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餮世家

這是一個記錄饕公饕婆吃遍全球幸福生活的博客。
正文

閩西南土樓之:福裕樓

(2015-09-10 01:50:17) 下一個
福裕樓分為前麵廳口,中間的中樓部分,和後麵的後樓。後樓一共有9開間,被分隔成3個單元,每單元3開間,各設一道樓梯上下。中間的房子是老三的房子,因為客家人的老人是和最小的兒子一起住。三個樓體單元在底層是相通的,有門相隔,但是樓上都是分離不通的。在底層樓梯底下是林家埋放樓裏新生兒胎盤的地方,用這種風俗來寄托葉落歸根的美好願望,希望子孫後代不論走多遠,當了多大的官都不會忘掉自己的根是自土樓。福裕樓的旅遊開發的比較全麵,開設了常隸客棧提供住宿和餐飲服務。我們第二天的早飯就是被領到這裏吃的。wpid-IMG_2239-2014-01-13-21-39.jpg富裕樓的天井布置得很精致,綠樹叢蔭下一張張飯桌,很舒適的感覺。早飯是很經典的福建風格:大米粥就各種閩南小菜wpid-IMG_2240-2014-01-13-21-39.jpg護法最喜的是那碗晶瑩剔透的大米粥,顆顆圓潤飽滿,香糯可口,不知道人家是怎麽熬得。特別拍了張照片帶回去給老爸學習一下。wpid-IMG_2241-2014-01-13-21-39.jpg到了吃午飯的時間,導遊又把我們帶到這裏了。逛了一上午,肚皮是有些咕咕叫了,掌門也顧不上抱怨了,選了個安靜的桌子就專心看菜單了。點了梅菜扣肉,半個土雞湯,一份蔬菜,兩碗米飯,一瓶啤酒,竟然花了200 多。 土雞沒燉爛,扣肉味道很一般。掌門很失望。wpid-土家菜-2014-01-13-21-39.jpg吃完後,我們兩個就到後院的常隸客棧的客房去參觀了。看得出房間經過重新裝修,順應了國外青年旅社的風格。木質樓梯吱吱呀呀的。每層樓的客房外都有一個小小的公共區域,放了些書籍,也提供收費的無限網絡服務。樓裏有很多接線板,明線拖來拖去的,看來樓裏的防火隱患還是很多的,沒有防火通道,沒有滅火設備。做為自住的話還湊活。可是開門作生意就顯得太不負責了,沒有公共安全意識。不知道工商局是怎麽發給他們營業證的。住宿2住宿1作為土樓旅遊業開發最成功的福裕樓,雖然旅遊外表看上去搞得轟轟烈烈,硬件已經能和國際接軌,但是這些軟性的管理細則還是差的很遠的。從福裕樓出來我們順便去遠眺了一下北鬥七星土樓群。 北鬥七星- 七星八鬥- 七園八方。相傳在四百多年前,河坑還是一片荒無人煙的地方,張氏先民在不斷的遷徙中被這裏的山水風光所吸引,就在這裏安營紮寨建起一座座的土樓,都是單圈樓。現在這個村子裏的人都是姓張的後代,從最早的有400多年曆史,到最年輕的隻有五十多年的土樓穿插並立。聽說1960年村子裏的人還能集資建土樓呢。村民們主要是靠種茶樹和果樹為生。從獅子山的觀景台望出去,7座明清時期建造的方形土樓和7座近代建造的圓形土樓構成兩組地上“北鬥七星”的星象奇觀。七星1七星2七星3從獅子山下來,我們就到北鬥七星土樓群的張家村裏轉了一下。下山獅子山還是有點徒的。晾曬筍幹筍幹1陽照樓前麵的池塘。池塘2充滿生活氣息的方樓。池塘1這位七十多歲的老太每天上山打理自家的自留地,背著竹子下山回家。5從張家村出來,我們的永定土樓行程就正式結束了。總結一下,做為有著幾百年曆史的土樓建築,特別是至今為止,這些土樓還是當地老百姓繁衍生息的居家場所,是值得我們不遠萬裏來體驗經曆一下的。但是越來越濃的商業化氣息讓永定這片曾經的世外桃園已成往事和回憶,讓人不免感到痛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