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滴

文學城是我最喜歡的中文網站
正文

我的中國經濟馬車說

(2012-05-20 18:43:38) 下一個

常言道:拉中國經濟有三駕馬車:出口,內需(或消),(基)投

我不同意這種說法。

首先,基資的大部分是為出口與內需(例如鐵路資也是為內需)。三者邏輯不獨立。

其次,另兩部分極為重要:地價升值,人民幣升值。

因此,我認為有四駕半馬車:(1)出口,(2)內需,(3)地價升值,(4)人民幣升值,及(4.5半駕)其它(例如:不為出口與內需服務的基礎投資,浪費,炒作,泡沫及不算消費的三公耗費等。

 

地價升值:

在過去十年,其量應相近於出口或內需。故應算為一駕馬車。

其直接後果為房價飆升。

如果,地價不升而房價升,那倒不一定是壞事。

如果,地價升而房價降,那一定導致某種程度的經濟災難。

 

人民幣升值:

從1:8.27到1:6.29,近2元的幅度約為6.29的30%。

按美元計算,人民幣升值對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貢獻應為各馬車之首。

但這駕馬車與出口那駕卻是互為矛盾的。這駕快了,那駕必慢。

另方麵,若出口太差(如文革時),人民幣也難升值。即使升值,也換不回外匯搞進口。

因此,人民幣在能承受的範圍內波動性緩升,對中國利大於弊。

再則,隻要中國外貿保持順差。不智的逆差方(如美國)就會壓人民幣升值。中國何樂而不為呢?

 

那半駕馬車(馬少些)較易理解,不再贅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