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哀將——國民黨的末代軍長們(六十四)

(2011-12-13 09:41:18) 下一個



六十四、第六十三軍軍長劉棟材

第63軍和62軍一樣同出於粵軍,但在派係組成上,這個軍更靠攏餘漢謀。於是在曆此戰役中,63軍始終被餘當做看家寶貝一樣不輕易使用,即便使用,也不肯全軍盡放,而是在保留種子的基礎上,分配作戰任務。在這種情況下,八年抗戰中的63軍是粵係六個軍中損耗最小的部隊,也是準備待遇最好的部隊。但沒了靠山的63軍,在內戰中長期不受重用。好不容易找到了同出於雜牌的黃百韜作為靠山,但還沒做出成績呢,就在徐蚌戰場中全軍覆滅。此後雖然重建,但戰力、士氣全無,當麵對解放軍的進攻時,63軍在廣東戰役和海南戰役中,充當的隻能一路轉進的角色了。

劉棟材,字道中,廣西桂平人,生於1898年。劉棟材畢業於黃埔軍校長沙分校步科,作為廣西人的他在軍校畢業之後選擇的是在粵軍服務。資曆尚淺的劉棟材,起初在部隊中並沒有明顯的派係之分,即便是在派係林立的粵係軍隊中,他也是隨波逐流的跟著部隊跑,一直到了餘漢謀掌權時,劉棟材才正式投入了餘的麾下,並得到了發展。

還是團附的劉棟材參加過南京保衛戰,他所在的團隊和日軍打的所剩無幾。就在劉棟材準備殉國的時候,部隊接到了突圍的命令。根據命令,劉棟材所在的160師得從日軍正麵突圍。要完成這個突圍任務,就必須以一部對日軍發起佯攻,以吸引日軍主力的注意,這樣才能使160師的主力乘機突圍出去。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個任務就是個自殺性任務。人家避之不及,劉棟材到是主動站出來承擔這個任務。在他的指揮下,一個營的英雄向日軍發起了有去無回攻擊,成功的掩護了大部隊的突圍。或許是老天對於劉棟材的英勇行為所感動,劉棟材竟然奇跡般的在完成任務後歸了隊,於是他被提拔為上校團長了。

桂南會戰的時候,作為第160師少將步兵指揮官的劉棟材奉命隨部向甘棠方向的迂回日軍發起進攻。根據劉棟材的戰地偵察,他主張部隊應該從左側襲擊迂回的日軍,在控製日軍的後路後,利用地形一舉突入日軍指揮部和炮兵陣地,隨後與據守山口的友軍合力夾擊,可挫敗日軍的攻勢。遺憾的是這一主張沒能被66軍軍長陳驥采納。結果由於陳驥的由於不決,66軍反遭迂回日軍的重創。事後陳驥被撤職,66軍番號也被撤消,劉棟材卻因為提出了合理的作戰策略,被提拔為157師副師長,後來又以戰功先後擔任157師師長和158師師長。

抗戰勝利時,158師被裁編,這使劉棟材一度失業。好在有餘漢謀的照顧,劉棟材被保送到陸軍大學將官班乙級第三期深造,畢業後派任第62軍副軍長兼羅雲師管區司令。這一職務使他一直在廣東,避開了62軍在天津覆滅的厄運。同時,也因為他是師管區司令,手中有大量的新兵,這就給他成為了在徐蚌戰場覆滅後重建的63軍軍長創造了條件。

劉棟材雖然當上了軍長,但他對於黨國的前途已經不抱希望。甚至在當上軍長同時,他第一件做的事就是把家眷安置到香港,對於部隊的訓練事宜全部交給了副手和兩個師長來分別負責。到了解放軍攻入廣東時,劉棟材的63軍被安排為二線兵團,在德慶、高要地區集結。這使得63軍在解放軍的初期攻勢中沒有遭到損失。然而當63軍應該派上用場的時候,劉棟材卻帶著63軍一路南撤,放棄了德慶、高要,在退無可退的情況下,才在雲浮和解放軍交了次手,但卻馬上帶著主力跑到了欽州。

在欽州,劉棟材奉命率部撤往海南崖縣。但是劉棟材在這個時候選擇了離隊,他在將部隊交給了副軍長郭永鑣後,帶著幾名親信去了香港,就此脫離是非之地以避開內戰。1977年8月,劉棟材在香港因病去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