有受到重用,外加胡宗南的失勢,許多胡係軍人都被迫賦閑。薛敏泉空掛著戰略計劃研究委員的委員之名,於1954年12月20日便過早的離開了人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