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壓力如何影響大腦,以及非侵入性大腦刺激可以起到什麽作用

(2025-08-19 23:00:36) 下一個

在受控條件下可靠地誘導急性應激仍然是科學研究中的一大挑戰。找到既能可靠地引發應激,又能保持生態有效性的範式並非易事。

多特蒙德萊布尼茨工作環境研究中心(IfADo)的一個研究小組調查了急性心理壓力如何影響大腦和植物生理,以及非侵入性腦刺激是否能夠減少與壓力相關的工作記憶障礙。他們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臨床與健康心理學雜誌》上的兩篇文章中。

為了有針對性地引發壓力,研究小組應用了專門開發的厭惡視頻範式 (AVP) 來引發工作記憶表現缺陷,並使用非侵入性腦刺激技術來挽救它們。

失去平衡:壓力如何改變大腦功能
作為第一項研究的一部分,研究人員播放了情緒激動的視頻片段,以誘發急性應激。參與者主觀報告稱焦慮和負麵情緒有所增加。神經生理和生理應激反應也顯著增強,唾液皮質醇水平升高和心率變異性降低就是明證。腦電圖測量也顯示大腦活動發生了改變。

“我們的分析表明,自上而下的控製減弱,自下而上的處理增強,”IfADo 神經調節小組的研究員 Sumit Roy 解釋道。 “在這種狀態下,有意識的、以目標為導向的思想和行動控製會受損,而對感官刺激和衝動反應的處理則會增強。”

“其結果是:對顯著刺激的敏感性增加,注意力難以集中,衝動控製和決策問題也隨之出現,這些都是壓力的典型特征。”此外,它還導致在該範式之後進行的工作記憶任務中斷。

非侵入性腦刺激可增強記憶力
在實驗中,參與者在壓力誘導後立即被要求執行一項測試工作記憶表現的任務。為此,參與者需要注意一係列字母,當出現與序列中兩步、三步或四步之前出現的字母相同的字母時,參與者必須按下按鈕。

為了減少壓力對參與者記憶表現的影響,研究人員比較了經顱直流電刺激(tDCS)對兩個前額葉區域的影響,即左背外側前額葉皮質(dlPFC)和腹內側前額葉皮質(vmPFC),這兩個區域分別與工作記憶和情緒調節有關。

刺激腹側前額葉皮質(vmPFC,負責情緒調節和評估的大腦區域)的效果最為顯著。參與者能夠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完成記憶任務,皮質醇的釋放也減少了。這些發現發表在第二項研究中。

因此,結果表明,通過經顱直流電刺激有針對性地調節 vmPFC 有可能穩定壓力下的控製過程並減少神經生理壓力反應。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5-08-stress-affects-brain-invasive.html?utm_source=nwletter&utm_medium=email&utm_campaign=daily-nwletter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