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arge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斯京日記(5)宮殿裏的異國風情

(2024-03-29 11:44:32) 下一個

皇後島(Drottningholm),距市中心15公裏,離家不遠處有個巴士總站,我乘公車去的,倒了一次車,有點遠。那天陰晴不定,猶豫了半天才出門。 其實島國的天氣就是這樣, 雲來去匆匆, 很少一陰到底的。整個島上冷冷清清,沒見到幾個人影,遠沒有市中心的熱鬧繁華,一個人兜兜轉轉,算是轉了個寂寞。

皇後島屬於皇家私人領地,因它的建設受法國凡爾賽宮的啟發,故有“瑞典的凡爾賽”之稱,是瑞典第一個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風景點。瑞典王室成員就住在這裏。

主要景點包括皇後島宮、宮廷劇院、中國宮和園林,皇後島宮是這片皇室領地的核心。劇院的黃金時代是古斯塔夫三世在位時,後來古斯塔夫三世在劇院舉行的舞會上遇刺身亡,從此劇院關閉。1922年經整修,按照以前的原樣重新演出,現在劇院仍舊舉行古典劇目的演出。

1. 從花園看皇宮,還是挺美的

皇後島,作為瑞典皇室曾經的夏宮,估計我來的時候不對,孤寂清冷得 。。。也許夏日時人氣旺些。也許這就是瑞典皇室想要的,遠離喧囂塵世的好去處。

瑞典皇室原居住在老城區的皇宮裏,現任國王卡爾16世·古斯塔夫覺得皇後島的天然環境更適合孩子的成長,因此全家遷居定居於此。

夏宮的正麵很漂亮,可惜我去的時候逆光,背麵照出來更好看些。

2. 夏宮前麵有個很大的湖畔公園,麵向馬拉倫湖,一側點綴著許多希臘神話的人物雕像。

3. 宮殿的正麵

宮廷劇院 - 卓寧霍姆宮廷劇院(Drottningholm Court Theatre),在1766年由建築師 Carl Fredrik Adelcrantz 為路易莎·烏爾莉卡皇後(Queen Lovisa Ulrika)而建,是世界上這個時期保存最完好的劇院之一。劇院在露易莎·烏爾利卡王後的兒子古斯塔夫三世手裏,才達到輝煌的巔峰。古斯塔夫三世幫助瑙曼、克勞斯和法蘭西芭蕾大師加羅狄爾等作曲家,創立了瑞典劇院和歌劇。在其1792年去世後,劇院漸被世人遺忘。

4. 門前立著的人物塑像是希臘神話中的阿波羅,他是“光明之神”,主要司掌文藝。

皇宮目前有三分之二對外開放, 三分之一是現任國王的居所,並不對外開放。

此皇宮幾百年來一直是瑞典王室的居所,是舊皇宮失火燒毀後,由 Hedvig Eleonora 女王於17世紀下令建造。

5. 蠻樸實的門口

6. 裏麵還是豪華的

7. 夠氣派

8.  王宮後麵執勤的崗哨

如果說像凡爾賽的話,恐怕就數這個大花園了吧。國王和皇後應該是有座駕出行,否則的話腿要走斷 !! 花園是不用收費的,隻有進皇宮和中國宮才收費。不過中國宮也沒開放,估計是淡季,好像隻有周末才開。

皇後島開放時間以夏天為主,其他時節幾乎隻有周末和假日開放 ,有時候還會因為皇室要使用而不定休。去的時候可以看一下官網的時間。

9.

10.

11.

12.

13.

14.

15. 小細腿真要溜斷了

穿過巨大空曠的花園,中國宮在另一頭,不倫不類,有些阿拉伯風情。據說是沒有去過中國的工匠建造的。

雖然沒進到中國宮屋子裏,但外麵有英文介紹。都認真仔細讀了。

瑞典人現在把它叫做 Kina Slott,是瑞典國王阿道夫·弗雷德裏克(Adolf Fredrik)送給王後烏爾利卡(Lovisa Ulrika)的生日禮物。1753年在烏爾利卡33歲的時候,阿道夫國王想給她一件特殊的禮物。那時,烏爾利卡王後是個中國粉絲。她的好友是法國的哲學家伏爾泰,伏爾泰受中國文化影響頗深。因此國王便建了“中國宮”。但這組建築的樣式一點兒也不“中國”:洛可可式風格,牆體以紅色為主調,再加上綠色的屋頂,正應了中國的俗話“紅配綠,賽狗屁”。不過話說回來,這個小島上無論“王後宮”或是“中國宮”,都有深深的“愛妻”印跡。

這位國王是“俄瑞戰爭”瑞典戰敗後,由俄國女沙皇伊麗莎白扶植上台的,他也是後來的俄國女沙皇葉卡捷琳娜的舅舅。

16. 這是個中國風涼亭

17. 這就是地瑞典工匠根據他們想象的中國的樣子建造出來的

18. 雖然很期待想知道外國人是怎麽看待中國文化和營造中國風情的,聽說還有鬼故事。瞧著造型就有幾分詭異哈 ~~~~~~~~

19. 這個外型像馬戲團帳篷的地方,看英文解說是守衛住的地方

20. 又回到皇宮了, 走了好多路

打道回府,市中心一帶溜達。某天專程去喝了網紅魚湯,性價比高,人氣旺。

21. 市中央車站附近

22. 賽格爾廣場 (Sergels torg)是斯德哥爾摩較熱鬧的文化廣場,鄰靠著文化中心和市立劇場,因為18世紀的知名雕塑家約翰·托比亞斯·賽格爾的名字命名。

Hötorget/Haymarket 後方為舉辦諾貝爾獎頒獎儀式的斯德哥爾摩音樂廳(Konserthuset),別名藍色音樂廳,是一座古樸簡潔的藍色建築物。 前端廣場上為露天果菜市場。

23. Hay market 就在這個廣場擺攤的對麵的大樓, 那家著名的網紅魚湯店在地下一層的 food court

24. 音樂廳前有個著名的雕塑青銅雕塑,被稱為 Orfeus - brunnen (奧菲斯),是 Carl Milles  1936 年的作品。關於這位雕塑家我會在米勒斯花園另外介紹。

Kajsas Fisk 鮮魚湯 (Hötorgshallen 3, 11157 Stockholm),位於 T-centralen 或Hötorget 地鐵站,步行至露天果菜市場(Hötorget/Hay market)後,進入Hötorgshallen市場的地下室。

Kajsas Fisk 鮮魚湯(Fishsoppa) 料多量足。還供應飲水、生菜沙拉與麵包,都可以自助無限續用。

25. 魚湯店的帥哥

26. 賣相一般,隻能說料很足,吃得飽飽滴

27. Food Court 有很多賣海鮮的攤位

28. 巨大的 Halibut, 68 公斤

繼續打卡地鐵紅線站 ~~~~~~~~~~~~~~

Mariatorget(馬利亞廣場站),圖 29-32,這是紅線 T13/14 交匯的站。

29. 沿軌道展出的是埃裏克·古斯特森 (Erik Gustfsson) 的展覽  - “思想與行動之間的停頓“, 使用光和化學過程通過實驗開發的一係列身體和材料的攝影研究。

30. Mariatorget 車站於 1964 年啟用。從一開始,它就是被選為展覽空間的車站之一。 牆壁上覆蓋著瓷磚,營造出一種木質效果,這是陶藝家 Karin Björquist 和 Kiel Abramson 的作品。 Björquist 後來創作了另一件陶瓷作品,描繪了浮雕竹子

31.  布裏特·路易斯·桑德爾 (Britt Luise Sandell) 設計的名為多米諾骨牌 (Domino) 的鐵結構自車站啟用以來就一直存在

32. 沿著自動扶梯下去有座青銅雕像,描繪了一個抱著洋娃娃的小女孩,是阿斯蒙德·阿爾勒 (Asmund Arle)的作品。

T13 - Mälarhöjden metro (圖 33-34),1965年開通的。瑪格麗塔·卡爾斯特 (Margareta Carlstedt) 是繪製這些牆壁的藝術家。 她的作品名為”潮起潮落“,由沿著兩條軌道繪製的兩幅 145 米長的琺琅畫組成,1960 年代她因其項目而獲獎。

33.  潮起潮落

34. 還是潮起潮落 ~~~~~~~~~~~~~~~

T13 - Vårberg metro station,1967年12月開通,這個是地上車站。這裏的藝術裝飾是由 Maria Angquist Klyvare 於 1996 年創作的。 她的陶瓷牆作品名為“在我們手中”,展示了男人、女人和兒童的手。

35. ”在我們手中“,這是其中一幅

T13 - Hornstull metro 車站(圖36-37),1964 年啟用。鐵軌沿線的牆壁是藝術家 Siri Derkert 和 Bernt Hlleberg 創作的作品“Altamira”。

36. 名稱和紅色背景上的黑白圖像清楚地提到了洞穴壁畫。 這裏磚塊上再現的顏色可以追溯到西班牙 2 萬年前的洞穴。 在創建牆壁的磚塊之間,藝術家使用黑白形狀使背景更具活力

37. 

生活感悟

瑞典的魚蝦啊蟹啊品種繁多鮮美無比,價格也不算貴,好像比蔬菜多。圖 28 是我喝魚湯時在 market 看到的一條 68 公斤重的 Halibut。

*************************************************************

 

2022 斯京日記:

1. 米塔-列夫勒(Mittag-Leffler)數學研究所

2. 斯京日記(1)不是所有漫無目的遊走的人都是迷失者

3. 斯京日記(2)再回首, 老城區

4. 斯京日記(3)國立博物館裏的午餐

5. 斯京日記(4)森林墓園和圖書館

6. 斯京日記(5)宮殿裏的異國風情

7. 斯京日記(6)有點失望的ABBA博物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