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外來人

民主離中國很遠,比外星人還遙遠。
正文

中國現代史上一次有知無覺的改朝換代(一)

(2011-10-06 12:01:43) 下一個
作者:網絡遊戲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國大陸發生了一次巨變。變化之大,甚於改朝換代。但是,由於主導者沒有改變國號,也沒有改變唯一執政黨----中國共產黨的名稱,因而,那次社會巨大變遷的改朝換代性質被史學家忽視,也被許許多多中共問題專家和中國社會問題專家,以及廣大民眾所忽視。

有知無覺:大家都知道這場巨變,但沒有覺悟到這是一場改朝換代的巨變。

(一)改朝換代:舊的朝代被新的朝代所代替

改朝換代,出自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四章:“但是袁所提的其他五個條件,與改朝換代隻有程度上的差別,清政府不受到一次致命的打擊,是不甘心接受的。”

這五個條件是什麽?事情發生的時代背景?

今年,2011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上述事情就發生在百年前的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清政府急於派遣軍隊前去鎮壓起義。但是,北洋軍隊都控製在袁世凱手中,清廷不得不請免職在家的袁世凱出山剿滅起義。於是,就出現了上述的“有條件出山”。袁一共提了六個條件,清廷隻答應其中的第四條。這六個條件是:1,明年召開國會;2,組織責任內閣;3,開放黨禁;4,寬容武漢起義人物;5,授以指揮前方軍事的全權;6,保證餉糧的充分供給。

陶菊隱(1898~1989)湖南長沙人。1949年出任上海文史館副館長,文革期間遭受殘酷迫害,獲平反後恢複寫作生涯。著有《袁世凱演義》、《記者生活三十年》、《孤島見聞》、《籌安會六君子傳》、《蔣百裏先生傳》等。

(二)1976年10月至1981年間,中國大陸發生了改朝換代

中共官方及史學家,和體製外中國中共問題學者愛好者,都這麽認為:1978年12月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確立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

我的看法是,1976年10月至1981年間,中國大陸發生了改朝換代。

由獨裁者毛澤東締造的紅色中國,因毛的去世,於1976年9月由毛指定接班人華國鋒繼任紅色中國領導人。華國鋒自然是紅色中國的第二代領導人,但也是末代,因為,76年10月6日發生的一次政變,決定了紅色中國覆滅的命運。

倘若,因政變而得到黨政軍最高權力的鄧小平,繼續保持紅色中國的社會製度和意識形態,繼續帶領紅色中國實行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那麽,以曆史角度來看,這場政變,僅僅是換代而不是改朝。

事實上,以鄧小平為首的軍事元老集團,做了改朝而不是換代的事情。他們徹底顛覆和背叛了紅色中國,雖然他們口口聲聲仍舊是中國共產黨政權,他們是忠實地繼承紅色社會主義中國。

曆史已經證明,鄧小平締造了另一個黑色中國。權貴壟斷資本主義和貪官汙吏,是這個黑色中國的特征;機會主義權貴專製殘酷統治是這個政黨政權的本質。

(三)人們對那場巨變認識不夠

人們對那場巨變認識不夠。一是,看到了變化的巨大,忽略了巨大變化背後的性質;二是了解到了那場巨變的性質,但沒有對前後兩個中國及兩個中共進行明確的切割。這些認識不足,都會造成籠統地用“中國”和“中共”這來議論截然不同的兩個中國和兩個中共。

人們隻是看到國家的巨大變化,但沒有認識到那是一場本質變化,是根本性的變化,是對前朝的顛覆和背叛。人們僅僅看到,中共改變了他的方針路線和經濟發展模式,而沒有真正認識到,那是兩種截然相反的社會製度,是兩個相互為敵的政黨,是兩個勢不兩立的中國。

這種顛覆,完全不同於一個國家不同時期政策的改變。這種背叛,完全不是一個政權左派右派當權者的替換。這種改朝換代,是一個國家滅亡,另一個國家誕生的巨變。

(四)兩個中國兩個中共的曆史觀點,有助於正確認識今天的鄧中國和鄧中共

如果不意識到或者不承認這種改朝換代的巨變,就不可能在分析研究中國問題和中共問題時,把1949年至1976年的中共和中國,與1981年以後的中共和中國區分開來。

如果不能區別看待毛澤東時代的中共和中國,與鄧小平改革開放以後的中共和中國,就可能在分析研究中國問題和中共問題時,發生困惑和矛盾。

譬如,中共,這個概念。假設我們不給“中共”做個界定,區分為“毛中共”和“鄧中共”的話,就可能無法順利討論中共問題,因為,“毛中共”和“鄧中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政黨。由於使用的基本概念不同,有關討論就無法順利進行。

又譬如貪官問題。人們常感歎“怎麽貪官越來越多越貪越大?”這句話很明顯,是對比76年之前的中國而言。如果人們明白81年後,中國不再的毛中國了,自然就失去毛中國所固有的一些特征,如嚴懲貪汙盜竊等。幾萬人民幣的貪官,在毛澤東時代的國度裏,動輒無期徒刑甚至槍斃。而在81年後的鄧中國,這個權貴階層專製的國度裏,貪官汙吏就是權貴階層本身或者附庸,就是這個社會的精英分子,就是這個社會的脊梁,就是專製政權維護社會穩定的中堅力量。所以,明白了兩個中國的不同,也就不會奇怪在鄧中國裏,貪官越來越多,貪汙數額越來越大了。

同樣,認識到改朝換代這個事實,把兩個中國和兩個中共的概念應用在當代中國----也就是鄧中國,你就不難解釋一些社會現象及其原因。

2011年10月1日,新華社國慶社論中,沒有提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也是提醒大家這樣一個事實:毛共已廢,鄧共當道。

(五)中國現代史上一次不為人覺的改朝換代

有必要指出,那是一次改朝換代:毛中國滅亡,鄧中國創立;毛共被廢,鄧共崛起。

中國現代史上,強人鄧小平,在他掌控中國大陸最高權力之後,完成了一次有知無覺的、現實意義和曆史意義與改朝換代相當的顛覆和背叛。

他完全顛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他完全背叛的中國共產黨,他完全背叛了毛澤東。他的成功和失誤,都基於同一個原因:沒有更改國名,沒有徹底與中國共產黨決裂。

(六)中國曆史朝代更替常景:隻是換了個皇帝,社會製度不變

中國曆史上,漫長的中央集權郡縣製帝國時代,朝代間的更替,沒有多大區別,除了百年前的辛亥革命,結束了滿清帝製,建立起共和製現代國家。

大多數改朝換代,在老百姓眼裏,僅僅是金鑾殿裏換了個人坐坐,其他沒有什麽大的改變。雖然皇帝姓氏不同,可龍袍還是龍袍。雖然年號換了,可郡縣製沒有變。自秦後兩千多年,中國社會製度沒有多大變化,社會秩序也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七)鄧小平完全顛覆了國家性質和社會製度,背叛了共產黨

鄧小平左一句『摸石頭過河』,右一句『不管白貓黑貓,能抓老鼠就是好貓』,最後一句『發展是硬道理』,活生生把毛澤東為首的中共創立的、實行計劃經濟的社會主義國家,顛覆成信奉市場經濟規律的權貴壟斷資本主義國家。

鄧小平以一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和一篇『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決議』,徹底背叛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把中國共產黨從一個以實現共產主義為目標的社會主義政黨,改變成機會主義權貴專製政黨。

(八)改朝換代的政變,有沒有鄧小平的影子

曆史上每一次改朝換代,一定會有暴力或者政變發生。無法免俗,1976年10月6日發生的政變,軍中元老葉劍英元帥聯合中間派毛指定總理華國鋒,剪除了毛夫人江青為首的毛共死忠集團領袖。

1975年,鄧小平時擔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1976年4月,又被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1976年9月9日,中共黨內大獨裁者毛澤東去世。同年10月6日,華國鋒葉劍英等政變成功,“四人幫”被清洗出政治舞台。當時葉劍英的職務是政治局常委、中央軍委副主席。政變前後,鄧小平在北京西山居住。

根據當時時間和職務、以及曆史淵源來判斷,推翻“四人幫”政變的策劃期間,葉劍英李先念等,很有可能同鄧小平有過聯絡。這隻是推測,暫無資料作為證明。

(九)鄧小平的三起三落

1933年,博古等人來到瑞金,指責毛澤東為“右傾保守主義”,撤了毛澤東、毛澤潭、鄧小平、謝唯俊等人的職務。1935年,遵義會議,毛澤東重新成為中共領導人,鄧小平自然就被毛澤東解放出來。這是第一次起落。

1968年10月13日召開了中共第八屆十二中會議,31日的決議中,撤銷劉少奇鄧小平黨內外一切職務,開除了劉少奇的黨籍,但保留鄧小平的黨籍。1973年2月,鄧小平趁毛澤東因林彪事件急需幫手之際,向毛澤東寫信輸誠。於是,毛澤東恢複了他的副總理職務。這是第二次起落。

鄧小平的第三落。1976年4月5日,四五事件爆發。控製政治局的“四人幫”趁機敲掉他們的敵手鄧小平。那時毛澤東已經病得不輕了。

(十)78年鄧小平核心地位確立,80年逼退華國鋒

1977年7月,中共十屆三中全會,鄧小平第三度複出,恢複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職務。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會議決議中批判了華國鋒的“兩個凡是”,並明言廢除“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毛時代口號。中共官網曆屆黨代會數據庫認為:會議確立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

請大家注意,當時鄧小平僅僅是排名第二位的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職務。

鄧小平以這些職務,成為中共第二代核心,隻能表示“鄧小平指揮槍,槍指揮黨,黨指揮全國人民。”

1980年8月人大五屆三次會議,除去華國鋒的總理職務。同年11月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完全逼退華國鋒,由鄧小平任中央軍委主席,由鄧欽點胡耀邦任中共中央總書記。

1981年6月的中共十一次六中全會上,通過了鄧小平主持起草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對毛澤東采取了抽象肯定具體否定的策略,把毛澤東從神壇上拉扯下來。

(十一)81年鄧小平開始抽象肯定具體否定毛澤東

《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一文中,先抽象歌頌毛:『毛澤東同誌被公認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各族人民的偉大領袖』,然後鄧小平把矛頭直接指向毛澤東,具體否定他:

『更由於毛澤東同誌-在勝利麵前滋長了驕傲自滿情緒,急於求成,誇大了主觀意誌和主觀努力的作用,沒有經過認真的調查研究和試點,就在總路線提出後輕率地發動了“大躍進”運動和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使得以高指標、瞎指揮、浮誇風和“共產風”為主要標誌的左傾錯誤嚴重地泛濫開來。』

『廬山會議後期,毛澤東同誌錯誤地發動了對彭德懷同誌的批判,進而在全黨錯誤地開展了“反右傾”鬥爭。』

『由於“大躍進”和“反右傾”的錯誤,加上當時自然災害和蘇聯政府背信棄義地撕毀合同,我國國民經濟在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發生嚴重困難,國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損失。』

『在一九六二年九月的八屆十中全會上,毛澤東同誌把社會主義社會中一定範圍內存在的階級鬥爭擴大化和絕對化,發展了他在一九五七年反右派鬥爭以後提出的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仍然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的觀點,進一步斷言在整個社會主義曆史階段資產階級都將存在和企圖複辟,並成為黨內產生修正主義的根源。』『在一九六五年初又錯誤地提出了運動的重點是整所謂“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

『這個期間,毛澤東同誌在關於社會主義社會階級鬥爭的理論和實踐上的錯誤發展得越來越嚴重,他的個人專斷作風逐步損害黨的民主集中製,個人崇拜現象逐步發展。』『一九六六年五月至一九七六年十月的“文化大革命”,使黨、國家和人民遭到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這場“文化大革命”是毛澤東同誌發動和領導的。』

『“文化大革命”的曆史,證明毛澤東同誌發動“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論點既不符合馬克思列寧主義,也不符合中國實際。這些論點對當時我國階級形勢以及黨和國家政治狀況的估計,是完全錯誤的。』

(未完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