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綴

定格瞬間 記錄心情
個人資料
點綴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那種緬懷,至真至誠——看電影《青山翠穀》(How Green Was My Valley)

(2013-12-02 15:16:30) 下一個






那種緬懷,至真至誠
——看電影《青山翠穀》(How Green Was My Valley
 
 
青山翠穀,一個非常詩情畫意的電影名字,雖然其中的故事與這個名字的意境大相徑庭,但是看過這部電影,你不能不說這個譯名真的是太生動,太有用意了。它既符合英文原名的直白與寓意,又十分的藝術,很有畫麵感。對影片的故事來說,這種命名是最不可思議的反轉與升華,有一種事半功倍的妙不可言。讓人不能不佩服為這部電影取名字的人,其用心是何等的良苦,又是何等的才華獨具。他們用巧妙的才思,形象地還原了“畫龍點睛”的真實與神奇。
 
在奧斯卡的85年曆史中,這部影片的故事可說是獨樹一幟,非常另類。因為這裏麵沒有英雄救美的壯烈,也沒有男歡女愛的浪漫,更沒有英雄主義的弘揚,或是悲天憫人的情調。凡是好萊塢電影中常有的元素,這部影片裏都沒有,或者說根本就沒有去刻意強調之。這部電影講述的就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故事,一個煤礦工人之家的日常生活。時間是十九世紀末期,地點是英國威爾士南部的一個礦區小鎮。礦工摩根(Morgan)與他的妻子,六個兒子還有一個女兒生活在那裏。除了他的女兒沒有當礦工,他的五個大的兒子,還有後來長大的小兒子休都與他一樣,都是煤礦裏的工人。
 
因此,這是一部描寫英國煤礦工人的實際生活的影片。這樣的影片能夠在強片如林的奧斯卡爭奪戰中獨占鼇頭,一舉拿下第14屆(1942年)奧斯卡的五項主要桂冠,就說明這部影片具有不俗的實力,它得到了眼光甚高的奧斯卡評委們的青睞與認可。72年後的今天,當這部影片再次進入人們的視線時,它依然還是那樣的質樸淳厚,熠熠生輝,令人無法不被它的巨大魅力所感染。這個事實也說明,當年評委們的判斷是正確無誤的,這部影片的確是一部貨真價實的藝術家佳作,它的價值不因為歲月的磨礪而有絲毫的貶損。
 
電影以摩根的小兒子休的旁白開始,以休的視角,講述了這個小男孩從10歲到16歲時,他眼睛裏看到的事情。電影的主要人物是摩根,休,還有摩根的女兒,摩根的妻子,以及小鎮教堂的牧師等。導演很吝嗇,休的五個哥哥都沒有特寫鏡頭,雖然他們也很重要,是劇中不能缺少的角色。但這也不影響劇情的推進和演變,畢竟他們的中遠景也很多。他們當中,有一個死於礦井事故,其餘四個最後都離鄉遠去了。有的去了北美,有的去了新西蘭,在異國他鄉謀生。隻有小兒子休長大後甘願留在父母的身邊,像他的父兄一樣到井下當了一名礦工。
 
影片的引人之處在於,它讓觀眾直觀了那個年代英國煤礦工人的勞動和生活的情形。雖然這還僅僅是一種藝術作品範疇內的展現,但是至少也是讓人們領略了其中的一些真貌。比如,他們在井下的勞作,完全是靠人手與體力。他們滿麵煤塵,非常辛苦。下班時,礦上也沒有淋浴間可供他們清除身上和頭發裏的煤屑,而是要回到家裏,靠著家裏的女人們預先燒好的熱水清洗,一盆一盆地換著水,最後也隻能是大致上地洗淨了。
 
清洗後,他們換上幹淨的衣服,該進餐了。摩根率領六個兒子在餐桌前站立,當在廚房忙碌的母親和女兒都到齊了後才一起坐下,接著是虔誠地謝飯禱告,之後才是正式的開始進餐。餐盤裏不僅有蔬菜,餐桌上還有大塊的脊肉,或是羊腿,羊肩肉,都是父親親自操刀,將肉切割到每一個盤子裏,再分發給每一個子女。此時休的旁白很幽默,他說:“我們在吃飯的時候從來都不說話,因為有好吃的時候,誰還顧得上說話呢!”
 
影片開始時,就是礦工們領取工錢的鏡頭。收工了,工人們從礦井中出來,拖著疲累的身軀,在一個小窗口前排隊領取工錢。摩根的工錢是37先令,摩根的大兒子,二兒子的工錢,跟他們的父親一樣,也分別都是37先令。三兒子和四兒子的工錢,分別是25先令。五兒子還小,工錢隻有110先令。看來摩根父子的收入,也代表了礦上的工錢標準。熟練工人的最高工錢也就是37先令,年輕的工人則是110先令,或是就隻是幾先令。用現時的標準來衡量這工錢,自然是少得可憐,可是在當時應該是不少的一份收入。所以領取工錢的那一瞬間,礦工們還是很興奮的。由於付出了,他們收到了應得的報酬,他們的喜悅是可想而知的。
 
摩根家的規矩令人忍俊不禁,看到礦工們下班了,摩根的女兒便搬來一張小凳子放到家門口小院子的門旁,母親坐在小凳子上,把圍在腰間的白色大圍裙由下擺處兜起來,摩根和五個兒子魚貫而入時,便把他們剛剛領到的工錢依次扔進那個圍裙裏。可見,這是摩根家的家風,也說明摩根和他的妻子持家有方,兒子們被教育得很好,有家的觀念,知道要孝敬父母,要承擔起家養的責任。
 
盡管等到坐到餐桌前時,早已是饑腸轆轆了,可是摩根不開始進食,兒子們是不敢先去拿取麵包的。如果有誰忘記了,摩根馬上就會用餐刀擊打他的手背。盡管摩根是一個嚴厲的父親,是真正的一家之主,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家長。可是全家人都尊敬他,聽他的話,不敢有半點違逆行為。因此,這又是一個有著傳統精神的祥和之家,父嚴母慈子孝,歡聚一堂,其樂融融。
 
飯後,還有一個小高潮,那是兒子們最高興的時刻,父親把錢匣子壁爐的台子上拿下來,坐在客廳的小桌子邊上,母親站立在一側,夫妻倆開始鄭重其事地給每個兒子發零用錢了。當礦工的五個兒子們拿到錢後,趕忙都出門去喝酒或是去打牌消遣了。小兒子休看著哥哥們都拿到了錢,他站立在那裏不動,望著父親,眼睛裏充滿了渴望的神情。
 
這時父母也發現了休在那裏殷殷地盼望著,夫妻倆對視一笑,父親又打開錢匣子給了小兒子一個便士。休連忙上前,滿臉喜色地接過父親遞過來的錢,連聲說:謝謝爸爸!一轉身就跑到了街上去,他要去小鎮上雜貨店去買糖吃。可是路過教堂時,他趕忙放慢了腳步,回身向教堂行注目禮。他說父親告訴他路過教堂時要肅靜,要尊敬教堂是父親給他的第一個教導。
 
雖然當礦工不易,十分勞苦,收入又很有限,可是他們卻沒覺得有什麽不妥。他們憑勞動吃飯,衣食住的最基本需求還是能夠得到保障的。他們有嫁有娶,養兒育女,快樂地生活著。然而,沒有想到的是,因為經濟衰退,勞資關係緊張,他們這種安貧樂天的平靜生活,到底還是被無情地破壞了。
 
由於附近的鋼鐵廠倒閉,大量的失業工人湧入了煤礦。如此一來,勞動力供大於求,煤礦主開始消減礦工的工錢。這引起了礦工的憤怒,他們與礦主談判無果,便開始了罷工,並成立了工會。因為礦主很強硬,工人們的罷工變成一種曠日持久的僵局,由此也造成了工人間的嚴重分裂。摩根是老礦工,他寧願與礦主不斷地談判,也不讚成罷工。摩根在家裏成了兒子的對立麵,兒子們都讚成罷工。在礦上,摩根也是少數,遭到了很多人的抵製,甚至是暴力相向。
 
摩根很鬱悶。他在礦上幹了幾十年,他熱愛這份工作,離不開這個煤礦,對它的感情很深。可是他卻被許多礦工當成了敵人,這讓他很難過,他做夢都沒有想過一向安穩平靜的生活,現在卻變得如此的不安寧。很多人不得不離開了礦區,被迫到外麵的世界去另尋出路。摩根的四個兒子也先後出走了,現在摩根的家已經不是往昔的那個大家庭了,再也沒有了那種熱鬧與快樂氣氛了。
 
繼摩根的長子死於礦難後,摩根自己也被一次事故奪去了性命。摩根的唯一女兒嫁給了礦主的兒子,婚後卻不幸福。摩根家在工業文明到來之前的劇烈產痛中,沒有熬過去,凋零了,瓦解了,支離破碎了。隻有小兒子休還生活在那裏,不過50年後,休還是告別了故鄉,去到了別處生活。一個好端端的大家庭,就這麽的散了,讓人們為這個家庭著實惋惜。一座煤礦成就了這個家庭,使他們有工作,有收入,衣食無憂,闔家幸福。然而還是這個煤礦,最終卻成為了摧毀這個家庭的直接推手,在市場的激烈競爭中,被犧牲掉的利益一定是工人的而不是資本家的。
 
影片中的牧師,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他本來愛著摩根的女兒,可是最後卻放棄了這段姻緣。理由是,用他的話說,他是一個沒有權利去愛的人,為什麽?因為他的牧師身份。他選擇了牧師這個職業,就是一生要過清貧的生活,為此他不願意去組織一個家庭,因為那樣做是害了他所愛的人。為此,他的確很掙紮,但他還是果斷地做出了決定,並明白無誤地告訴了摩根的女兒:我不能讓我的家庭一輩子靠別人的施舍過日子,甚至是我的妻子和孩子身上穿的都是別人替換下來的舊衣裳。
 
從神學觀點看,這個牧師對神的理解還是停留在一種世俗的偏見上。但是從人性上說,他的想法也是相當有道理的。他愛一個人就要給那個人幸福的生活,既然他沒有能力做到這點,他當然就應該知難而退,不能再去存有不實際的幻想了。牧師也是人,他自然也有他的軟弱,而神的豐富恰恰卻是需要人們以信心來承兌的。顯然這位牧師沒有這份信心,他作的是一份神職工作,但卻不認識那位神,完全忽視了神的能力。所以他拒絕了戀愛,也拒絕了建立家庭。這是一個苦行僧,連自己的日子都沒有信心過得好,又怎麽能幫助他的會眾呢!這個人物的所思所想,對於他的信仰是一種諷刺。
 
在當今社會中,工會這個勞工組織已經遍及全球各地,並且各種各樣的工會名頭不計其數。在美國,工會就是一種政治勢力了,他們在地方與國家選舉中均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令政客們望而生畏,不敢得罪。可是看了這部電影才知道,在工會興起之初,它是被當作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一種訴求與反映,而被傳統社會所抵製的。那時的工會就像是一種非法組織,很有些聲名狼藉的意思,也難怪正統的老礦工摩根一聽說要成立工會就很反感。如今,在西方社會,再也不會有人非難工會了,但是視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如洪水猛獸者,還是大有人在的。這部電影讓人們補上了不少的曆史缺失與見證,意義非同小可。
 
由於影片的故事是以厚重的歲月為背景的,所以它的魅力是渾然天成般的不可比擬。那麽,如果現在有人問你,你在電影中看到了青山翠穀了嗎?你會很肯定地答複說:沒有。那為什麽這部影片還要叫這個名字呢?你的回答也肯定是:那片青山翠穀,存在於礦工的心目中。尤其是存在於目擊者與親曆者,也就是摩根的小兒子,休的眼睛裏與記憶裏。是啊,即使家鄉的山穀再普通,即使是已經被工業汙染所破壞了,可是對於休來說,家鄉的景色永遠都是青山疊嶂,翠穀迷人。那份感情,與生俱來。那個信念,沒法動搖。那類真實,不可懷疑。那種緬懷,至真至誠。
 
其實,《青山翠穀》又何嚐不是一種美好的代名詞!它裏麵深藏的正是被人們稱作為鄉思或者是鄉戀的那種熾熱情懷。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任何人心中的家鄉都是山青穀翠,美不勝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4)
評論
點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夏圓' 的評論 :

謝謝夏圓!
家鄉是人生的出處,來自那裏的胎記決定人的一生。
所以對自己的家鄉頂禮膜拜也是極其應該的。。。

夏圓 回複 悄悄話 "任何人心中的家鄉都是山青穀翠,美不勝收!"--畫龍點睛,至理名言!
點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四則舍' 的評論 :

感謝鼓勵!關於這部電影與《公民凱恩》之間的可比和不可比性,那又是一個話題。有時間的話也許我會試著說說我的想法或者是看法,屆時再望交流。。。


點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打魚船' 的評論 :

多謝漁船兄!確實是電影太好,太感人,所以隨便歸納一些心中的感動就會具有一定的感染力。。。魅力來自於電影的藝術張力。。。


點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egchen' 的評論 :

Meg.好!感謝你的留言。。。這部電影雖然貌不驚人,但的確是一部力作。他的偉大正是因為它的簡樸與真實,是19世紀後半葉,英國煤礦工人生活與勞動景況的再現。。。對於後人來說,是一個難得的直觀呈現。所以編導和演職員的藝術創作具有重大的現實主義意義。。。值得後來者的崇敬與感激。。。

點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aihong66' 的評論 :

多謝美言!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wLLskjYe_dc/?FR=LIAN


四則舍 回複 悄悄話 另外您寫得不錯,要頂。隻有一條:“一舉拿下第14屆(1942年)奧斯卡的五項主要桂冠,就說明這部影片具有不俗的實力,它得到了眼光甚高的奧斯卡評委們的青睞與認可。”

眼光甚高的奧斯卡評委?Nah,廣告專家而已。那一年Citizen Kane沒得到獎。到現在,翡翠穀還需要您的影評來介紹。有幾個人沒聽說過Citizen Kane的?
打魚船 回複 悄悄話 點綴兄的影評寫的非常引人入勝,有的電影雖然以前看過,但讀了你的影評之後,又忍不住找來重溫一遍。
megchen 回複 悄悄話 問好點綴君!

這是一部現實主義的力作,你的影評也是與之交相輝映有思想深度的力作。看過這部影片的人會難忘其中一個個具有鮮明性格特征的角色,他們是那樣貼近生活,讓人感到真實和親切。

影片中有著許多詩意懷舊和對故土深深眷戀的旁白,感人至深。也許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著自己的青山翠穀,才會對這樣的影片過目難忘,有著強烈的共鳴吧。
點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茅斌騷客' 的評論 :

同問候,茅斌兄!感謝你的到來。。。
茅斌騷客 回複 悄悄話 原始積累時,社會所經曆的陣痛。How Green同My,多少都帶有意願,但中文的翻譯是青山翠穀。順道問候點綴兄。
點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京華人' 的評論 :

非常理解。不過,彼一時,此一時,如果現在再看,感覺肯定不一樣了。。。
caihong66 回複 悄悄話 影評寫得好 準備找這部影片看看。
京華人 回複 悄悄話 我第一次看此片是在89年,中央電視台播出的,但我不是很喜歡。可能是畫麵讓人感覺很壓抑。《憤怒的葡萄》也給我相似的感覺。相較而言,同時期播出的福克斯出品的《碧血黃沙》和《真假公主》(又譯《安娜斯塔西婭》)給我的印象很深。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