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錯船 - 曆史,經濟,藝術

曆史,經濟,藝術,同人女,上錯船的工程師
正文

希特勒理論的挑戰及其失敗 (節選)

(2005-07-08 13:28:02) 下一個
希特勒理論的挑戰及其失敗 在中文環境中,“主義”,“思想”和“理論”等,都是非常上綱上線的字眼,很難和一個千古罪人聯係在一起。可是就英文直譯來講,Hitlerism似乎就隻有“希特勒的思想理論”這個詞來對應了,雖然聽起來很突兀。 希特勒理論不隻是試圖建立一個功能完善的工業社會--該企圖差點就成功了--而且試圖去創造一個理想社會的模型。以犧牲自由為代價,它實現了一個商品兼工業社會的理想模型,包括其對應的社會架構和政治力量。 從實現一個功能完善的社會角度看,納粹黨和其他半軍事功能的組織直至最後成熟的納粹軍隊,都突然有了現實的社會意義。他們是希特勒向個人標榜理想社會價值和功能的學校。有人說納粹軍隊和“前線”等字眼是納粹掩蓋其空虛社會意義的麵具,也有人說它是德國在一戰後未敢公開武裝前的一種推動產品。兩種說話都有一定的道理。無論如何,納粹軍隊在二次大戰開始之前,已經成為了一個巨大的社會教育學院。 ...... 在納粹組織內,個人在生產過程中的位置和他的社會地位是無關的。也就是說,與其貧富,其收入和其在一戰後德國社會舊體製中地位無關。唯一重要的是政治傾向,領導能力,和對元首的忠心耿耿。納粹的目標是把個人概念與社會和種族群體完全融合起來。如果這一點作為個人最基本的生存意義而被社會接受,納粹就實現了創造功能社會的第一個裏程碑。 事實上,納粹通過給予經濟地位低下的個人相同的發展機會來實現社會平等。在不同的納粹組織裏,指揮權往往被交予經濟水平較低的群體。同時,舊體製中的上等社會群體,則被放置在納粹社會的低層。在工廠和生產機構中,某個工人在下班後的納粹活動中,可能會馬上變成他的工廠老板的上司。在1936年左右,當大學等教育機構進行重組時,一些勤雜人員成了各個教授的組織領導人。這些曾經地位低下的新手們,極可能是秘密警察的成員。對外界的顧客,學生或者公眾社會而言,工廠的老板和教授們可能還是交流的主角,但在內部,如果一個人沒有任何政治靠山,他的經濟地位也就岌岌可危了。 這種根本性質上的社會變化在舊製度的最後一個壁壘--德國軍隊中有最顯著的效果。在舊軍隊裏,個人地位和責任是由1914年前的社會秩序決定的。大量世襲的軍人世家子弟進入軍校,而大多商業階層或技術專業階層人士則被列為低人一等的預備役軍官。如果沒有一個“聲望良好”的家族出身,沒有人能得到一個正式軍官的名額。在1914年前,除了俄國外,德國對低層階級在軍隊製度的管理中是最等級分明,循規導矩的。 今天,從各種統計報告中看得出,納粹軍隊的提升速度居歐洲各國軍隊之首。納粹軍隊裏,個人的地位和責任由個人能力決定。而使一個底層軍官在等級森嚴的軍隊裏飛黃騰達的能力,大多是和工業技術密切相關:機械工,修理工,卡車司機和工程師,他們都有上等階級或軍校畢業生所缺少的技術資產。所有後麵兩種人就麵臨著一種窘迫的境地。這種情況對外界觀察者是不易察覺的。高層統帥們--他們的名字被英國或美國的新聞報紙讀者所熟悉--大多是一戰的老兵,所以他們仍舊是1914年前的社會製度產品。但在師或團級指揮官階層中--也就是德國未來的統帥們--有越來越的人出身於中下階層和工人階級。不難理解,舊階層的關於”軍隊中再沒有真正的紳士了“這種抱怨有其意味深長的社會原因。 當然,這種變化很大意義上是由技術因素造成的。修理一輛坦克或駕駛一架轟炸機,這種技能不可能在舊式軍校或法學院裏學到。政治因素也不可忽視。”軍隊的民主化“是納粹宣傳部最常重複的口號之一。納粹或多或少摧毀了舊製度中最堅硬的一塊磐石--貴族化的舊軍官體係。 ...... 常見的反對意見是,給一個失業工人披上軍服,把他推上前線並沒有改良任何東西。從納粹的角度看,這種說法沒有任何依據。這個批評是基於”失業工人變成的軍人在前線上一樣無能“這樣一個假設。這個變化沒有經濟成分在內。在一個經濟為主的社會中,這個變化確實沒有任何意義。但在納粹社會中,軍隊是一個社會有機體,但生產係統卻不是。軍隊的社會地位有了如此根本變化,其成員的社會地位自然也有了變化。這種變化和經濟成分的零變化是根本不相關的。 ......關於納粹如何忽視股權持有人的討論...... 隻有武裝力量能夠給失業者提供就業機會。軍事和半軍事組織是唯一能夠給工業社會中的個體以獨立於經濟情況之外的社會地位和責任權力。而且隻有戰爭和備戰行為能夠是中央政府得以完全控製社會生產係統,並在政治鬥爭中戰勝商業領導和工會等反對派力量。 大多人都相信這種尚武好戰的教條使得納粹成為人類文明世界中最大的威脅之一。事實上,這些教條也是阻止納粹統治世界的主要因素。因為除去戰爭外,納粹找不到其他社會發展的基礎,他們的社會不是一個健全的功能社會。在西方世界裏,沒有人--甚至包括德國人--願意接受戰爭是社會發展最高目標這樣的理論。 參考 The Future of Industrial Man by Peter F. Drucker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