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arge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斯京日記(7)讓我淚流滿麵的遠東博物館

(2024-04-08 11:12:00) 下一個

博物館者,非古董者之墓地,乃活思想之育種場,是啟蒙民眾之重要機關。

           —— 博物館大師·布朗·古德(George Brown Goode,1851-1896)

經典的的未必是通俗的流行的,我無意貶低擁有巨大市場的大眾通俗作品(包括任何文學藝術以及世上存在過的東西),但我相信經典的價值是跨越時空和時代的,是永恒的。

斯京有眾多的博物館,數不清的咖啡店,和永不消失的藝術設計。然而,給我莫大驚喜的是那顆低調的明珠,見證東方文明的遠東博物館(The Museum of Far Eastern Antiquities,瑞典語:östasiatiska museet),也許叫東方博物館更為貼切些。

那天是精神、物質食糧極大豐富的一天,跟大學好友一起走訪了三個免費博物館:船島(Skeppsholmen)上的現代藝術博物館(Moderna Museet)、遠東博物館以及主島上的瑞典曆史博物館(Swedish history museum),這三家都是免費免費免費!

從船島的現代藝術博物館出來,朋友拉著我在附近轉轉,隔壁不遠處有一座看似不起眼的鵝黃色建築,原來這就是著名的遠東博物館。她以其豐富的東亞文物館藏和高水平的漢學研究在國際博物館界和學術界享有盛譽。在多達十萬件的藏品之中,來自中國的文物約占百分之八十,年代跨越了新石器時代至晚清民國,最為知名的藏品當屬其核心珍品,中國史前文化 - 仰韶彩陶史前彩陶,其收藏之富之精,在中國本土之外首屈一指。

我們被無意間撞見的這顆海外遺珠亮瞎了眼,意外的驚喜和收獲無法言喻。之後的一個周末,我跟領導和到訪的朋友們又去拜訪了一次。  

這家博物館是1926年瑞典考古學家安特生(Johan Gunnar Andersson,1874-1960)創辦,目前是瑞典世界文化博物館群的四個分支機構之一, 這四家博物館分別是哥德堡的世界文化博物館、斯德哥爾摩的民族博物館、地中海博物館、東方博物館。

安特生不僅是著名的瑞典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考古學家,他還是中國現代考古學的奠基人之一。百年中國考古”始於“地質學家”,這個地質學家就是說的他。他不僅是仰韶文化之父,還最早發現周口店遺址,是“北京人”(人牙)的發現者。他的學術遺產主要收藏在這家遠東博物館。

在“中國之前的中國”展廳,我們認真仔細地參觀了跟安特生有關的中國文物,廳裏的錄像帶解說也看了好幾遍。平生第一次參觀不能說話的文物時竟有一種欲淚流滿麵的感覺。大家有機會訪問斯德哥爾摩,一定不要錯過這家博物館。  

簡單介紹一下安特生:

1901 年他在瑞典 Uppsala University(烏普薩拉大學)獲得地質學博士學位,1901-1903 年兩次赴南極地質考察。1906-1914年,他擔任瑞典地質調查所所長。

安特生在中國工作和生活了十餘年。1914 年 5 月,安特生受北洋政府之邀來中國擔任農商部礦政司顧問,與剛成立不久的中央地質調查所(前身為北平地質調查所)合作,幫助中國先後在河北、河南、山西等地發現鐵礦、煤礦等礦藏。

尋礦之餘,安特生四處考察,在中原地區的地層中采集到豐富的古生物化石,逐漸對古生物化石產生濃厚興趣。他最早發現了周口店北京人遺址,與奧地利古生物學家師丹斯基 (Otto Zdansky) 共同發掘、找到兩顆“北京人”的牙齒。

1921 年 10 月安特生與中央地質調查研究所袁複禮等人在河南省澠池縣仰韶村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掘,被學術界公認為中國考古學發展的起點,揭開了中國現代考古學的序幕,而仰韶文化也被視為是解決中華文明起源問題的關鍵。後來安特生又與中國學者一起,陸續發現了甘肅齊家文化、青海馬廠文化等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

根據中瑞兩國協議,中國政府同意安特生將陶器運回瑞典整理研究,在研究完成之後,再將其中的一半歸還中國。安特生將其在仰韶發掘的未經修複的陶器和陶片運回瑞典,每件陶器的底部都標出了它們歸屬地的第一個字母:歸屬北京的標有 P,留在斯德哥爾摩的則標有 S 。

這裏必須提一下當時的皇太子(王儲)後來的瑞典國王古斯塔夫六世阿道夫。他曾於1926 年訪問中國,他全力支持安特生的考古事業並對挖掘出的中國文物視若珍寶,同時他還將一生收藏的 2500 餘件中國藝術品作為“饋贈瑞典人民的禮物”悉數捐贈給了東方博物館。是他於1924 年 12 月 30 日,以瑞典中國委員會主席的身份致函中國地質調查所丁文江、翁文灝兩位所長,提出中國和瑞典兩國將安特生在中國的收藏平分,先全部運去瑞典記錄和初步研究,而後將一半退還給中國。

安特生於 1925 年 7 月( 51歲 )返回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不僅帶回在仰韶和甘青發掘的約 3 萬件未經修複的陶器和陶片,還帶回一批中國早期曆史時期的考古標本。瑞典政府立刻意識到這些采集品的重要價值,1926 年瑞典國會通過議案,由政府撥款在斯德哥爾摩設立遠東博物館,並且為安特生專門設置了一個遠東考古學的教授席位,他在此擔任館長一直到 1939 年 6 月 30 日( 65歲 ),才被另一位瑞典漢學家高本漢(Klas Bernhard Johannes Karlgren)接替。

瑞典方麵分 7 次(1927 年一次,1928 年一次,1930 年兩次,1931 年一次,1932 年一次,1936 年 9 月為最後一次,記得錄像音頻裏說最後一次是他親自押送到中國)將部分文物歸還給中國,後來由於戰亂,這批文物下落不明。2005年,在中國地質博物館(中央地質調查所地質礦產陳列館是中國地質博物館的前身)的庫房中偶然發現了三箱陶罐和陶器碎片,經中瑞雙方鑒定,確定是失蹤已久的仰韶文物的一部分。

安特生在中國的命運,因時而變,大致經曆了從“學者”(新中國成立之前)到“殖民主義者”和“帝國主義者的幫凶”(20世紀50年代到“文革”結束)最後再到“學者”的回歸(“文革”結束之後)。

仰韶文化,如今的概念是指黃河中遊地區一種重要的新石器時代彩陶文化,持續時間大約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之間,分布在整個黃河中遊及其支流渭河、汾河、伊水、洛水、衛河等廣大區域。 

由於時間跨度與分布地域的不同,彩陶主要有半坡、廟底溝和馬家窯三大類型,分別代表了仰韶文化的早、中、晚3期。仰韶文化的製陶工藝相當成熟,器物規整精美,多為細泥紅陶和夾砂紅陶,其裝飾以彩繪為主,於器物上描繪多種具象或抽象的紋樣,呈現原始藝術的美感;陶器種類有杯、缽、碗、盆、罐、甕、盂、瓶、甑、釜、灶、鼎等,形製極為豐富。在不同的時期,尤其是在早中期,仰韶文化對黃河上下遊及南北臨近地區諸文化都施加了強烈的影響,但同時又吸收了周圍諸文化的許多因素,建立起不可分割的密切聯係。

安特生等人對仰韶文化遺址的發掘和研究,證實中國遠古存在著較為發達的新石器時代,打破了“中國無石器時代”的觀念。

在1944 -1945年,中國現代考古學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夏鼐,在發掘當年安特生發現的甘肅齊家坪遺址時,發現了以齊家坪遺址為代表的齊家文化(距今4000-3900年左右)晚於仰韶文化的地層學證據,推翻了安特生關於甘肅青海史前文化早於中原仰韶文化、是仰韶文化從中亞西來中轉站的觀點。後來1954—1957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等機構對陝西西安的半坡遺址的發掘,區分出屬於仰韶文化早期類型的半坡文化(距今6800-6300年左右),提示仰韶文化的源頭可能在陝西渭河流域一帶。

雖然安特生“仰韶文化西來說”的理論推斷被後來的中國學者們推翻,但作為研究構建中國上古史的第一人, 首次將中國上古史帶入現代考古學和世界文明史研究的整體框架,他的曆史地位無可否認。

1. 門口飄揚的旗幟 - 東方博物館,果然比遠東貼切

2. 建築是貴氣的鵝黃色,喜歡

參觀的人不多,一樓有接待廳和咖啡廳,主要展廳在二樓和三樓

3. 這是一樓大廳裏的 guardian lion, 來自北魏(公元386-534年)的石獅

4. 二樓是日本展廳,快速轉悠一圈就直奔三樓主題了

“中國之前的中國”史前文物展,主要陳列安特生在 20 世紀 20 年代受中國北洋政府聘請進行地質考察與考古研究時所發掘的以仰韶遺址和馬家窯遺址為代表的中國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及少量玉器、骨器、石器等文物,其中以“X光形”人骨架型陶缽、人頭型器物蓋最為知名。

5. 跟我到“中國之前的中國”展廳,沉浸在彩陶之中,探索中國史前史

6.

7.

8. 1918年安特生在河南田野進行地質工作的照片

9. 1924年采集員莊永成在廣河縣齊家鎮邊家溝村發掘墓葬

10. 這枚人頭陶蓋,由東方博物館於1943年前自巴黎一古董店購得,甘肅出土,半山類型

11. 人頭陶蓋,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

12.

13.

14.  底部有字母,左邊的代表北京的“P”, 右邊是代表斯京的“S”

15. 安特生得到民國政府的獎勵,獎狀上有黎元洪總統的簽名

16. 安最後一次前往中國時,與負責考古工作的中研院史語所所長傅斯年的合影

17. 中國之前的中國,站在這幅字幕麵前,感動、淚目

18. 這裏保存的還有部分龍山、馬家窯、半山等遺址的出土文物,件件都是國寶

19.

20.

21.

22.

除了仰韶文化,這家博物館還有不少寶藏。一旁狹小的展廳內是“中央之國”中國曆代文物展,集中展示了從商周時期一直到晚清民國時代的青銅器、金銀器、瓷器、玉器、佛道造像以及家具、服裝、神像等民俗文物,不少藏品為國內博物館所罕見。

這張宋朝彩塑女像,是 Gustav VI Adolf 的私人收藏,也是鎮館之寶。王儲在擔任“中國委員會”主席期間,還親赴中國及日本進行實地考察。此件彩塑頭像是他 1926 年赴中國考察之際,在上海南京路的一家古董店所購得。據介紹此像原出自陝西省靠近甘肅地區的一個洞窟內,後來的研究證明其製作年代為十二世紀的宋代。

23. 宋代美女,瓜子臉高鼻梁,依照現代標準也是妥妥的大美女啊

24.

25.

26.

27.

這裏還有一個中國圖書史展廳,有很多古籍善本和影印典籍,展示了中國書籍裝幀形式的多種類型,收藏展出了大批重要的中國政治、文化典籍,其中不乏線裝本《清實錄》、商務印書館影印梵夾本涵芬樓版《道藏》、《四部叢刊》、《遼海叢書》等大型叢書。

28.

29. 先人的書籍是沒有標點符號的呀

除了古物,在這裏還遇到了哈瑞·馬丁鬆特別展。

孤陋寡聞, 我是那天才初識這位大名鼎鼎的怪才。哈瑞·馬丁鬆 (1904-1978),瑞典詩人、小說家、散文家、劇作家,還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生於瑞典南部的卜洛金,死於自殺。在這裏,陳列著他的以中國藝術為內容的詩歌和散文。也許冥冥之中,道家思想給了他某種啟迪。

30. 長臂猿圖配上他的文字,展現了他和中國藝術和哲學的關聯,不同文化在他思想世界中的相遇相知。

31. 他的自傳體小說,充滿了苦澀的記憶

32. 才子本人

周日的中午,外麵的餐廳好像大都不開張,我們在瑞典曆史博物館的 cafe 吃到了美味的瑞典國菜 - 熏三文魚和肉丸。回到家門口的超市,海鮮攤的帥哥驕傲地告訴我們,這道熏三文魚可是諾貝爾獎晚宴大餐中的一道呢。

33.  這家博物館的小肉丸很好吃

34. 煙熏三文魚也很美味

35. 著名的熏三文魚,確實美味

今天不貼地鐵站了,幫照片對號入座太辛苦  ~~~~~~~~~~~~~~~~~~

生活感悟

也是到瑞典前不久才得知,瑞典是跟新中國最早建交的西方國家。瑞典於1950年1月14日承認新中國,1950年5月9日同中國建交。我寧願相信這跟考古學家安特生、古斯塔夫六世(同時也是位頗有建樹的考古學家和陶瓷鑒賞家)熱愛中國傳播中國文化有些許關聯。  

 

2022 斯京日記:

1. 米塔-列夫勒(Mittag-Leffler)數學研究所

2. 斯京日記(1)不是所有漫無目的遊走的人都是迷失者

3. 斯京日記(2)再回首, 老城區

4. 斯京日記(3)國立博物館裏的午餐

5. 斯京日記(4)森林墓園和圖書館

6. 斯京日記(5)宮殿裏的異國風情

7. 斯京日記(6)有點失望的ABBA博物館

8. 斯京日記(7)讓我淚流滿麵的遠東博物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arg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ZheFei' 的評論 : 握手!珍惜這些無價之寶,讓它們平安展示給世人在當下,就是最好的回報
ZheFei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半島人' 的評論 : 憑什麽啊?當初這些文物也是這個考古學家合法獲得的。又不是偷來搶來的。多謝他和瑞典政府把這麽多文物精心保存,否則不知多少會被破四舊給摧毀了。
半島人 回複 悄悄話 應該是時候把這些古董送還給中國了吧?
世界在我心中 回複 悄悄話 分享了好文,了解了瑞典的小博物館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