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抗戰時期饒河縣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課題調研報告

(2013-09-10 17:44:47) 下一個

抗戰時期饒河縣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課題調研報告

 

一、調研工作概述

按照省委、省政府辦公廳關於《抗戰時期黑龍江省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課題調研實施方案》通知要求,在2006428日接到通知後,縣委、縣政府對這項工作給予高度重視,首先組建機構,召開會議。成立了由縣委副書記劉誌強,政府常務副縣長錢鋒為組長的課題調研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黨史研究室人員組成,同時縣委下發了《抗戰時期饒河縣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課題調研實施方案》並提出了具體要求。根據饒河縣的實際,我們著重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查檔閱誌,精心整理。為了盡最大努力將課題調研落到實處,我們派人在910日、108日,先後到長春市吉林省檔案館、沈陽市“九一八”紀念館、大連市圖書館查閱抗戰時期饒河縣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檔案資料,共查閱文獻16種,目錄17本,報紙3份。查閱文獻主要有《滿洲帝國地方事情大係記載三江省地方的共匪活動》,此資料在大連市圖書館,藏書號M——172——9,由治安部參謀司調查科在康德五年六月形成的;在沈陽市“九一八”紀念館存有的《滿洲帝國饒河事情》;在長春市吉林省檔案館存有康德元年九月二日195號饒河縣長劉鴻漠上報吉林省公署民政廳無水災的公文。查閱到19361月《救國時報》饒河遊擊隊改編成東北人民革命告民眾書等有關資料。

(二)深入事件發生地,尋訪曆史事件知情人,在820日我們到饒河農場實地對當年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四軍第四團在“新興洞戰鬥”中的情況進一步了解,祭拜了當年犧牲的東北人民革命第四軍第四團副團長樸振宇、政治部主任李鬥文等烈士;到當年東北抗日聯軍第七軍軍長陳榮久犧牲地饒河縣天津班溝等戰鬥遺址,獲得了一些有價值的資料。

(三)查閱地方文獻,走訪曆史見證人。我們在進行調研中,認真查閱了《饒河縣誌》、《中國共產黨佳木斯市黨的活動大事記》、《饒河縣組織史(19301945年)》、饒河縣政協文史資料《花砬子特務訓練班暴動始末》、《我給日本人背小背》、《抗聯七軍軍長陳榮久傳記》、《李學福與“葆滿隊”》、《崔庸健在饒河》、《偽滿洲國饒河縣國境警察機構與罪行》、《日本侵略者的魔爪沾滿了關門咀子人民的鮮血》、《義勇軍浴血鬆江》、《女報務員陳玉華》、《莊風同誌在七軍的戰鬥歲月》、抗日人物傳中的《抗日烽火》、《抗日人物傳記》,同時查閱了《饒河縣公安史誌日偽時期警察特務憲兵組織及曆史事件》、《日偽時期饒河各行業發展及經營情況》。我們走訪了對一些曆史事件知情的健在老人於新京(84歲)、安林海(82歲)、姚忠晉(75歲饒河縣誌主編),從中獲取了一些有價值的資料。

(四)組織專人,認真核實整理檔案材料,歸檔建檔,填寫統計報表、寫調查報告。

二、抗戰前饒河自然條件和經濟情況

饒河縣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的烏蘇裏江畔與俄羅斯隔江相望,有131公裏邊境線,行政區域6765平方公裏,西與虎林相連,南與寶清縣交界,北與同江、撫遠毗鄰。饒河1909年建縣,到1932年全縣有5050戶,人口有22725人。當時哈爾濱至虎頭輪船定期開航,饒河地廣人稀,因此大部分外地饑民來到饒河種植鴉片,到1934年人口增到39106人,(康德三年出版《省政匯覽、第四輯三江省篇,饒河縣事情》),此時為人口最高峰,但男多女少、大多為外來獨身漢。

饒河的經濟狀況,饒河鎮內在1934年以前(日本入侵前)有各類商鋪30多家,有飯店20家,還有各類加工廠5家,有照相館、旅店、妓院、洗浴等10餘家,共計有60多家。

饒河主要產品有木材,山產品,鴉片,水產品。江邊居住的人們有“跑私江”習慣,自行到江東去俄方進行以物換物的貿易活動。特別是種植鴉片的人們,夏季在饒河,冬季前往內地銷售,一時間饒河出現了市場繁榮,人民生活殷實的情象。

三、日本帝國主義侵入饒河後的主要罪行

19333月,饒河縣長劉鴻漠接到日本關東軍先遣司令官尹祚乾公函,約去寶清縣開會,飭令各縣承認“滿洲國”,宣讀“建國決議”及“滿洲獨立宣言”(見〈滿洲國史〉133137頁),同時做好新縣公署組建並準備迎接日本接收官,籌建各縣自治指導委員會,由日本人任指導官(見《滿洲國史》105-106頁)十天後,日本人進駐饒河。1934年日軍有120人進駐饒河,而後有滿軍800人進駐饒河;1939年佳木斯第七軍管區參謀長兼獨立二旅旅長薑鵬飛少率2500人進駐饒河後在蘇聯邊境發生戰鬥死30餘人,並有一個滿軍連嗶變,攜械過江去蘇。1941年日本關東軍第一方麵軍第五軍124師團山崎大隊1200人進駐饒河。分駐饒河縣城,壘山(老大帶村)、東安鎮、關門咀子、四排,團部設在壘山。將原居民驅趕到大帶河村,此地變為軍事要塞,並建有SVK500發電廠一座,開始大規模構築工事。有載重汽車四輛,火力配置有輕重機槍、擲彈筒、野炮、迫擊炮等武器(饒河縣誌記載)。1943年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吃緊,將駐饒部隊調走,到1945年駐守本縣日軍守備隊不足200人,隊長是木村一男(上尉軍街),89日蘇聯紅軍進入饒河將其全殲。

饒河人民在日本統治時期的12年中,受到了殘酷壓迫和野蠻統治,屠殺饒河人民,鎮壓抗日武裝,燒殺搶淫無惡不作。據《饒河縣誌》記載在實施“野安清野”訓令時,歸鄉並屯殺害百姓慘不忍睹,一次殺死200多人製造了“關門咀子”血案,燒毀民房2000多間,將大批群眾做為“通匪通蘇”逮捕入獄,對抗聯隊伍進行大掃蕩,抗聯將士有800多人血灑三江。

四、抗戰時期人口傷亡情況

日本統治饒河12年來,饒河縣人口變化為1934年全縣人口總數為39106人,到1945815日,日本投降時僅有12137人。全縣直接傷亡2203人,傷110人,失蹤489人。間接傷亡5065人,其中被捕365人,災民2700人,勞工2000人。合計為7867人。

(一)軍人傷亡,抗戰時期奮戰在饒河的部隊有:高玉山領導的抗日救國軍,共產黨領導的饒河抗日遊擊隊,東北人革命第四軍第四團,東北抗日聯軍第七軍,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路軍第二支隊,還有民間的山林隊等抗日武裝。他們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在冰天雪地中,轉戰深山老林,在力量懸殊的情況下與日寇進行殊死搏鬥。直到194589日 蘇聯紅軍進入饒河將駐守在饒的守備全殲,取得了抗日鬥爭的徹底勝利。據1992年版《饒河縣誌》和東北抗日聯軍第七軍的有關資料及《抗日人物傳》,《抗日烽火》、《佳木斯組織史》、《饒河縣公安史誌》等資料記載。我黨領導的饒河縣抗日武裝有,抗日遊擊隊,後編入救國軍的特務營,抗日遊擊大隊,東北人民革命第四軍第四團,抗聯第七軍,抗聯第二路軍第二支隊,這些抗日武裝與日寇浴血奮戰,作出了極大的犧牲。有據可查的幾次較大傷亡:119331227日高玉山率領抗日救國軍攻打虎林時犧牲270多人,特務營犧牲 42人;219342月 饒河抗日遊擊大隊在攻打虎林三人班戰鬥中,大隊長張文偕等4人犧牲;31935926日 第四軍第四團在新興洞發生激戰,副團長樸振宇、政治部主任李鬥文以下20多人犧牲;4193736日抗聯第七軍在天津班溝與日軍激戰,軍長陳榮久及7名戰士犧牲;51938年秋七軍一師在同江、富錦一帶與日軍發生戰鬥副師長薑克智及14名戰士犧牲;619383月,七軍補充團在虎林黑咀子戰鬥中,團長李一平和曹連長犧牲;719403月抗聯二路二支隊在大帶金家店與日偽軍發生戰鬥,隊長王汝起及5名戰士犧牲。抗聯七軍在鼎盛時期達到1500多人,到1943年過江去蘇後僅剩270人。據統計有800多名將士犧牲在抗日戰場,有200多人與部隊失去聯係,有100多人因凍餓疾病而死,有200多人不知去向。

(二)群眾在清鄉並屯中傷亡情況

1937年春,偽三江省守備隊發布“靖安訓令”限期在一年內,將山溝裏之散民,全部驅趕下來,歸集團部落,加強城防警戒,切斷匪團與群眾聯係,斷其糧源,達到全殲之目的(《滿洲國史》第204頁)。饒河日偽警察、憲兵,將大葉子溝、十八坰地、西風溝、暖泉子、大帶河、關門咀子、暴馬頂子、七裏沁子一帶約3600多戶10000多人在討伐隊的威逼下驅趕下山,被槍殺、自盡、燒死近1000多人,在暴馬頂子一次清溝時有100多名群眾被殺。據《饒河縣誌》記載,1937年冬,暴馬頂子、關門咀子討伐隊帶回十幾顆人頭;據翟明榮、趙殿文回憶,關門咀子及嶺西一帶清溝時,一次殺死近200人;大帶老戶薛仁山、王福進回憶說,清鄉並屯時,農戶盧洪祥老婆生孩子不過5天,沒有搬遷,全家5口人被日本用刺刀刺死,另有2個十多歲孩子跑到山野被凍死,大葉子溝50多戶有200多人,逃活命者無幾人。

(三)勞工死亡情況

1938年至1939年全縣被征集勞工2000多人,修縣鄉公路及日本軍事工事,死亡260多人,其中有100多人送入雞西煤礦無一人返回。

(四)捕抓反日分子情況

據《饒河縣公安史誌》記載,19365月逮捕救國會幹部於世貴、呂世湖、倪雲德,農民王包臣、王開國、劉玉昌、楊喜思、宋榮等8人,將於世貴、呂世湖殺害。1938年將“思想不良”者有200人投入江中。1938年將魯昌富、郭瑞典、高寶、周學先逮捕,處死3人。據周學先說他在獄中三個月處死60多人。19399月逮捕了董義超、曲景發、李東泉、孫明門,有2人被處死。1943年,東安省警務廳組織饒河、寶清、密山、雞西、虎林等特務主任在饒河進行大搜捕,被捕100多人,送到牡丹江監獄,隻有少數人回來。1944年春,饒河警察局逮捕了大帶救國會長張華和農民張寶貴、劉安青、趙明天、鄒雲月、劉萬奎等10人,送牡丹江監獄9人死亡,隻有張寶貴生還。

(五)瘟疫死亡情況

據《饒河縣誌》記載,在日偽統治時期饒河發生了兩次瘟疫。在1938年清鄉並屯後發生了傳染病主要為傷寒,虎痢拉,死者近200人。1943年春發生了一次霍亂,染病者近千人,死亡700多人,最為嚴重的是縣城和西林子村。

五、抗戰時期財產損失情況

(一)經濟情況

饒河在日偽統治時期,經濟及社會生活受到極大破壞,據《饒河縣誌》和《饒河縣公安史誌》記載,1938年在清鄉並屯時,縣城有大小商鋪60多家,飯店20餘處,由於歸鄉並屯人口大減,生產力下降,耕地荒廢,購買力低下,縣城百餘商戶失去顧主,斷絕財源,尤其鴉片生產,全縣減收120150萬兩,折合偽國幣250萬元,國民收入減少80%,農民一貧如洗,大部分商號被迫關閉。

1941年全縣商號關閉90%,強者勞力去蘇聯或返回內地,農民勞力派去“背小背”、修路、修機場,還要繳納繁多捐稅。如:飛機獻納金、所得稅、禁煙稅、衛生稅、門戶費等。全縣50%居民無被褥,山裏孩子長到十多歲尚赤身體。縣城有一專為50多名乞丐蓋的草棚,其中有個叫徐大漢的,專靠扒墳,扒死人衣物出賣維持生計。而且疾病、瘟疫不斷,兩次大瘟疫造成饑民遍野,民不聊生。

(二)各行業損失情況

11938年在日偽“清鄉並屯”時燒毀民房2000間,折偽幣10000元。

21938年在日偽“清鄉並屯”時,損失鴉片150萬兩,折偽國幣250萬元。

3、損失牲畜1500頭,其中牛300頭、馬200匹、羊1000隻。

41942年饒河成立“興農合作社”將產糧6070%交納“出荷糧”。全縣出荷糧有987噸,每噸按157元,合計偽幣154959元。

5194589日蘇軍對日宣戰,在戰火中饒河縣的兩所學校被炸毀,50%的民房燒毀,日軍將在1938年建的發電廠SKV500炸毀,燒毀軍用物品有:軍毯1600條、縫紉機12台、罐頭50噸、大米100噸、馬車30輛。

6、蘇軍對日宣戰後將饒河停泊在烏蘇裏江的“永業號” 托船兩艘和載有3000噸煤炭、1500立方米紅鬆開入蘇聯。

六、結論

綜上所述,日軍對饒河進行殘酷統治和壓迫,瘋狂地屠殺饒河人民和抗聯將士,給饒河縣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和嚴重損失,犯下了不可饒怒的罪行。經中華兒女不屈的抗爭,終於將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實現了民族獨立,永記前事,勿忘國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