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哀將——國民黨的末代軍長們(五十七)

(2011-12-12 10:23:36) 下一個



五十七、第五十五軍軍長曹福林




第55軍又稱“景縣軍”,這主要是因為這個軍上到將軍下到士兵,有一大半都是景縣人,“景縣軍”的名頭就這麽被叫出來了。用現在的話說,55軍又可以稱為不死小強。這個軍出自西北軍,因為一直要防備中央軍對該部的吞並,部隊逢戰必慎,以保存實力為宗旨。這戰局一旦出現不利於己的情況,那55軍肯定是第一支開溜的部隊。所以在曆此戰役中,55軍雖然受到損失,但都夠不上撤消的份。加上55軍和劉汝明、孫連仲都有那麽點關係,中央還得依靠這些人效力,於是改造55軍的計劃也就一直沒能實行,這就讓部隊一直活到了1949年,實在是滑稽。

曹福林,字樂山,河北景縣人,生於1894年4月10日。曹福林是行伍出身,早年在馮玉祥的部隊效力時作戰很勇敢。他本人很自律,從不亂搞女人,對部下又講兄弟義氣,這就使他的部隊內部十分的團結,甚至做到了連針都插不進的地步。他1912年當兵,三年後當軍官,又過十二年後當到師長,十分的不易。可能是這個位子來的太不容易了,使得曹福林在此後的仕途中一直秉承的謹小慎微的原則,以求得發展。可沒想馮玉祥垮台了,曹福林的部隊被迫跟著韓複榘投靠了中央。

抗戰爆發後,曹福林被提拔為55軍軍長。要說這一開始啊,曹福林帶著部隊和日本人打的還挺凶的。比如鳳凰店戰鬥,55軍與日軍死磕40多天,硬是沒讓日軍前進一步。可隨之而來的,確是他得知了自己的靠山韓複榘被中央槍斃的消息。這可讓曹福林心寒到了底。看來這中央也不可靠啊,自己在前線拚命,不僅沒得到補充,還把他的靠山給斃了。自己也就那麽點資本,可得好好保留著,不然部隊沒了,他曹福林弄不好也落的和韓複榘一個結局。可他又不能和韓一樣直接違抗中央的命令,於是曹福林就想出了一個辦法。

曹福林當時有兩個師,一個是29師,一個是74師。在這兩師中,29師是他的嫡係,74師是旁係。於是曹福林逢戰必讓74師打頭陣,29師殿後。即便是作為旁係的74師,曹福林也不肯輕易損失,隻要師長帶著幾個營去承擔全軍的任務。反正55軍從不被賦予主要任務,所以這幾個營要能完成任務是最好的,要不能完成任務,那就報告說74師損失慘重,不僅可以找上級指揮部門要錢要糧,還可以要些軍火。後來石友三垮台,他的餘部181師編給了55軍,曹福林就改讓181師打頭陣,74師和29師殿後。

可181師師長米文和也不是傻子啊,曹福林之心是米家軍盡知,他比曹福林還滑頭,逢戰必先開溜,隻留下些許炮灰當做向軍長交代的籌碼。曹福林反到被米文和弄成了啞巴,不僅沒讓181師當成炮灰,自己的55軍主力反到被解放軍打的灰頭土臉。總算是每次遇險,自己的親家劉汝明的68軍一直都盡力增援,不然這55軍恐怕要被解放軍殲滅好幾次呢。於是曹福林對181師就不再過問了,由米文和自己做主,他隻當自己的55軍仍舊是兩個師。

要說這樣的部隊,中央不裁就已經很不錯了,可到1949年的時候,竟然又給曹福林實名增編了一個師。這可讓曹福林樂開了懷,到把友軍給弄的心理不平衡了。原來米文和的181師在徐蚌戰場全滅,不管怎麽說,181師這個番號在國防部的編製表裏始終是55軍的建製部隊。於是曹福林就以此為借口,要求國防部給槍給糧,把181師重建起來。不過兵他不要,因為他隻要自己的老鄉。而國防部也打算以幫忙為由爭取曹福林能在危機關頭真正的出點力,於是這181師就正式成了曹的嫡係部隊,甚至比74師還親。

曹福林可不打算根據國防部的部署在長江邊和解放軍死戰到底。當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的時候,曹福林發揮自己的老本領,跑,而且一路跑到了廈門。在那裏,他沒辦法再退了。有道是唇亡齒寒,到這個時候他才深刻了解到這個道理。以往國軍統治的地盤大,他可以跑,可現在國軍不行了,曹福林自然也沒得跑了。於是隻能硬著頭皮接下來廈門警備司令的職務,帶著55軍走向了最後時刻。

不過55軍並沒有因此全軍覆滅,因為第29師師長郭沛藻指揮部隊在鼓浪嶼意外的打了一個小勝仗,暫時延緩了解放軍的攻勢。於是在親家劉汝明的爭取下,55軍獲得了撤往台灣的命令。1949年10月17日,曹福林帶著55軍殘部2000餘人抵達台灣。在那裏,他所在的第8兵團被裁撤,55軍番號也跟著撤消。可能是29師在鼓浪嶼有功的原因,也可能是蔣介石為安撫西北軍舊將的關係,8兵團被整個縮編為29師,繼續由郭沛藻當師長,而曹福林本人則被任命為國防部參議。曹福林累了,雖然55軍被撤消了,但餘脈29師還在,這麽多年來總算沒白熬。於是他在台北買了一處宅子,當起了寓公,後於1964年6月9日因病去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