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arge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回頭佛像永觀堂 - 京都旅記(5)

(2022-02-21 18:26:46) 下一個

從圓山寺出來,我們一行5人直奔永觀堂。

1. 天開晴了,楓,也快紅了

永觀堂(Eikando Temple)又稱禪林寺,是淨土宗西山禪林寺派的總本山。山號“聖眾來迎山”,院號“無量壽院”, 全稱可以叫“聖眾來迎山無量壽院禪林寺”- 好長的名字哈。大家比較喜歡叫它永觀堂。它在哲學之道的南端,其實就在我們下榻地點的不遠處,平日散步經常路過。這裏有 3000 多棵楓樹是秋天觀賞紅葉的好去處,它最有名的地方,恐怕在於寺內珍藏著千年的國家級重要文化遺產,舉世罕見的“回頭觀望的阿彌陀佛像”。

永觀堂的前身是平安時代詩人藤原關雄的私人別墅。853年弘法大師空海的弟子真紹僧都(注文:僧都,日本僧官級別之一,位次於“僧正” 。 日本的僧官製度由僧正、僧都、律師三大部分構成)繼承了藤原關雄的山莊後,在這裏創建了真言密教的寺廟。十年之後的863年清和天皇賜名“禪林寺”。1077-1081年間,第七世永觀律師(見上注解,律師是古代日本僧官之一)把該寺改為淨土宗的念佛道場,成為三論宗係的淨土教寺院,自此開始俗稱永觀堂。鐮倉時代,從靜遍僧都開始成為淨土宗寺院。應仁之亂期間(1467-1469)寺廟被完全燒毀,寺內建築在文明四年(1472)以後開始陸續重建。上千年間這些寺廟一直在整建中,能夠比較精準地把原有的風貌展現在世人眼前,讓後人感受曆史的傳承,不得不令人欽佩。

(注解:日本淨土宗以善導為淨土宗始祖,法然為日本淨土宗之祖。他的徒弟西山證空(1177-1247)是淨土宗西山派之祖,也被稱為鑒知國師、西山國師、彌天國師。)

頗富傳奇的永觀律師不僅早慧而且才華橫溢,並精通醫術,被尊稱為三論宗宗師。由於自小身體孱弱,他在寺中設立藥王院救治病人,一生致力濟世弘法。他以醫藥普濟眾生,也稱得上對大眾的回頭關懷,所以世人都記得他,並以永觀堂的名字來紀念他。

永觀堂內是不能拍照的,記憶裏我對那尊著名的佛像有點模糊了,倒是對那條如同飛龍般盤旋起伏在山腰綠林之間的木製廊道,以及由此連接起來的佛寺,浮在綠葉雲海的多寶塔,還有精致的庭院,更有印象些。溫故而知新,先道典故吧。

這尊高約77公分被譽為京都六大阿彌陀佛像之一的佛像,其特別之處在於佛像的頭部是轉向左邊的,以優美的曲線越過左肩往後方回頭。神態安詳,麵喜心歡,似駐足回頭觀望,似乎在掛念著後方跟隨他的人有無跟上。

這尊特殊的佛像源於一個意味深長的典故:相傳在1082年2月15日晨,永觀律師五十歲那年,他在佛堂經行念佛,忽見阿彌陀佛從法座上下來,在前引領他一起經行。一時驚訝、感動之下,不覺腳步慢下來,正在躊躇的時候,阿彌陀佛忽然回頭對他微笑著說:“永觀,遲矣!”“永觀,你太慢了!”真是大慈大悲到了極點!

在佛係的世界裏,“佛”即“覺者”,脫離輪回按理說不應有所牽掛。而這裏的阿彌陀佛卻為永觀回頭了。佛係的人生也許常需要回首觀望,在漫長的修行路上,快或慢早或遲, 都可以被包容和體諒吧。再引申一下:對他人的不幸與悲傷,如果也能因此有再多一點點的體諒就好了。

總門(高麗門)當前結構可追溯到 江戶時代後期 (19世紀中葉)。

2. 這張正門的照片不是當天的,半個多月之前的某一天拍的(照片顯示9月20號),楓葉還綠著,而當天是10月9號。

由總門進入,是延伸至中門的一條直路,右邊是被石牆分隔的庭園所在。中門(藥醫門樣式), 建於江戶時代(18世紀中葉),門前有一對石獅。

3. 中門

穿過中門,前方是背山而建的諸堂所在,拜觀時由鶴壽台旁進入、經古方丈、瑞紫殿、釋迦堂、再到大殿禦影堂、最後由本堂阿彌陀堂離開。多寶塔則需經由禦影堂旁的小路前往。永觀堂主要建築都靠東依山而建,布局空間依循自然山丘脈絡走勢,不像一般禪院那樣規矩平板。我的相冊裏並沒有找到室內的片片,是因為室內不讓拍照。

4.

5. 左手邊寫著”浴室“的字樣, 好像是用於治療用的溫室浴室

6. 大玄關, 拜觀入口

7. 釋迦堂,隻有外景

8. 

按照提示脫鞋,擺正,跨檻,入內。赤足站在木板的廊道上。穿行在廊道裏,釋迦堂、開山堂、禦影堂追隨而行,具體所見已經模糊了。

水琴窟位於禦影堂東側的山根處,山泉水流入其中發出叮咚之聲,被稱為水琴。永觀堂官網有水琴的聲音錄音。

9. 水琴窟旁靜坐一會兒,聆聽若有若無的細細水聲穿流過石窟孔洞。

臥龍廊是一座依山而建的登山走廊,室町時代永正元年(1504)始建,昭和時代(1926-1989)改修過。從地圖上看,有著優美陡峭的弧形向上曲線從渡廊拾階而上後長廊分為左右,右側途徑位牌堂通往阿彌陀堂,左側長廊才是臥龍廊,通往開山堂。

10. 臥龍廊

11.  開山堂,旁邊的石碑上寫著“派祖西山國師靈廟”,另一塊石碑寫著“宗祖圓光大師靈廟”。

最高處的建築是多寶塔,塔是由高往下觀望的絕佳景點,在那裏可以看到整個永觀堂,還可以俯瞰京都。多寶塔建於昭和三年(1928),是京都的實業家六鹿清治捐造的。上部圓形,下部方形的二重塔。

12.  離得太近,整出個小二層的樓房來, 塔尖都依稀了,汗一個

13. 看風景還不錯

14. 下山了

14. 阿彌陀堂(本堂)

那尊著名的“回頭觀望阿彌陀佛像”就在裏麵。據記載:平安時代後期至鐮倉時代初期所造,檜材、寄木造、彫眼,眉間放置舍利,結來迎印,高77cm,重文。與一般的佛像不同,這個佛像的頭部不是朝前的,而是側向左後方,所以被稱為“見返阿彌陀”。此尊立像最初安置在皇宮中,後來是在東大寺,最後當永觀辭去東大寺別當時,被帶來永觀堂。

15. 從網上下載了一張圖片,喜歡嗎?

16. 禦影堂南側的今樣碑, 碑字文大意是:“佛常在,不露聲色,寂靜無人聲的黎明,在朦朧的夢中出現。歌謠出自《梁塵秘抄》卷二。”

17. 今樣碑旁邊的手水舍,姑娘們在看井裏的龍吐水

現在來到庭院,圍繞放生池這塊地方。雖然還沒到滿園紅葉的時候,翠綠中透著隱約的紅,依然是漂亮的。

境內中心是放生池,池中有一小島,島上建有弁天社,是供奉弁財天的小神社。島與陸地由一條名為錦雲橋的石橋連接。

18. 錦雲橋連著牟天島

19. 弁天社再建於慶應二年(1866),由江戶時代的歌人尼僧大田垣蓮月捐贈的。

20. 放生池岸邊的鳥居與錦雲橋和弁天社連成一線

21. 石橋橫跨池上,橋彎似月,水平如鏡,幾簇綠枝淩跨,數片落葉微浮,“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詩人劉長卿的“忘言”是因為悟到禪意後的升華。

22. 秋色漸起

23. 左前方就是多寶塔

24. 十三層的石塔,就在幼稚園附近。

一個有趣的現象:不止在一個寺廟裏發現有幼稚園。我的蒙城朋友一家(太太是日本人, 老公是法國人)曾經來京都學術休假,幼稚園緊缺找不到空位,他們就送到比較遠郊一點的寺廟幼兒園了。由此聯想到這裏有太多的教堂,因為年輕一代去教堂的越來越少,有些教堂年久失修快要廢置了,好些年前就聽說有的教堂希望一塊錢出售的。不過這裏麵涉及到文化遺產的保護以及各方勢力的阻攔,自由社會裏如何求同存異,這個話題扯得有點遠了。。。

25. 院裏的幼稚園

26. 回到總門

回望平靜美麗的寺廟,感性認識也許遠遠罩過其曆史和知識的存在感。靜下心來了解曆史,想想古人做過的事走過的路,也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生活當中不僅需要朝前看,不時回頭也是不能忽略的。

午餐是由小姑娘帶我們去的一家日式餐廳,好像離平安神宮不遠。席坐榻榻米,開心享受聊天用餐的樂趣。

27. 簡單的蕎麥麵

28.

29.

30.

31. 在餐館門前留影紀念

32. 小姑娘留下的親筆簽名,我還保存著。美好的東西,值得回頭、回味。。。

置身其境體驗並記錄一下走過的地方,也算是增長見識給自己放飛的一個好借口。

 

2019 日本行:

一定要去的山崎蒸餾所(1)

體驗菊乃井本店(2)

品年輪蛋糕/近江和牛(3)

圓光寺(4)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