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哀將——國民黨的末代軍長們(五十三)

(2011-12-12 10:08:15) 下一個



五十三、第五十軍軍長胡家驥





第50軍是抗戰時期編練的新軍,其兵源組成都是由川軍負責。這個雜牌軍長期位於環境複雜的第三戰區,一方麵要防備顧祝同對該部的滲透,一方麵要和日軍、偽軍以及新四軍作戰,這就使的部隊內部始終處於動蕩與崩潰的邊緣,並最終導致了第144師全師投敵,副軍長潘左負罪自殺的悲劇性事件。於是在抗戰勝利時,背負著罵名的50軍被裁編了。50軍番號的重啟是在內戰後期的事了,當時54軍根據國防部的需要,以一部分部隊使用54軍的番號開赴東北作戰,留下來的一部分則就把50軍的番號要了過來。就其性質來講,50軍是54軍的姐妹部隊,尤其是所轄的36師,更是軍中佼楚,是為虎嘯師,這就使50軍的戰鬥力反比54軍更強。

胡家驥,字德丞,湖南湘鄉人,生於1906年。胡家驥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五期工兵科,這位幹工兵出來的青年軍官,是同期同學中升的比較快的一位,甚至比那些幹步兵的升的還快。不為其他,就因為胡家驥打仗不要命,逢戰必打頭陣,部下在他的鼓舞下都能拚死效力。所以胡家驥到哪都受上級的歡迎,因為他到哪個部隊,這個部隊就能弄出點“輝煌的戰績”。

胡家驥除了幹過工兵排長外,一直在步兵部隊服務,而且是在警衛軍裏服務。後來警衛軍擴編為三個師,胡家驥被分配到36師當中校團附。在36師,胡家驥繼續發揮他那“拚命三郎”的作風,在和紅軍、19路軍的作戰中屢立戰功,成為了36師中的一名善戰的團長。不過胡家驥在當上團長後,還是像連長一樣時不時的帶著部隊打衝鋒,弄的宋希濂得經常把他叫過來說“你現在是團長,不是排長,團長就應該待在團長的指揮位置”。胡家驥則笑道“一時手癢,下次一定改正”。

胡家驥是一直沒能改掉這個毛病。1937年淞滬會戰的時候,胡家驥團奉命首打被日軍戰局的匯山碼頭。在這次戰鬥中,胡家驥又手癢的親率一個營打起了衝鋒,結果身中五彈,被送下火線治療。胡家驥命大,中的五彈都沒傷及要害,於是在傷愈後就跟著宋希濂去了榮譽第1師,當了旅長。1944年的時候,已經是88師師長的胡家驥奉命擔負龍陵的主攻任務。胡家驥是繼續發揮自己的“專長”,親帶一個加強團打起衝鋒。經過四個小時的激戰,占領了東老坡主峰,為後續部隊的前進打開了道路。不過這回他又負傷了,隻得乖乖的回到師部指揮接下來的戰鬥。龍陵收複後,胡家驥被記為首功,並被授予四等雲麾勳章。

滇西攻勢結束前夕,71軍軍長鍾彬調青年軍任職,繼任軍長的是原副軍長陳明仁。這陳明仁和胡家驥的脾性十分的相似,而且都是打仗不要命的那一類。兩人相見是惺惺相惜,成為了至交。可在內戰戰場上,奉命開赴東北戰場作戰的71軍經常被上級分割使用。胡家驥的88師就給了新6軍軍長廖耀湘指揮。胡家驥是五期,而廖是六期,對於滿腦子黃埔期別影響升官限製的胡家驥來說,是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學弟指揮學長的。加上陳明仁在東北也不是很得誌,這就使胡家驥更加抵觸廖耀湘的指揮。於是,胡家驥在廖的一紙抗命的狀告下,被杜聿明撤了差。

胡家驥勇敢擅戰的名聲在軍中是出了名的,所以他在撤職之後仍被杜聿明留在了東北,當了指揮沈陽防務的警備司令。這個職務一直做到了沈陽被解放前夕,才跟著東北“剿總”總司令衛立煌飛回了南京。因為沈陽的丟失,衛立煌被撤職查辦,而胡家驥卻沒有受到處罰,反被任命為50軍軍長。由於胡家驥早年曾經在50軍的基幹師——36師當過團長,和36師的曆史淵源即深。國防部便在原50軍軍長葉佩高辭職之後,讓胡家驥接手,希望能讓50軍發揮更高的戰力。

然而,國防部的算盤打錯了。胡家驥的到來,不僅沒有受到50軍的歡迎,就連與胡有曆史關係的36師也對胡家驥的命令陽奉陰違。胡家驥對於這個情況也是無能為力,隻得被動的跟著50軍的實際指揮者副軍長胡翼烜一路南撤。一直到1949年11月36師在陽江覆滅的時候,胡家驥認為在50軍已經沒有繼續留下去的必要了,便決定離部避居香港。50軍殘部撤到海南,經過休整又撤往台灣,其餘脈延續至今。而胡家驥則在香港深居簡出,平淡的度過了餘生,享年90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