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哀將——國民黨的末代軍長們(七十)

(2011-12-13 11:07:35) 下一個



七十、第六十八軍軍長劉汝珍



說起68軍,那一定和劉汝明脫不了幹係。這個軍從成立到結束,一直姓劉,稱其為劉將軍毫不為過。68軍雖然也是雜牌軍,但他沒有固定地盤,也沒有朝中皇親國戚的支持,卻一直像坐泰山一樣的毫不動搖。這一方麵是68軍內部團結如一,另一方麵也和劉家軍擅打“巧”仗有關,究其秘訣,其實就是“打不過就跑”,反正有中央軍頂著呢。以此中心思想為立身之基礎,68軍活了12年,著實的不易。

劉汝珍,字子瑞,河北獻縣人,生於1904年。劉汝珍是西北軍名將劉汝明的親弟弟,兩人同為68軍軍長、同為陸軍中將、同為到台後的中將參議,又都同做怪夢,可謂是四同將軍。劉汝珍對於劉汝明來說,是特別的關愛,兄弟之間的親情在他們之中表現到極至。和劉汝明一樣,劉汝珍也是行伍出身。當時他的哥哥當上了營長,劉汝珍就離開家鄉投奔他。由於劉汝明當時地位不高,不可能給劉汝珍安排一個好差使,便留在身邊當了親兵。這名義上是親兵,實際上就是養著,畢竟是親兄弟,哪有弟弟像勤務兵一樣的伺候哥哥的。可劉汝珍不想這樣活下去,他寧願和其他普通士兵一樣出操訓練,練的一身好工夫。某次他單獨出操,正巧被引起了巡視部隊的馮玉祥的注意,從此改變了劉汝珍的仕途。

在馮玉祥的安排下,劉汝珍被送到子弟學校接受文化教育,隨後和馮的大兒子馮洪國一起被送到蘇聯深造。劉汝珍進的是基輔步兵學校,同學中就有一位今後臭名招著的將軍——郝鵬舉。有了一個好出身,在西北軍這個大多是行伍出身的軍隊中,自然成了優秀人才。於是劉汝珍的哥哥在前線靠戰功升官,自己卻追隨馮玉祥左右水漲船高的得到了升遷。

中原大戰之後,馮玉祥沒權了。於是劉汝珍重新回到哥哥的懷抱,為29軍效力。到抗戰爆發前,官至獨立第27旅679團上校團長。抗戰打響後,劉汝珍所在的部隊在平津抗擊日軍。由於旅長石振綱指揮無方,獨27旅很快就被日軍團團包圍。關鍵時刻,全旅高級指揮官隻有劉汝珍主張立即突圍,而不是留下來等死。於是他帶著自己的679團1000餘人,跑到察哈爾投靠哥哥的68軍,並參加了之後張家口戰役。此後積功升至暫編第36師少將師長,據說在河南和日本人打遊擊時還和新四軍的關係搞的不錯。

1943年4月,劉汝明辭去了第68軍軍長一職。那麽在68軍中論資排輩的依次是副軍長李金田、119師師長劉廣信,至於劉汝珍,當時還隻能靠邊站。可劉汝明不願意把部隊交給李或劉,雖然兩人長年跟隨自己,但畢竟沒有交給自己的兒子放心,可自己的兒子中,年長的老大參加空軍殉國了,老二才隻是個營長,那麽隻有交給自己的親弟弟才比較可靠。可弟弟畢竟資淺,怎麽才能讓他當上這個軍長呢?最好辦法就是做中下級軍官的思想工作了。這時候的68軍中共地下黨為了拉攏68軍,也一隻想推舉一個親共的將軍來接管部隊。李、劉兩人與中共無緣,而劉汝珍卻是中共的同情者,並與彭雪楓有過書信往來,那麽把劉汝珍推上軍長的位子便是首要之事。於是在劉汝明和中共兩方麵的運動下,劉汝珍順利的得到了68軍大部分官兵的擁護,成了68軍的第二代軍長。

劉汝珍當上軍長到抗戰勝利的時候,沒有再和日軍有過大規模作戰,到是在內戰初期和解放軍的交手中吃虧不小。好在68軍能充分運用打“巧”仗的本事,沒有受過較大的損失。要說遺憾的話,那就是被劉汝珍認為是親信的356團團長張公幹率部起義事件,對他的打擊挺大的。由於張公幹與劉汝珍關係密切,保密局還一度命令68軍的政工處長張鐵石對劉進行監視,防止他率全軍起義。其實對於這件事劉汝珍十分的冤枉,雖然他同情中共,但還沒到率部起義的份上,尤其是他的老哥劉汝明絕對不會起義,要不然68軍也不會隻有一個356團行動啊。可不管如何,劉汝珍在保密局的監視下,隻得故做消極,開始了吃喝玩樂、遊山玩水之舉,總算是度過了這一關。

渡江戰役的開始,險些終結了68軍的曆史。根據國防部的部署,68軍的防區過於突出,隻要解放軍發起進攻,被包餃子的事情極有可能發生。於是兄弟兩經過商議,68軍的三個師各留一個團抵抗吧,主力得迅速南下,最好一路跑到福建,讓中央軍和解放軍拚命去吧。於是戰役一打響,68軍一路逃命,終於艱難的抵達了廈門。在此期間,68軍遭到解放軍緊追不舍的追擊,68軍的兩個師長——第119師師長張勳亭、第143師師長閻尚元都成了俘虜,剩下一個81師師長葛開祥跟著68軍副軍長王振聲投誠了。

劉汝珍一清點剩餘兵力,隻剩下5000來人。實力雖然不足一個軍了,可部隊不能少。於是劉汝珍趕緊要哥哥任命三個新師長,一個是劉汝明的二兒子劉鐵鈞當119師師長,一個是劉汝珍的內兄王保謙當143師師長,還有一個是8兵團的參謀處長孟恒昌,此人資曆夠了,但還不能得到兩劉的信任,於是隻任命他為81師代理師長。任命發布後,68軍奉命堅守廈門,劉汝珍本人則以前往台北探親為名,先去台灣安置劉家的家眷去了。於是在廈門戰役發生的時候,68軍在副軍長劉廣信的指揮下完成了最後一次象征性的抵抗,最後在撤抵台灣時結束了曆史——裁編。

先期抵達台灣的劉汝珍和他的哥哥劉汝明都被國防部委以中將參議的名義,從此脫離了軍旅生涯。劉汝明於1975年在台灣死後,劉汝珍便舉家移居美國。在洛杉機,劉汝珍安享晚年,於1999年11月在家中無疾而終,享年96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