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哀將——國民黨的末代軍長們(五十六)

(2011-12-12 10:18:23) 下一個



五十六、第五十四軍軍長闕漢騫




第54軍是土木係中的一支善戰部隊。其基幹第14師,在土木係中排名第二。可能是陳誠對該部的愛護,54軍在曆次戰役中大多是作為助攻或者策應的用途。對此,54軍官兵一直在爭取主攻的機會,並最終在滇西會戰中得償所願,證明了自己的戰鬥力。此後54軍被部署在膠東與解放軍周旋,期間大小戰鬥不斷,卻鮮有敗績,並與第8軍一起構成了膠東的支柱。可惜54軍不像8軍那麽能擴編,最終8軍成了13兵團,54軍卻隻衍生出一個50軍而已,而且還把最精銳的部隊給了50軍,反弄的自己不上不下,實在可惜。

闕漢騫,字拔雲,湖南寧遠人,生於1901年1月19日。闕漢騫起初的誌向是學習法律,他夢想著將來能以所學依法治國報效國家。可惜由於母親過世的緣故,他的學費成了問題,隻得被迫投入軍伍,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

闕漢騫身材魁梧,性格豪爽,且講義氣。雖然是南方人,卻和北方人的相貌脾性極為相似。這一點使他將來在帶部隊的時候能如魚得水,受到士兵的擁護。闕漢騫在黃埔軍校四期步科學畢業之後,服務於錢大鈞的教導第3師,後來教3師給了陳誠並改稱第14師,這闕漢騫就成了土木係的幹部。當時教3師的大部分軍官因為抵製陳誠的接收,有很多人都離部他往,即便留下的也頗不得誌。到是闕漢騫的一舉一動,被接管部隊的周至柔所注意,並認為闕是可造之材,於是屢次提拔,使闕逐漸成為了土木係中級幹部中的骨幹成員。

1935年的時候,已經被提拔為79團團長的闕漢騫奉命率部投入到廣昌的攻堅戰中。當時他的部隊由於上級指揮失誤,成了孤軍,隨時有被紅軍包圍殲滅的危險。在這個時候闕漢騫冷靜的命令部隊集中到天府山,以地形優勢為依托進行防守。經過一晝夜的抵抗,79團的陣地逐漸動搖。危急時刻,闕漢騫親自跑到一線,將隨身抱著的一箱手榴彈一口氣全部扔了出去。當時誰都沒想到,這一行為起到了出人意料的效果,全團士氣受到鼓舞,並在闕漢騫的指揮下投入反攻,竟然奇跡般的轉危為安,守住了陣地。“神臂團長”之名於是傳遍全軍。

抗戰爆發後,闕漢騫隨部轉戰上海、武漢,逐漸被提拔為14師中將師長。在他的帶領下,14師發揮出了敢打敢拚的作風。但是闕漢騫卻並不開心,因為他的部隊一直沒能擔負主攻的機會。1944年的時候,闕漢騫被提拔為54軍軍長。滇西會戰前,闕漢騫在幾次三番的爭取下終於獲得了主攻高黎貢山的機會。闕漢騫笑了,他終於得償所願的獲得了主攻的機會。5月11日,闕漢騫指揮所部第36師和第198師強渡怒江,並接著率部對高黎貢山發起了猛攻。為作表率,他本人也是抱著必死的決定一馬當先的發起衝鋒。全軍在闕漢騫的鼓舞下無不奮勇爭先,經過一個多月的浴血奮戰,54軍不但攻克了目標,還在接下來的作戰中收複了騰衝、芒市等地。這一回不僅使54軍打出了威名,也讓闕漢騫成了一代抗日名將。戰後,54軍被授予榮譽旗,闕漢騫也獲頒三等雲麾勳章。

內戰時期的闕漢騫帶著54軍東奔西走,雖然在和解放軍的交手中沒受到什麽大的損失,但是部隊被調來調去的,傷病掉隊者越來越多,士氣也是越來越低。在經曆過進攻塔山的失敗之後,闕漢騫帶著54軍退到了上海,承擔起防守浦東的重任。

根據國防部的部署,浦東主要由四個軍來承擔,闕漢騫被任命為浦東兵團指揮官,統一指揮這四個軍。起初54軍打的還不錯,並成功阻擋住了解放軍的進攻。但是友軍的三個軍一方麵戰鬥力不如54軍,另一方麵總以為闕漢騫有私心想保護54軍,幾名軍長心理都很不平衡。在互相猜忌的情況下,浦東防線的崩潰就隻能是一個時間上的問題而已。而當友軍防線都被解放軍突破時,闕漢騫也就隻能帶著54軍且戰且退的撤入了浦西的核心陣地。不久,他接到了撤往舟山的命令。這一命令,使54軍幸運的躲過全軍覆滅的命運。於是闕漢騫和他的54軍在大量雜牌軍的掩護下,安全的乘坐三艘貨輪抵達了舟山。經過戰後統計,54軍抵達舟山的人數為1萬7千人。在全建製抵達舟山的各軍中,名列第三。

闕漢騫和52軍軍長劉玉章一樣,因為能率部安全撤出上海的緣故,都受到了重用。闕漢騫到台後先後出任過台灣防衛副司令官、澎湖防衛司令官。對於才過50的闕漢騫來說,他今後可以像劉玉章一樣的顯赫,但是他在1953年卻突然病了,而且還病的不輕。誰都不會想到,闕漢騫就這樣過早的退出了軍界。1972年11月11日,闕漢騫在榮民總醫院去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