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arge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大學教育在世界各地

(2012-05-20 17:32:54) 下一個

一個月前寫的, 還是拋出來見光吧。

最近家裏賓客盈門,有意大利的, 中國的還有美國的。。。常來聊天。

時值大學錄取季節,大學教育是被議論最多的話題。歐洲和美國的教育係統是對比非常強烈的兩個極端。歐洲國家因為資源和地域的限製,高福利高稅收限製移民,教育基本是免費的,除了英國個別學校有點跟著美國跑的味道,法國高師難進另當別論。很多歐洲國家的本科教育隻有三年, 比北美要求低(?), 可能還沒準備好就畢業了。大學考慮就近入學的多,父母經濟上的壓力不明顯。由於公立性質,很多學校的大部分program是沒有名額限製的(至少德國就是這樣,辛苦的教授有時得麵對黑壓壓的聽眾喊得聲嘶力竭), 醫科除外。我知道的幾個在歐洲長大的娃兒幾乎就是玩著走著進大學,每天睡眠時間肯定比美國的高中生多很多。據說意大利高中畢業前有一次統考, 非常難。 但和升大學並無太大幹係。

家長和學生都是一場輕鬆, 他們每年惦記的恐怕就是去哪裏度假兩個月。但從另一角度, 由於缺乏競爭機製和不樂觀的就業前景, 歐洲的學生們似乎拚命不足,更順其自然發展,注重享受生活。但也許對學習有興趣的就會真的走得挺遠? 而對大多數胸無大誌的也許就這樣“蹉跎”人生了。 沒“錢”途但至少還有懶散悠閑的生活。

美國來的朋友都說美國教育成本太高了,崇尚名校精英教育使得如此昂貴的產業竟然還是日益火爆、一席難求。本科教育藤大、州大到底區別在哪裏? 為什麽競爭日趨激烈白熱化。來自加州國的爸爸調侃:小孩、家長都很忙, 各種課外活動、俱樂部應接不暇, 從小學就開始了。家長參與那是一定的:買書、輔導孩子參加各種競賽 。。。稍不留神名次就沉下去了。人家爸爸口頭傳授了兩本書, 俺馬上吩咐領導下訂單, 兒子不樂意了, 說是未經他許可!俺虛心提問, 那學校老師幹什麽去了?人家爸爸回答: 老師水平哪裏跟得上, 學生比老師反應快多了。教授爸爸和聰明娃一起努力,人家老師可不一邊舒服去了。

不久前在NYC跟朋友吃飯。有位爸爸曾經為了孩子自學國際象棋,勤學苦練還小有名氣,現在棄棋轉攻mathcount了。每到周末,幾位高學曆的爸爸輪流給附近的孩子們(小學)開班開課(媽媽們準備晚餐),以適應激烈的競爭環境,備戰備。。。據說一旦拉下, 快車就沒你的份了。聽說打網球的華人已經很多了,Linsanity 畢竟百年難遇, fencing 也不再稀罕, 還有什麽樣的運動能成為時代新寵?

“自己的娃絕不能自己教(指功課)” 這是我家領導的一貫名言。被最近一係列事件刺激, 有一天, 突發愛心, 跟兒子拋了一段:“以後學校裏什麽競賽。。。head boy。。。debating。。。leadership 之類的也要多參與,不能光學習好, 課外EC業績也很重要。。。”

我們加國各方麵介於歐洲和美國之間,資源豐富、福利尚可、進取精神略遜。XX省的部分學生沒日沒夜地罷課造反就是因為未來5年的學費平均要漲幾百塊錢(300?),究竟是為了啥?

而向來把加國視為一兄弟州(可能還不如加州國的地位)的美國因為有著強盛的經濟地位和廣大的市場也時不時讓一些上進的家長和孩子心動,燒包砸銀不惜血本加入爬藤行列。而大部分地區相對relax 的競爭環境確實讓我們覺得跟美國比少點競爭力。絕大多數學校開不出AP課, 學校規模都相對小, 一般公校老師的水平也參差不齊。。。當俺將XX 修了近20門AP課的優秀事跡匯報給LD準備作為勵誌的好素材激勵大家,馬上被無情地批得頭破血流, “So what ? 走得最快不一定最好。” 真是酸葡萄心理, 看不得人家優秀!!

不過, 兩個月前跟一位Stanford 的大教授聊起來, 他非常擔憂美國的教育過於產業化,說以前不是這樣的,藤笑好,但沒有到現在被人追捧到如此瘋狂的地步。他也表示出對AP 課的不屑說是太商業化了,對apple,facebook 這些本來就沒啥scientific成分的東西變得如次時尚,不可思議 。他女兒曾經是Linsanity的同學,同一屆的。他說Lin當時就很出色,但學校裏確實還有好幾人比他籃球還要好, 所以Stanford 當年沒要他(不知是不是有種族的因素在裏麵, 這是位白人教授)。

如今中國在崛起,國內的學生全民在學英語, 一心向著美國跑。我的大學同學們,個個恨不得將娃送到美國接受最好的教育,找中介,不惜代價。。。美國各州大、私立大學收錢收得手軟, 樂壞了。問題在哪兒呢?

NYU Courant Institute 的數學很有名,人家教授說以前來美的中國學生數學厲害,老美最怕,現在不行了。國內著名大學數學係學生出來念本行的越來越少, 可能都奔經濟效益去了。另一方麵,所謂奧數、新東方都是為了一致的共同利益,整個社會“利”字當頭,大學校園也不例外。

幾年前,從國內一所以專招競賽類學生著名的大學畢業後來北美讀博的學生,竟然花了一年時間惡補本科生的重頭專業課, 原因是係裏當年竟然開不出這門課。讀下來亦覺得這裏的課程非常嚴格,不是混混就行的 。

國內的高考與從前大不一樣。上海一所著名中學, 三分之一出國念書, 三分之一保送, 剩下三分之一參加高考。各地高考行情也不同,特權盛行,五花八門。有的地方高考之前先考一次,參加預考的可以比正常高考錄取分數低50分。上海市的考生又比外省的低100分,難怪房價居高不下。 有人調侃, 降低北京房價的絕好辦法就是: 北京考生比外地考生錄取分數高它100分, 看誰還來北京炒房!中國高考,最後的收益者總是國內的權貴階層, 老百姓、農民工永遠是最底層的。

俺當年被爹媽連哄帶騙轟進了大學隻為一份穩定的工作(現在也不過如此! 俺LD給俺的客觀曆史評價)。如今俺站在十字路口, 是不是重複俺爹娘的老路?

教育究竟何去何從? 年輕一代應該追求什麽? 俺迷惑了。。。推還是不推? 到底往哪裏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la-vie 回複 悄悄話 要我說,孩子的路讓他(她)自己走,他(她)生活開心最重要。
shiyuxi1983 回複 悄悄話 以前在國內的時候覺得生在美國上藤校和玩一樣,現在來了才知道根部不是那麽回事。中國人名校情節還是有的,俺要攢錢給閨女上藤校,兒子就由他去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