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道翁

神說:"要有光." 就有了光. --1.3 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 -- 1.1
個人資料
正文

張伯苓信主經過

(2011-11-03 19:23:24) 下一個


張伯苓先受舊式的四書五經教育,青年時期入北洋水師學堂,時逢中日甲午戰爭.自從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特別是1860年的英法第二次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自強”運動,派留學生去西方學習技術,購買外國的戰艦。到了1894年有了點實力,這時日本挑戰中國。中國在西方的侵略下,基本上沒有還手能力,突然東方的一個島國要挑戰天朝,清朝是不服氣的。結果中日戰爭爆發,中國水師全軍覆滅,1895年被日本打沉。張伯苓本應在1896年畢業,由於沒有軍艦可以實習,於是畢業拖到1897年。畢業後他跑到山東的威海威工作實習,不久大清政府又被迫將山東的威海威港口租給英國,張伯苓失望地回到老家天津。

回到天津後先在嚴範孫私塾教書,然後到天津商人王益德家館教書。1900年義和團運動後,張伯苓開始深思中國的文化和前途,決定走教育救國之路。1904年張伯苓同 嚴休赴日考察教育,回國後將家館改建為私立中學,定名敬業學堂,後來改名為南 開學堂。此時的中國教育基本上有以下幾種形式:1。 官府開辦的學校;2。私塾或 家庭學校;3。外國傳教士開辦的新式學堂;4。私人開辦的學校。在這四類學校中, 政府資助官府學校,有錢人開辦家庭學校,外國列強國民資助教會學校,隻有私人 開辦的學校要靠向社會籌集經費來維持,此時的張伯苓思想很消極。這時外國教會 在天津建立的基督教青年會YMCA,很吸引年青人,特別是有些新鮮的體育項目讓中 國人耳目一新,比如籃球運動,足球運動等等。當時的天津基督教青年會總幹事是 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的美式足球明星格林(Robert Reed Gailey),幹事饒伯森(C.H. Robertson)等人。同這些人的接觸中,張伯苓從他們的身上看到一種積極,奮鬥, 友愛,和樂觀的態度。天長地久成為朋友,格林和饒伯森也不斷給張伯苓傳道。1907年 春天左右,張伯苓因患傷寒住院治療,格林、饒伯森以及其他一些外國朋友經常前 來探望他,讓張伯苓感到一股暖流湧上心頭。這些同齡人,大多畢業名校,離開自 己的國家,親人來到中國,他們的奉獻精神極大感染了張伯苓。1908年秋天,張伯 苓作為直隸省代表將赴美國參加漁業博覽會,順便造訪歐洲國家。出國之前,他應 饒伯森之邀到避暑勝地北戴河參加教會的退休會[1]。在北戴河幽雅的環境中,張伯 苓與饒伯森有了進一步的私人接觸。他們一起讀經,禱告,徹夜長談,探討人生。 突然心中的天門開了,他認為如果中國有了這種積極的新精神,就能找到拯救中國的 良方,自己的生命也更有價值,這才是自己苦苦追求的東西,是真正改變中國屈辱曆 史的動力。張伯苓離開北戴河的那個晚上,天忽然下起了大雨,他本來已向火車站 走去,但是心中有一種聲音不斷催促他,他立刻折返回來,鄭重地向饒伯森表示, 決誌信主,加入基督教。可是當時清政府教育管理部門明確規定,信洋教者不得擔 任中學校長等政府的職位。在麵臨痛苦兩難抉擇的時候,張伯苓態度堅決,決心緊跟主耶穌,一生不改變。1908年在美國和歐洲七個月的訪問,讓張伯苓親自感受和 經曆了美國和西方的社會生活狀況。張伯苓回到天津後更加堅固了他以基督教為基 石,以教育為手段改造中國的使命感。1909年4月18日,張伯苓在天津西沽龍王廟附 近的公理會教堂正式接受洗禮,洗禮牧師是美國公理會牧師山嘉立(Charles Alfred Stanley)。參加洗禮見證的300多人,張伯苓在洗禮見證會上發表了<<為什麽我要成 為一名基督徒>>的見證。

山嘉立牧師和太太仰山女士(Ursula Johnson Stanley)於1908年的北戴河退休會上 也同張伯苓進行了長談,山嘉立牧師還和張伯苓談到將來中國基督徒要建立自己的 獨立教會異象。山嘉立牧師的太太仰山女士就是在這次出席北戴河退休會後去世的 [2]。她的遺體後來運回天津,長眠在天津的萬國公墓[2]。1910年,天津五大公會 (美國公理會、美以美會,英國聖道堂、倫敦會、聖公會)所屬七處會堂的華人牧  師和信徒百餘人,決意脫離外國差會成立自立會,於是買下原來公理會的倉門口教 堂(房款到1932年全部付清),1910年10月19日正式獻堂。南開學校校長張伯苓任 該堂董事會的會正。從此標誌著中國基督徒走上完全自立自養的道路。
資料來源:

  • 1.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Missions, Vol 8, By Joseph Houldsworth Oldham, April 1919
  • 2. Life and Light for Women, Vol 42, By BY REV. EDWIN E. AIKEN, 1912
  • 3. Biography
  • 4. The Missionary Herald, 1916. Vol 112, By American Board of Commissioners for Foreign Missions , July P330
  • 5. By Oberlin College Alumni association, Vol 5 <>
  • 6. Death throes of a Dynasty: letters and diaries of Charles Ewing and Bessie Ewing, By Charles Ewing, Bessie Ewing, E. G. Ruoft.
  • 7.<<天津誌>>
  • [1]退休會是一宗教名稱,英文:Retreat, 就是類似忙了一段時間後療養或休息一 段時間。
  • [2]山嘉立的後代,目前住在紐約的Menzi先生親自向作者證實。 
  • [3]2010年秋天,天津文化遺產保護誌願者發現了仰山女士的墓碑,親自送到天津博 物館保存下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