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的中國電視劇不多,因為沒時間。特別好的看看。 我也看古裝劇,但不看後宮劇。 國內上學時看過《紅樓夢》和舊版的《三國》, 都是王扶林導演的。
王是我前輩的中學校友,已經94歲了。這次回北京因為看了大觀園, 隨便選了一集《紅樓夢》想看看大觀園,重溫當年看紅樓的記憶。是夏金桂折磨香蓮至其死那集,看不下去了。
2010年後的古裝劇就開始精彩起來, 演員、劇本、導演,最主要的是製作前進了一大截。 服裝、道具和場景都不那麽違和了, 還加上了數碼影像技術。 我再看古裝劇是2013年回國探親時看了高希希導演的《楚漢傳奇》, 陳道明的劉邦, 段奕宏的韓信,台灣何潤東的項羽, 秦嵐的呂雉。 一邊看我媽媽還把曆史重要節點和人物重溫一遍。
我上高中是理科班, 沒曆史課。 所以對曆史劇感興趣,但須是《琅琊榜》那樣的男人劇。之後又看了2012版的新三國,吳秀波的《司馬懿》。 然後一發不可收拾,把清朝劇的康熙、雍正、乾隆王朝都看了。 這次回國看了明代古裝劇《山河月明》。
2005年的《漢武大帝》, 和2007年的《大明王朝1566》是我疫情中看的。 陳寶國演漢武帝和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 《山河月明》中他演明太宗朱元璋。在我看過的曆史劇中,陳寶國飾演的皇帝是最好的。 其次是老戲骨焦晃。
陳寶國的形象很正,身材高大, 腰背筆直, 透著一股英氣;又有接地氣的天真和狡詰。他演出的皇帝符合曆史人物的設定, 充滿了人的多麵性;有高高在上的威嚴,也有對百姓的悲憫和慈愛,還有使壞的頑皮。
更難得的是他的台詞很好,嗓音洪亮醇厚,力度和情感都恰到好處,還充滿了生活的氣息。一臉的正氣相, 演反麵角色/情節卻也入木三分。 陳寶國有典型的雄性氣質,使他在扮演帝王時尤為出色。陳寶國,真是國寶級的演員。
《漢武大帝》中, 焦晃飾演漢景帝,從中年到老年, 演得如此出眾, 感覺換誰都不好使。 陳寶國演漢武帝,從青少年到老年,從叱吒風雲到罪己詔, 有型有款。隻有焦老能鎮得住這個牛掰兒子。
焦晃是上海話劇演員, 和北京的於是之並稱南焦北於。 《雍正王朝》裏的康熙 帝是他退休後再進影視圈的第一個帝王。 那時他已經62歲了。 話劇演員背景奠定了他深厚的台詞基礎, 開口就有種令人折服的魅力。
焦晃演的康熙皇帝和《康熙王朝》裏陳道明的康熙,高低和區別不言自喻。 陳道明極力把康熙塑造成“千古一帝”, 英明果斷的像尊神,努力用肢體語言來表現威嚴。而焦老演的康熙帝是個人。 一看就是人生閱曆十分豐富, 久居上位的老者,充滿了王者的自信,不怒自威。
當然這兩位康熙帝的劇本中心不同, 一位作為背景人物,另一位則是大男主傳奇。 焦晃表現的是康熙帝的晚年,兒子們爭奪皇位,他把一個父親的無奈和慈愛, 一個帝王對國家前途的考量和擔憂,把握得十分到位。 內斂而富有層次,含蓄、厚重與留白;而陳道明顯得過分用力,霸道而缺乏內涵。
當然這些隻是我對的認識,歡迎不同看法。其實陳道明倒是十分適合劉邦這個角色,又痞又精,能屈能伸,有手腕會用人。 一個沛縣幾乎就是大漢朝高祖的整個朝廷,一個鳳陽又成了明朝太宗朱元璋王朝的全部班底。川總隻使用對自己忠誠的人, 有什麽可說的呢。
1994年版《三國演義》連續劇裏,比較欣賞唐國強塑造的諸葛亮的形象。但和我的期待還是差了一點:焦慮有餘,幽默詼諧不足。扮相方麵,演關羽的最像,(我小時候愛看《三國演義》連環畫)但關羽戲不多。另外,整個劇騎馬打仗的水平,比《Gladiator》那一級差得太多了。有時候我做白日夢,夢想 Ridley Scott 能拍一部有關《三國演義》的電影。
後來吳宇森導演的《赤壁》實在令人失望,人物性格和對白都沒到點子上:在電影裏,諸葛亮不是一位機智的軍師,而是一位勇敢的英雄。
古裝戲裏,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老電影《甲午風雲》。當年學生們謔稱鄧小平為“鄧大人”,就是從那部電影來的(原指鄧世昌)。清廷官員們在中午驕陽的燒烤下,在有蟬鳴的紫禁城後花園裏匆匆行走的場景,至今還記憶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