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哀將——國民黨的末代軍長們(六十二)

(2011-12-12 10:33:55) 下一個



六十二、第六十二軍軍長張光瓊

第62軍屬粵係,是抗戰時期粵係編練的六個軍之一。經過抗戰,原來的六個軍成了四個軍,62軍也間接性的脫離粵係集團,成了中央軍的附庸。就幸存下來的四個粵係軍來說,62軍的待遇最好,不僅裝備好,補給也好,而且還是作為台灣的兩個受降軍之一,可說是揚名海外,十分的榮耀。

張光瓊,廣東文昌(今屬海南)人,生於1906年。張光瓊從小就立下了從軍報國的誌向,由於廣東境內沒有軍校,他就遠涉千裏,去雲南投考雲南講武堂,成了十八期炮科的畢業生。當時的雲南講武堂畢業生遍布西南地區的各個軍閥部隊,張光瓊在畢業後選擇返回廣東效力,成為陳濟棠的親信軍官。

在陳濟棠集團中,張光瓊屢次受到破格提拔,一直到陳的部隊在1936年歸餘漢謀指揮後,他的日子開始難過起來了。抗戰爆發時,他是155師的上校團長,這還沒上前線參戰呢,就給架空成了副旅長。此後由於粵軍在上海、南京、廣東等地的大量損失,部隊極需幹部,張光瓊這才重新得到啟用,出任旅長,可好景不長,不受信任的張光瓊沒當旅長多少時間,又給調去了187師當副師長,再次成了空頭軍官。這既沒立功,也不被信任的張光瓊,竟然是在遭到排擠的情況下從團長升到副師長,實在是種奇談。

1940年3月,187師師長孔可權升任65軍副軍長。對張素有好感,且認為張是可塑之才的孔可權在離任時力保張光瓊接任師長之位,這才使張光瓊又重新執掌兵權。當時187師奉命移防惠州,張光瓊見當地治安極差,且盜匪叢生,便下令以嚴律治法。一時間軍隊出動到處搜捕盜匪,竟在一周之內從根本上改變了當地的惡劣環境。張光瓊也從此受到惠陽民眾的愛戴。

當日軍占領香港時,香港地區的英國軍隊以及政府官員、難民等紛紛向東江地區撤退。為了做好保護工作,張光瓊奉命率領所部執行掩護任務,並提供一切必須物資予以支援,為香港軍民的撤退做出了極大貢獻。抗戰勝利後,英國政府特頒發OBE勳章予張光瓊,以示感謝。此外,張光瓊還因在1945年的粵北攻勢中力克韶關,而被國民政府授予四等雲麾勳章。

開頭說過,張光瓊雖然表現出色,但卻始終得不到餘漢謀集團的承認,加上他又是陳濟棠的餘黨,這就注定了抗戰勝利後被剝奪兵權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了。但對於張光瓊來說,他的失權反到是件好事。1946年5月的時候,張光瓊被名升暗降的調任整編第65師副師長,他的187師在整編為187旅後改由副旅長梁采林接任。沒曾想,187師在一個月後的蘇北對共作戰中兵敗被俘,部隊也是傷亡慘重。這個結果,到著實讓張光瓊出了一身冷汗,還好自己調走了,要不然,當俘虜的不就是自己了嗎?

有鑒於此,張光瓊在整65師中也不想和解放軍交手,好在自己隻是一個有名無實的副師長,幹脆申請報名去讀陸軍大學得了。陸大畢業後,張光瓊掛名衢州綏靖公署高參,後被廣東省政府主席宋子文任命為廣東省第4行政區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擔負起東江地區的治安責任。除了有時候需要應付應付中共遊擊隊外,張光瓊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家中看看書養養魚,這日子到過得十分悠閑。

1949年2月,國防部鑒於原第62軍已經在天津覆滅,便在廣州重新組建起62軍,其軍長人選經過篩選,決定啟用失勢軍官張光瓊。不為別的,就因為張光瓊是廣東人,方便帶廣東兵,且張不被餘漢謀信任,國防部可以借此拉攏張。於是,張光瓊這位屢遭歧視猜忌的將軍,就在這種情況下被抬出來充當內戰末期的犧牲品。

讓張光瓊當軍長,他是一百個不願意,但是當年的187師舊部因為政府裁軍的原因大部分流離失所,他幹脆就接下了軍長的任命,並把這些老幹部們全部安插進62軍軍部,解決了他們的吃喝問題。1949年5月,解放軍強渡長江並占領首都南京。早就對黨國沒有絲毫感情的張光瓊便與廣東地區的中共地下黨取得聯係,準備在解放軍攻入廣東後率部起義。沒曾想做事不周,這個情況被保密局的特務偵知,張光瓊見臨陣起義已不可能,為免遭殺身之禍,便立即舉家遷居香港。

張光瓊一走,62軍的軍務就沒了主事人,國防部雖然任命副軍長張一中主持軍務,但仍要求張光瓊趕緊回來主持局麵,因為不知內情的國防部還以為張光瓊是去香港“探親”,壓根就不知道保密局所掌握的情報。張光瓊也不是傻子啊,我要回去了,不就成了保密局的階下囚啦?他也不辭職,就這麽一直在香港“探親”,一探就是兩個多月。

不知不覺的,解放軍即將逼近廣東,中共地下黨也開始催促張光瓊回到部隊主持起義,可張光瓊害怕一回部隊就遭毒手,堅決反對回部隊,隻答應寫信要部隊起義。可沒了主心骨的62軍對於起義一事並不統一。這就注定了62軍在湛江的起義成不了氣候,反到在混戰中把副軍長張一中給打死了。最後隻有軍直一部800餘人起義成功,大部隊則由兩名師長分別帶領去了海南。

張光瓊見起義沒能成功,便在香港居住了下來,由於所存錢財不多,他便開起了理發店以維持生計。雖然他在粵軍舊部的動員下,於1950年2月28日發出了起義通電,但對於起義失敗且鎮壓過解放軍遊擊隊的張光瓊來說,返回內地已不可能,而國民黨那邊又有可能派遣特務暗殺他。幹脆,張光瓊把在香港的房子賣了,舉家遷居烏拉圭,在那裏經營起了農場。1975年12月21日,張光瓊因病在巴西去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小艾媽媽 回複 悄悄話 我第媽呀,你這是大批搬運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