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加坡的教育(4/12)

(2010-08-21 00:47:27) 下一個

 開心的中學生活德明政府中學

    新加坡的教育體製:

新加坡的教育體製非常複雜,它的基礎體製是基於英國的教育體製,但由於新加坡自己本身的獨特性(華人74.2%,馬來人13.4%,印度人9.2%,歐洲和阿拉伯等其他種族人3.2%),所以形成了它自己獨有的教育體製,可以說是兼具了東西方文化的長處,再有就是政府對教育的投資,而且這個投資是全方位的。這裏基礎教育的語言為英語,每個孩子還必須上自己的母語課,所以,所有的孩子在1718歲中學畢業的時候,都基本掌握了兩門語言。

一般新加坡教育可分三至四個階段。六年小學教育對國民是強製性的,在修完四至五年的中學課程,可選讀理工學院(~五年),或初院或高中(~三年)。其後半數能升上大學。新加坡中小學、初院/高中的畢業統考--即小學離校考試 (PSLE), 劍橋普通水準會考(GCE 'O' Level)及劍橋高級水準會考 (GCEALevel)--是製度中重要的衡量尺標,其會考成績能直接影響升學能力。

新加坡中小學一般採用半天製,與中國製度相比,課堂課沒有那麽繁忙。初級學院、大專和理工學院則沿用開放全日製。

小學(1年級 - 6年級)(7-12歲)

Primary Schools(6 Years)

小學畢業會考 (PSLE)

 

 

特殊/快捷課程(4年製)(13-16歲)

Special/Express Course (4-years)

普通學術 (5年製)(13-17歲)/

普通技術課程(4年製)(13-16歲)

Normal Academic(5 years)/

Normal Technical Course(4 Years)

劍橋N水準考試(GCE 'N' Level16/17

 

普通學術課程(中學五年級)

 

劍橋普通文憑考試GCE 'O' Level

 

初級學院(2年製)/高級中學(3年製)(大學預備課程)(17-18歲)

Junior Colleges/Centralised Institute(Pre-University)

劍橋高級文憑考試GCE'A' Level

理工學院(文憑課程,3年製)(17-19歲)

Polytechnics(

Diploma 3 years)

工藝教育學院(ITE,證書課程)(18-19歲)

Instution of Technical Education(1-2 years)

大學3-4年本科(Universities 3-4 years for Undergraduates)

19-22歲)

這裏中學課程分為四種:

  • 特別課程:4年製課程,學生可以修讀高級母語,高級母語和英語兩者之一可以為第一語文。

  • 快捷課程:4年製課程,學生隻能修讀快捷母語課程,其他課程與特別課程相同,英語為第一語文。

  • 普通學術課程:5年製課程,學生在第四年參加劍橋N水準考試,通過後可以修讀第五年的課程,然後與特殊/快捷課程學生一起參加劍橋普通文憑考試。

  • 普通技術課程:4/5年製課程,學生有2門主課,英語和數學,第四年參加劍橋N水準考試,大多數學生在N水準考試後不再修讀第五年課程,而直接進入技術學院。

新加坡大部分學生修讀快捷課程,小部分學生修讀特別課程,還有大約30%修讀普通學術或普通技術課程。新加坡的中學分為自主中學(Independent)、自治中學(Autonomous)和政府中學三種。其中自治和政府中學的學費統一由教育部規定,自主中學可以自定學費,一般要比普通中學的學費貴出許多,教育質量也比較好。新加坡政府從1992年起每年發布中學排行榜,根據每所學校劍橋普通文憑考試的成績,排出先後。沒有參加小學畢業會考的外國學生在報考排名前30所的學校之前,必須先參加由新加坡教育部主辦的智商測試,通過後才可以報考這些學校。但是至於是否接受申請的學生,則由各學校自行決定

    學校介紹 

校名

德明的校名取自於“大學篇”(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校徽

(The School Crest)

德明的校徽是由已故第一任校長陳人浩先生設計的,校徽內的“德明”兩字由篆體構成,是陳人浩先生的筆墨。篆書已有兩千年的曆史,象征德明之校風沿襲傳統,根基穩固,內中之紅色象征熱情和進取,外圍之黃色象征和平和高貴。圓形圖型代表圓滿,象征世界大同之追求,其涵義取自禮記大同篇:“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學校的使命( The School Misson)

充分發掘學生潛能,使他們成為一個“關懷、服務、領導”社會的國民。

學校的願景(The School Vision

心係祖國,放眼世界

學校的校訓(The School Motto

誠信勇忠。(HonestyTrustworthinessMoral CourageLoyalty

         注冊登記--德明的第一天

學校的通知書上要求,女兒第一天報道時家長必須陪同。那是200212,德明給我的第一印象好像是一間台灣的中學,學校的建築是標準的中國園林式建築,假山,潺潺流水,不時抬頭可以看見一些古代聖賢的名言,宋代文學家範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就篆刻在他們學校大廳的上端,再有就是各種名人的筆墨,再加上學校華樂團那些身穿校服的學生(德明的校服是白衣藍裙,有點五四青年的味道),真的有些讓人似乎時光倒流回到五四運動時的中國,或是好像處於某部電影裏的場景裏。

女兒和我一進入學校,就有一個學生模樣的孩子非常熱情地上來打招呼,告訴我們今天的行程,引導我們去查女兒的班級,並叮囑我們別耽誤了迎新大會的時間。這些小向導都是學校的高年級的學生,一路上都得到這些小向導的幫助,我和女兒才到了指定的地方辦理注冊登記手續。女兒很新奇地看著自己的學校,開始時還不敢說話,可是當她看到為她登記注冊的男孩,那個男孩應該也就是二年級的學生,大概是剛剛做這個工作,個頭又小,所以有些笨手笨腳的樣子,女兒看到他的樣子,就笑出聲來,我在旁邊用眼神對她說,不可以這樣,女兒停止了笑,主動幫助那個男孩找出相關的資料,這樣我們的注冊就算結束了。

在學校的迎新大會上,校長用英文和華文恭喜所有的學生成為德明大家庭的一分子,並對家長說,女兒能進德明,是家長的驕傲,也是,在新加坡的東部,德明可以說是最好的中學了。接下來一位老師宣布接下來的三天學校為新生準備了迎新活動,女兒聽得津津有味,我看到手上的材料卻看不太明白有什麽節目。這位老師叮囑家長,學校將在迎新的最後一天晚上舉行篝火晚會,大約在10點左右的時候結束,要求家長到時來接孩子回家。

那天有好幾位老師在迎新大會上發言。有一位老師說的話,我記得特別清楚,她說,孩子從小學到中學,是一個很大的轉換,家長會時常感覺到,原來挺聽話的孩子突然變得和以前不一樣了,時常還會與家長頂嘴。其實,這是因為這個年紀的孩子已經開始長大了,他們已經開始分析,這就是所謂的“叛逆期”,這位老師說,其實,這個時候的家長就應該要改變以前的做法,要更經常地與孩子溝通,把他們當作朋友,有時也要容許他們犯錯,因為那是孩子成長中必須學習的功課。

         開學的第一周迎新活動

接下來的幾天,女兒每天回到家都是興奮得嘴不停,給我講她當天在學校的見聞,那幾天,學校為新生安排了許多的活動,這些迎新活動的目的是讓剛剛進入中學的新生盡快互相認識,盡快熟悉校園並適應新的中學生活。學校還特意為安排高年級的班級和一年級的班級結為姐妹班,讓師姐、師兄帶師妹、師弟。新加坡的中學,每個學生都必須參加課外活動(CCA),學生必須在開學的前兩三周,定下要參加哪個CCA。也是由於這個原因,三天的迎新活動,學校的所有課外活動小組都使出大絕招,目的就是吸引新會員,學校的CCA真是五花八門,大致有三類的CCA

運動和遊戲

藝術表演

團隊組織

1.射擊俱樂部

2.羽毛球

3.籃球

4.乒乓球

5.排球

6.武術

1.京劇(中文)

2.華族舞蹈

3.話劇(中英文各有)

4.華樂團

5.合唱團

 

1.童軍團及女子童軍團

2.聖約翰救護隊

3.全國學生警察

 

女兒對聖約翰救護隊印象頗為深刻,她回家後向我描述了救護隊模擬救人的場景:房間裏著火了,幾個女孩逃生到大約2層樓高涼台上,幾個體格比較健壯的救護人員就開始搭人網,目的接住從樓上跳下逃生的女孩。她說,一個小個子的女孩跳下來了,下麵的男孩還好,後來上來了一個胖胖的女孩跳下,那些男孩全都倒在護墊上了,把我也給笑的前仰後合的。女兒說,她也去跳了,還好,下麵的救護人員都很穩的接到她了。在二周的考慮之後,女兒選擇了華族舞蹈。女兒小的時候就喜歡舞蹈,在北京的時候就已經拿到了北京舞蹈學院的芭蕾舞爾基的證書了,來到新加坡後,因太多的壓力沒有繼續學芭蕾課,所以她選擇舞蹈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那三天對女兒來說,大概是一個新生活的開始。第三天的晚上我接女兒,在公車上恰巧遇到女兒同班同學的母親,我們聊天時,她也說,這幾天,她的女兒每天都特別的興奮,晚上都睡不著覺,她的家住的比較遠,可是孩子堅持要報德明,看樣子每個學生都是一樣的興奮。當我們接到孩子時,孩子們都已經在和其他的同學很熟悉地說再見了。這短短的三天,女兒好像變了一個人,原本在小學時的不開心以及不合群的毛病,好像一下都不見了,我看到了一個自信、開朗、活潑、積極向上的女孩,這讓我初次見識到了新加坡中學的魅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