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的母親

(2012-04-10 21:22:16) 下一個

我的母親

 

有人說,半夜“子時”出生的女人一生幸福。

我的母親就是半夜“子時”出生,而且生命之鍾又停擺於“子時”的女人。她用蹣跚,踉蹌,踏實,無奈的腳步走出了從“子時”到“子時”一個生命的圓周。在母親逝世周年之際,讓我順著這個圓周,回顧一下我那享年八十六歲的母親,回顧一下她那幸福與否隻有她自己知道的一生。

                                                     (一) 

母親在1925年,農曆8月出生於中國北方一個山村農家。當時,她已經有三位姐姐,因而她的乳名叫“四妮兒”。這是一個既普通又稍不普通的家庭。這個家庭經曆過四世同堂,昌盛繁榮,和以一口鐵鍋分家的潦倒(為了打一樁被冤枉的官司)。我的母親就出生在那個潦倒的下一代。

我母親前半生命運的幸福與坎坷,與她的父親,我的外祖父,有極其重要的關係。因而我不得不先述說一下我的外祖父。

外祖父那四世同堂的大家既是農戶之家,又是生意之家。家境破落時,外祖父就是那破落的第四代。那時,他尚年輕。通過朋友介紹去鐵路局做了一名巡警。工作於鄭州與漢口之間。他是一位性情中人。在鐵路上工作的那些年結識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32 7日,他參加了一場震驚中外的大事兒,“二七”鐵路工人大罷工。當然,這事兒沒成。罷工被鎮壓了,兩位主要領導者就義了。外祖父為了躲避追捕,又回到了老家。看著自己的一家老小,日子還是要支撐著過。他沒有再返回鐵路,而是用所有的積蓄,置產買地,更重要的是他投資了朋友的生意。家境又逐漸好了起來。(他心裏還是念著共產黨,這是後話)。

現在算起來,母親出生時,家境已開始好轉。後來,母親又有了兩個弟弟和一個妹妹。外祖父也又從困境中起來,成了當時縣裏麵的富人,名人,並擔任了區長。外祖父的綽號“平光鏡”,因為他待人極好,且不分窮富。據二舅舅講,民國三十年大旱災,他的村子沒有一人餓死,他賒飯給每一個窮人。從外祖父重振家業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中間又經曆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

在這些年間,外祖父利用他的特殊身份,又開始結交共產黨。當年共產黨的皮司令,就曾是外祖父的好朋友,部隊路過,就駐紮在外祖父家。臨走時將我的那位大舅,母親的大弟弟帶走,以圖培養,並送軍官學校讀書。結果,幾個月後,我那浪蕩不羈的大舅,腰裏別著手槍,牽著一條狗,回來了。當年外祖父掩護過的那些地下共產黨人,(有的以醫生為名,住在外祖父家,外祖父供養一切),解放後都在附近的縣市官居要職。而外祖父卻因為有家產,且又擔任過國民黨的區長而被捕。但幸有這些官員相救,以一紙便簽“此翁對革命有功”,外祖父得以出獄,最後病逝家中。病逝時,家中又是一貧如洗。

                                                     (二)

母親就是在這樣一個家庭中長大的。母親相貌平平,卻聰慧異常。外祖父沒有專門供她讀書。她隻是在私塾中學過上論語,下論語。據母親講,那時外祖父主要供我的三姨讀書,因我的三姨右手腕殘疾。三姨上課時,母親經常旁聽。母親要幫外祖母做很多家務。因而母親做得一手好針線,同時還會做地裏活。母親曾自豪地講,上下村十八位姑娘,她最能幹。

其實,母親最能幹的是另一件事,她自學了打算盤。我不知她是否幫外祖父理財,但母親對珠算口訣倒背如流,算盤打的可算是爐火純青。雙手十指舞動,算盤珠子也隨之上下跳躍,似有指揮千軍萬馬之勢。她還可用算盤打遊戲。小時,偶爾母親也和我們遊戲一二。但我們從未認真地向母親學習過。而就是這個自學的算盤,奠定了母親一輩子的職業。

母親說,她小時候,外祖父的一位朋友會算命。一天,那位朋友要為我母親算命,並開口就說“這妮兒將來不吃家裏飯”。當時,全屋人愕然,都說他算錯了,算成了三妮兒。因為我三姨一直讀書,並且三姨很漂亮,家裏人一直對三姨寄望很高。三姨雖然一輩子也不錯,後來結婚了一個門當戶對的俊朗的林業局長,而且做了一輩子的優秀教師(總被評為優秀教師)桃李滿天下。但,三姨果然沒有離開過我們那個縣,教書的地方總離家不遠。

土地改革之後,家裏已是家徒四壁。外祖父的共產黨朋友沒有忘記他。其中一位朋友介紹我的那位大舅舅,去一個新開發的城市工作。因為大舅舅有文化。介紹我的母親到政府機關做會計,因為母親會珠算,而且頭腦極清楚。從而,母親離開了家鄉,應驗了那位算命的話:再也沒吃過家裏的飯。母親離家時,僅帶了一隻小黑皮箱,並一直用到我們長大。這隻皮箱還存在我的記憶裏。

                                                     (三)

母親 很能幹。這個能幹顯示在她的工作中和照顧我們的生活中。母親退休後曾說,她做會計一輩子,沒有錯過帳。因為也不敢錯,家庭出身不好,一分一厘都小心謹慎。每次政治運動她都能保全自己,靠得就是個認真。母親工作了三十年,這三十年間,她經曆了“三反”“五反”“鎮壓反革命”“反右”“文化大革命”等政治運動。每個運動都是觸目驚心。別的運動我都沒有記憶,但“文化大革命”時,我已上小學,已經有了記憶。

“文革”初始的一個晚上,母親拿出來一身粉紅色的緞子棉襖和棉褲,讓我和她一起拆開。然後母親又用黑色顏料將漂亮的粉紅色緞子麵染成黑色。我問為什麽,母親說怕紅衛兵抄家。父親是位教師,我也親眼看著父親將他珍藏的名著,辭海付之一炬。果不其然,幾天後,一隊紅衛兵真的到我家來,雖然沒有抄出“封,資,修”,但我家的一個紅花細瓷小碗差點被當場摔掉。幸好,那個帶隊的紅衛兵是我的好朋友,因為我們經常換讀小人書。她年長我幾歲,已經在上初中,兩家住很近。她很照顧我的說:“這個碗是四舊的東西,你把它摔了吧,別用了”,說完帶著人走了。真的是好朋友,我好感激她,不知我那位好朋友現在哪裏。後來我一直放著那隻碗。結婚時,我把它帶到了我的小家。出國時,先生還把它帶了出來。結果在一次搬家中給丟掉了,很是惋惜。

那時,母親每天回家都會教導我們不要亂說話(父親也是如此),不要到處亂跑。那時我很怕看到戴高帽遊街的小腳老太太,因為我的外祖母就是一位小腳老太太。母親曾帶我秘密地回老家探望她。解放後,我的外祖母一直是和我的二舅舅一起生活。二舅舅是我外祖父孩子中最爭氣的一位。二舅舅最小,讀書最好,是解放後的大學生。大學畢業後一直教書。但,文革開始後,外祖母因為是地主分子,不能在城裏“享福”,而被遣返鄉下。那天回去看外祖母是在一個冬日。進村時,母親還害怕別人看見我們。記得外祖母一人住在一間房子裏,後麵是一個院子。屋裏,院裏都空無一物,冬日的陽光也顯得清冷。母親說,那個房子是外祖父去世前住的。臨走,離開時,看著那荒蕪的農莊,我很難與外祖父家當年車水馬龍的景象連在一起。

                                                    (四)

母親很節儉。她是會計,父親是教師,我們姐弟三人。按理講,經濟條件應該不是太壞。但是,由於父母雙方都有上學的弟妹,和老人要照顧,生活上也常出現捉襟見肘之時。加之當時的國家也是困難重重。國不富,家豈能有。當時母親真的是想盡一切辦法讓我們不挨餓,不受凍。記得自然災害時,母親在離我家不遠的地邊,開了一小片地,種紅蘿卜。蘿卜長的極好,那盎然翠綠的葉子,紅的透明的身子,增加了我童年的喜悅。我和母親一起拔蘿卜時的歡欣,仍依稀在目。母親每天上班前,將蘿卜煮好,放在爐邊,我們姐弟可在餓時分吃。那時我還沒有上小學,把大的紅蘿卜給弟弟吃,小的留給自己,但心裏卻覺得委屈。豈不知媽媽卻因吃野菜,結果全身水腫,而差點送了性命。那野菜的名字叫“灰灰菜”。據母親講,當時有錢也買不到東西。

我的父母親有很多家鄉的親戚朋友。記得“文革”那些年和“文革”剛結束的那些年,我家幾乎每日都會有客人。可能是由於農村那時更窮吧。每次客人來時總會帶來一些家鄉的柿餅,紅薯。母親總會對客人誇獎一番,還是老家的紅薯好吃,老家的柿餅甜。然後這些客人們就會在我們家小住幾天。因而每個月,母親計算著花錢時,都會把這筆預算放進去。記得當時我的祖母(我父親的母親),總是誇獎我母親,無論經濟有多困難,都會把家裏安排的很好。但是我和妹妹卻並不喜歡那麽多客人,因為家裏隻有四張床,兩個房間。每次來客人,我們家人都要擠在一起睡,很是不方便。雖然如此,母親總是告訴我們,要善待客人,因為他們生活更不易。有一天,母親居然買了兩隻很大的碗,她稱為“大樓碗”(我也不知是不是這個“樓”字),專門給客人用。母親說,我們用的碗小,客人吃完一碗時,不好意思再盛第二碗。從此客人來時,就有了專用碗。這一點,我想母親完全秉承了外祖父的血脈。

                                                        

其實母親在性格上,很多也秉承了外祖父。母親常說的一句話是“沒事不惹事,有事不怕事”。生活中確實如此,母親是我家的頂梁柱。我的父親從小生活優渥,一介書生,遇到事情時,會一籌莫展,沒有母親有主張,也沒有母親剛毅。母親雖讀書不多,但寫出文章條理分明,有理有據。記得有一次妹妹在外麵惹禍,讓我那還未過門的妹夫打了一位撥弄是非的人。其實,當時也是雙方打架,我那英俊高大的妹夫自然沾光。結果對方狀告妹妹及妹夫。母親得知,一邊痛斥妹妹,一邊挑燈夜書,將事實的前後陳述清楚,勇敢辯駁,最後化險為夷,保護了妹妹和妹夫。還有一次是弟弟惹禍,因為別人做了錯事,殃及了弟弟。弟弟年少,講哥們義氣,結果險吃官司。弟弟是家中的唯一男孩,是母親的心肝寶貝。但在等待處理難熬的時間裏,母親卻顯得比父親鎮靜,理智,直至弟弟安全回家。

從我記事起,母親和我們在一起的時間比父親多,因為父親教書的地方遠。特別是在“文革”的那些年,父親又因為曆史問題住“牛棚”。父親的曆史問題是在“反右”運動中留下的。父親不是“右派分子,但反右時,他在一個學校做校長。在一次給全校老師講話時,他說了一句“教師要像一隻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因而惹禍上身。文革時又老帳新算,加上出身不好,父親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寫檢查上了。母親從未埋怨過父親。“文革”父親住牛棚時,趕上冬至。母親做好餃子,用鐵飯盒裝著,毛巾包著(那時沒有保溫杯),讓我姐弟三人去給父親送餃子。我們做一段公車,還要再步行很遠,才到郊區父親的“牛棚”。那年冬天特別冷。

有一天晚上,父親回來了。把我們姐弟三人叫到到身邊,問我們願不願意同他回農村種田,我們姐弟異口同聲地說願意。父親很是感動,接著說,他隻是想試試我們,看我們願不願意吃苦。其實,他已被“解放”了,沒問題了,不用再住“牛棚”了,可以繼續教書了。當天晚上,我們全家真的是喜從天降。這樣的喜樂,現在的孩子們可能不會理解。這都是由於有一位好母親,才支撐了一個好的家。我記得,當時我們的隔壁鄰居,家庭情況和我們相仿。但是,他們的母親不喜歡父親,女兒還去學校揭發父親。真不知他們的父親是怎樣熬過來的。

後來,隨著“文革”的結束,隨著國家的蒸蒸日上,日子好過了。母親在退休年齡準時退休。父親則一直教書,退休後還被返聘,直至突然因腦溢血去世。在整理父親的遺物中,我們又看到了父親當年寫的檢查。父親可能是想留著以往的資料,以便再有政治運動時,作再寫檢查時的底稿借鑒。

父親再也不用寫檢查了。他這隻蠟燭已經燃盡,但是,蠟燭的滴滴淚痕還點點猶存。不知他照亮了多少人,至少他在三尺講台奉獻了一生,從青絲到白頭,何錯之有。希望那個時代,隨著老一代人的去世,不要再回來了。

現在想起父親要回鄉務農的事,我都不禁莞爾。我那肩不能擔,手不能提的父親,何時學過務農。兩隻手除了右手中指上麵因常年執筆留有繭子外,其餘皆寫著“無用”。即使回鄉,操鋤者,也肯定是母親外加我們姐弟。

                                                        

母親退休後,曾經照顧過我年邁的祖母,和重病的叔叔。後來主要是照顧孫輩。父親去世時,母親居然還寫了一首詩予以悼念。也就是從那時,母親才開始有白發。父親漂亮儒雅,是母親一輩子的驕傲,而母親的聰慧能幹則是我們全家人的依賴。以至於我那長相還算周正的兒子第一次給我介紹他的女朋友時居然說:是姥姥級別的。

母親幹事情總是很好。她種的菊花絕對在秋天迎風搖曳,花團錦簇爭得幾分秋色。她種的朝天椒,絕對是昂首挺立,其辣無比,是我父親的最愛。她養的小狗,小貓是孩子們最好的童年夥伴。她還把黃河大鯉魚,炸成許多黃焦鬆軟的大魚塊,讓孩子們當饅頭吃。至今我還十分想念那連餐館都不易買到的美食。當聽說哪一位懷孕的人做了人工流產時,她還會惋惜地說:唉,毀了多少人民子弟兵。

母親在晚年患了腦中風,但當身體恢複的能以行走時,她每天都堅持在屋內散步,並計算時間。這個習慣一直持續到她去世的前一年。那時,她因二次中風而完全臥床不起。我回去看望母親時,她在醫院裏,已經失語,不能交談 。但她頭腦仍很清醒,會用眼神和頭勢表達意願。

因為職業關係,我很能理解病人的心願,更能理解母親的心願。在那年休假陪伴母親的頭幾天,我每天都扶母親在床上坐起來。我告訴她,我們共同努力,目標是能夠坐上輪椅,再看一眼外麵的世界,哪怕一次就好,結果以母親咳嗽而放棄。看著她那痛苦而又不能言的狀況,我告訴科主任,如果母親再出現危急情況,不要搶救了。我想如果她會講話或會書寫,她可能也想解脫這樣的痛苦。休假結束,臨別時,母親在睡覺。我輕輕吻了她的臉頰,一轉身,淚水奪眶而出。那是我和母親的吻別,那種感覺刻骨銘心,永世難忘。

去年,四月二十六日,似乎有心靈感應。一早,我正在去中國領館拿回國的簽證,在路途中接到妹妹的電話,母親不行了。此時我沒有多餘的話要問,也沒有流淚。因為,母親解脫了。她是在差五分鍾午夜十二點時走的。母親又選擇了半夜“子時”。

母親的一生像那個時代每一位女性一樣,既平凡又偉大,以最樸素的良知與道德,為家庭為社會做了她能做的一切。像一株小草,曆盡風雨仍堅韌不拔,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她沒有驚天動地的誓言,也沒有可歌可泣的事跡,但卻是社會構架中最安定的一塊石,最可靠的一塊磚。社會由於有千千萬萬這樣的女性而和諧,家庭由於有這樣的母親而幸福。在母親去世一周年之際,以此文作為祭拜。

母親,走好。

 

來時夜幕沉沉

走時沉沉夜幕

月明星稀

又開始一個人的旅程

 

您從哪裏來

又到哪裏去

來時的道路可還記得

走時的故事可理的清

 

八十六年的書頁翻的不易

字裏行間已寫就春夏秋冬

 

拍拍往日的世塵

緊緊禦寒的衣扣

 

母親

走好

腳步不要太匆匆

見到父親問個安

來世再相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