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哀將——國民黨的末代軍長們(六十八)

(2011-12-13 10:45:56) 下一個



六十八、第六十五軍軍長李振





第65軍在粵軍係統中的地位不高,在全國陸軍中也是一支水平處在中遊的部隊。和62軍一樣,65軍在抗戰勝利後的粵係色彩逐漸淡化,但和62軍無明顯靠山所不同的是,65軍找到了一個主子,那就是胡宗南。這胡宗南駕馭雜牌部隊還是有些水平的,當他的嫡係部隊在1949年這個大環境下崩潰瓦解的時候,往往都是投靠他的雜牌堅持到了最後。65軍是逢戰必拚,逢撤必為殿後,畢竟不好好表現的話,是不會被胡宗南所接納的。但也正是如此,65軍的老底子基本在內戰中被拚光了,一直到這個軍起義的時候,除了高級指揮官還是廣東人,下級官兵們的粵籍成分已經去了一大半。

李振,原名李晉堃,字載宏,廣東興寧人,生於1900年11月26日。李振是標準的行伍軍人,這位沒有受過任何軍事教育的軍官依靠著自己的實幹逐漸的進入到高級指揮官的行列,並且在沒有任何軍校學曆的情況下還考進了陸大。要知道,進入陸軍大學深造,必須是接受過軍事教育的軍官才行,比如黃埔軍校、東北講武堂、雲南講武堂、北方軍校等等。如果沒有學曆要想進陸大,那必須是德高望重者,比如馮玉祥就是其中之一。而李振也能考進陸大,可見其人並不簡單。

說起李振曆史,湊的上是位資深反共人士,怎麽說呢?從中共領導南昌起義那會開始,李振就跟著部隊鎮壓起義軍隊。當時還是陳濟棠手下一名連長的李振在粵東地區參加了圍攻由南昌突圍到廣東的紅軍,並且依靠著戰功被提拔為營長。你說他資格老不老?也正因為他的擅戰,逐漸成為了陳濟棠的得力部下。後來陳在廣東“自立為王”,李振就當上了廣東部隊第1集團軍第1軍第1師第1團上校團長,他的部隊可說是陳派中的“天下第一團”,這個身份可榮耀的很。

不過陳濟棠的垮台,給李振的發展帶了不利因素。餘漢謀一掌權不久,就把李振給保送到陸大去投考。李振對於餘漢謀的用意是很明白的,可畢竟自己沒了靠山,幹脆用心備考,這還真讓他給考進去了。畢竟李振的善戰之名在粵軍中深入人心,而且他的資格也很老。於是在同僚們的保舉下,李振在陸大畢業後還是當上了186師少將師長。可餘漢謀畢竟對李不是很放心,李振的師長當了還不到半年,就被迫“調升”為軍事委員會中將高級參謀了。這級別是高了一級,可實際上和解甲歸田沒有任何區別。李振隻能忍,忍到有出頭機會的那一天。

機會總會有的,關鍵得看你是不是抓的住,這李振就抓到了這樣一個機會。中央對於粵軍的部隊,時刻準備著插足並達到最終吞並的目的。既然李振在粵係集團軍失了意,那自然是拉攏的絕好對象。於是李振決定投歸中央,在軍政部的幹涉下,重新回到粵係,出任第65軍中將副軍長,並且根據中央的授意時刻準備著接管65軍。果然,在經過四年臥薪嚐膽的情況下,李振終於在抗戰勝利的時候接管部隊的時候,他如願以嚐的當上了第65軍中將軍長。如果李振是姓胡的話,我估計他這時候會大笑著說“我胡漢三又回來啦”。

這時候的李振可謂春風得意,但他沒有考慮到部隊對這位“欽差”的抵觸情緒。於是在和解放軍的頭一年交手中,李振的整編第65師在蘇北被打的灰頭土臉,所屬整187旅還幾乎全滅。李振這才反應過來,得好好的安撫這些粵係同僚和部下官兵,畢竟自己官再大,部下不聽話可不行。1947年6月,李振帶著整65師空運西安,在胡宗南的幫助下,整65師獲得了大量的裝備和補給。在胡宗南的支持下,李振在軍中的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鞏固,並且做到了得心應手的地步。於是這樣一支粵係的雜牌在胡係軍隊中逐漸有了地位,並一度作為綏署的機動部隊使用。李振本人也被提拔為第18兵團司令官兼第65軍軍長。這待遇,讓中央軍的那些嫡係將領可眼紅著呢。

遺憾的是,再好的部隊在一群紙上談兵的理想主義的參謀長身上,基本被敗壞了。胡宗南的參謀團體可說是理論重於實踐,太會空談。這65軍從1948年起,小勝仗是打的不少,可凡是碰上需要綏署策劃的大規模戰役時,總是敗的很慘。而且在兩次擔負斷後任務之後,整65師的精華幾乎損失殆盡。李振的銳氣被徹底磨滅,65軍在胡宗南係統中的地位也是一落千丈。畢竟是雜牌,你打勝仗人家自然會理你,可老打敗仗的話,那和雞肋就沒什麽區別了。

從在粵係遭排擠到投歸中央,又從在中央受重用到受冷落,李振是徹底了解什麽叫人情冷暖了。既然不被胡宗南所重視,國民黨也沒幾天活頭了,還不如借這個機會另找出路。於是65軍在成都的起義就成了一件十分順利的事情。經過李振的調解和動員,65軍於1949年12月25日宣布起義。李振本人在起義後被任命為川東軍區副司令員。轉業後又先後當選為四川省民革副主委、四川省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委員、監察委員等職,於1988年1月20日在成都病逝,享年89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