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讀《初戀》想到的點點滴滴 (2009年)

(2017-07-09 01:26:04) 下一個

 (這是一個跟貼,為自己做個保留)  

讀《初戀》想到的點點滴滴

讀嶽先生的小說和這樓裏朋友們的回貼都讓我深受感動和啟發!作者借那個時代的“初戀”故事來回顧和反思那場運動那段曆史的時候,有著敏銳的目光深刻的批判,犀利的文筆和正確的判斷!

讀《初戀》心中有一種深沉的疼痛,但一時又說不清這恩怨情恨的是非曲折。這是我們這一代人太熟悉的生活和故事,不覺得有什麽“特別傳奇”,但真正懂得真正理解這段生活的人已經越來越少,包括我們自己在回望的時候在解釋的時候都會越來越顧此失彼虛無飄渺,而比我們年輕若幹年和我們的下一代人,聽這樣的故事大概就像聽中世紀的故事差不多。他們不理解而我們自己就真正理解嗎?我常常很懷疑自己。

看到任兄寫:“……‘初戀’是對異性的初戀,也是對信仰的初戀。” 很是同意。這讓我似乎明白了自己為什麽那麽痛。都說愛情是永恒的話題,把這個話題放到那個特殊的年代裏就必然的更加複雜和怪異起來,更加不能隨意的一概而論隨意的亂扣帽子。

這個故事是男主人翁敘述的,這讓我們能清晰細膩起伏婉轉地的感受到他的情感脈絡,他那倍受煎熬的愛意柔情能喚醒我們年輕的記憶。但女主人翁的情感心路給我們的感受是間接而模糊的,盡管如此,對這位“臉上貼著‘紅字’的‘賤民’”(菱姐語) ,還是讓我深感熟悉和同情。

這是一個沒有路的女人,她的世界是冰冷的,沒有安全感的,然而她還是要極力地尋求光明和溫暖,而實質上是在尋一條活路。(當時的她不可能看到她實際上是無論如何都沒有出路的,而今天的我們可以看到了。) 她把自己的“初戀”--- 對愛情對信仰的全部真情都放在了一個人身上,她把他看作“盧嘉川”、“江華”式的人物,她的信物(鐮刀) 她的躊躇(遲遲不發的信) 是一脈相承的,最後毀了她的恰是她的“初戀”--- 愛和信仰!

他愛她嗎?這位充滿了英雄主義毅然又絕然的黨員,可以被推薦上大學,前程遠大又沉浸在愛情哀怨中的男孩,對女孩生活和精神的重負,對她的恐懼和希冀似乎寞然又無知,也許至今都不明白:所有的希望都破滅,所有的道路都截斷是一種怎樣的命運遭際?!

既然說到愛情,今天的我們應該比當年成熟許多。應該看到愛情的一部分---性在一個禁欲扭曲又缺乏普及教育的時代,在理解和表述上是障礙重重的,也就是男女在這個問題的感受是有先後有差異的。這就造成了在實質上男女之間的互相不了解和不理解,所以很可能男孩的哀怨和女孩的無辜是一種青春的無知和誤會。比如男孩會把性看得很正常和自然,因為他的身體在自然醒來,而女孩在沒被喚醒之前,會把擁抱看成一條警戒線,過線則大逆不道。而小說中的女孩也許她的鐮刀她遠遠的思念和關注就是她愛的全部,她真的還沒有想到更多,而初戀不給她更多的時間和機會……

再說“自尊”,我覺得從人性平等的角度講,在愛情的層麵上不管是保爾還是冬尼婭;不管是牛虻還是瓊瑪;不管是他還是她,自尊和尊重是共同的互相的;愛的追求與拒絕的權力也是自由的平等的,並不存在誰比誰更有決定權更高貴。

對不起!說歪了樓了,我隻是希望不要簡單化的對待愛情這個人類大難題。

2009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