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綴

定格瞬間 記錄心情
個人資料
點綴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不僅僅是一個有關女人的話題——看電影《五魁》

(2015-02-05 14:34:25) 下一個







不僅僅是一個有關女人的話題
——看電影《五魁》


一個很紮實的故事,一部很耐看的影片。沒有想到是,這部影片竟然是在1993年拍攝的。在隨後的二十多年裏,以國產影片而言,也真沒有見到過能夠與這部影片比肩的作品了。

電影中的故事很鄉土,也很傳奇。由於它充滿了濃鬱的西部風情,裏麵的一些情節也就越發典型與另類,因而在視覺與感官上便具有了極強的衝擊力。同時,也將一個遙遠的故事拉近在觀眾的眼前,仿佛就發生在今天,裏麵人物的呼吸與脈動好像都能夠讓人聽得見,或者是感受得到。

故事圍繞著一段婚事層層展開,牽扯到的一幹人等都是與這個婚事有著直接和間接關係的。他們是剛娶進門的少奶奶,以及她的婆婆,女東家柳太太,還有能說會道,辦事潑辣的女管家麻嫂,另外也有按著風俗背著新娘進門的長工五魁。當然,作為西部片,還一定會有一個重要的元素,那就是土匪。這個故事就是因為有了土匪的參與,而風生陡起,變幻莫測。

五魁是一個年輕的農民,從小就失去父母,跟著哥哥長大的。一看就是一個老實巴交的人,但又為人很講義氣,很忠厚。而且他身上還有一股使不完的勁兒,更有出色的腳力,身上背著一個人,奔跑起來就連騎在馬上的土匪都追不上。

少奶奶是一個窮人家的姑娘,因為出落得俊俏,就被柳家選中做了未來的兒媳婦。可是這個美貌的女子,她的性情與外表截然相反。她大膽潑辣,身上有一股野勁兒。在被柳家娶親的路上,要不是她主動地掀開蓋頭看了土匪一眼,就不會被土匪動了邪念而搶親了。

又因為她不甘於向命運屈服,到了柳家後,她的處境反而更加艱難,最終還把五魁拖下了水,她自己也為此付出了沉痛的代價。

故事的核心是封建禮教的愚昧與殘酷。柳太太,還有麻嫂站在封建禮教的一邊,是衛道者,少奶奶站在另一邊,是反抗者。五魁最先則是出於義氣,對少奶奶投桃報李。後來所有的人物都沒有變,卻隻有五魁變了,變成了一個可以為自己所做的事情承擔責任的人了。

五魁這個人物是這個故事中的最大看點。從他身上,從他的轉變上,能夠給人留下不少的聯想空間,這也是這部影片能夠在這麽多年後,還能夠令人心情沉重的一個主要原因。

五魁的確不一般,他雖然就是一個窮苦的農民,可是他卻有一個霸氣的名字。一般窮人家的孩子為了好養,都取了一個看似很賤的名字,比如狗剩,鐵蛋等,既低調,又樸實無華。

而這位男主角卻叫五魁,雖然他一定大字不識一個,但這不影響他理直氣壯地擁有這麽個才高八鬥的名字。所以,也可以說這個五魁本來就不是一個一般的人物。他必定能成就一件什麽了不起的大事。後來,也果然如此。

影片結束前,他率領一眾土匪,個個都身穿白衣,騎在高頭大馬上,風馳電掣地而來。他來到了柳家的大院落,要接少奶奶走。當她發現少奶奶已經永遠站不起來之後,便憤憤地將一根麻繩扔到了柳太太的腳下。他告訴他的手下,給他留一個完屍,便轉身離開了。

影片的結尾是,五魁的後背上重新背起了一個背人的木褡子,少奶奶換上了嫁人那天所穿的紅衣紅褲,被人抱到褡子上,反坐在五魁後背的木褡上。五魁神色莊嚴地背著少奶奶離開了已經開始起火燃燒的柳家,在騎著馬的眾土匪的簇擁下,步履堅定地向前走去。場麵煞是有點悲壯。

影片開始時,是五魁背著少奶奶向柳家走去,影片結束時是五魁背著少奶奶離開柳家,向自己家走去。雖都是同一個少奶奶,但彼時的少奶奶是柳家的人,而此時的少奶奶卻是五魁自己的人了。

五魁完成了一次角色的轉換,對外人說來,是五魁變了一個人,由一個懦弱的,逆來順受的農民,變成了一個雄霸一方的土匪大哥。可是對當事人來說則沒有那麽複雜,五魁就是要把少奶奶從那個死人的身邊拯救出來,讓她做回女人,做她願意做的女人,屬於他五魁的那個女人。

對於少奶奶來說,五魁是不是當土匪他都不在乎,她在乎的是就是能夠離開那個吃人的家庭,再也不守著那個木頭刻出來的丈夫恪守婦道了。為此她曾央求五魁帶她走,如今她的願望實現了,所以她的臉上綻放了喜悅的光彩。

不過,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影片的最後一個鏡頭卻是一個貞節牌坊的大特寫。那是柳太太的族人,在她死後為她立下的。這個柳太太二十幾歲時就守寡,並一守就是二十幾年。對於她來說好像這是理所應當的事情,因為她始終認為雁過留聲,人過留名,名聲對於一個女人來說尤其重要。

為此,做為婆婆的柳太太非常不理解少奶奶,很納悶:她怎麽就守不住呢!答案也很簡單,隻是她不懂而已,因為她們本來就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一個是上一代的人,受封建禮教的荼毒,別有別的出路,一旦守寡,就甘於,也樂於殉道。一個是一個新一代的人,不接受那一套,勇於同那種陳規陋習進行抗爭。

影片在渲染主題的手段上,竭力張揚的是一種西部的粗獷與野性,特別是土匪的馬隊很是威武雄壯,奔跑在黃土地上也很有一種別樣的氣勢與風采。騎在馬背上的民族曾經統治過大半個歐洲,那是一種強悍的民風與氣概。

可惜的是漢族太缺少這種民風與氣概了,以至於連日本人都可以騎在中國人的頭上,欲取欲奪,得隴望蜀。如果漢人能多少有點血性,至少像五魁那樣,日本人哪裏還會有橫行霸道的餘地!也不會有後來的,昆明火車站上所發生的那種血案了。

窮,不是問題,生性怯懦,文弱,不彪悍,不尚武,才是關鍵。雖說現在已經是很文明的世界了,可是通行的還是叢林法則。在這個法則下,胳膊粗,又不怕死,才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十三億中國人中的男人,有百分之十是這樣的人,那就不會再有什麽人敢欺負中國和中國人了。中國人就是太軟弱了,骨頭裏缺鈣。

黃土和黃土堆積的堡壘,是影片的全部景象,看不到一點綠洲,也看不到任何農作物。可是五魁拒絕土匪的邀請時,卻說我就是一個農民,隻會種地,當不了梁子(土匪)。柳家還有一個豆腐房,每天都在做豆腐,除了供柳家自用,還會外賣,卻也不見生長黃豆的土地。

這不能不說,影片中的景物是很假的,是與故事脫節的。從外景看,影片中的主人應該是遊牧民族才對,然而他們的生活方式,包括他們的飲食與房屋式樣,以及室內的擺設,都是與以農耕為主的,中原百姓的生活模式別無二致。在柳家餐桌上居然還可以出現白白的饅頭,那麵粉不可能不是產自當地的吧。

所以,這部電影在鏡頭的運用上隻能算是一種表意吧,是導演追求的一種所謂的西部風格而已了。好在故事有看頭,分散了觀眾對這種不真實的質疑。而且,編導又確實在當地風俗的展示上做足了文章,雖然有刻意模仿之嫌,但也讓這部影片看起來比較有份量。如果沒有那些著力強化的場景,封建禮教是多麽得荒唐與不近人情,又很難深刻地表現出來。

給少奶奶驗身的情節,是這部影片的重頭戲,也是最匪夷所思的橋段了。少奶奶按著婆婆的指令,脫光了衣服,跪在燈灰上,再由女管家用公雞身上拔下的一撮絨毛,撩撥在少奶奶的鼻孔處,少奶奶經不住這個刺激,就不由自主地打了一個噴嚏。這時,少奶奶身下的燈灰卻紋絲未動,這就足以證明少奶奶還是純潔的處女之身。這算是哪一門子的獨門絕技呢!也隻有封建衛道士才能想得出來。在男尊女卑的社會做女人也是真太可憐,太沒有尊嚴了。

這部影片之所以好看,是演員選得好,也演得好。張世很真實地體現了五魁那個憨厚勁兒,讓人很有好感。王嵐扮演的少奶奶也是形神兼備,恰到好處。王玉梅演柳太太,將一個惡毒的角色,同時又是一個犧牲品,演繹得很深刻,很有層次。王馥荔演麻嫂,那也是一個不小的看點,要不是王玉梅很強,柳太太這個人物還真可能被麻嫂蓋住了呢!

由於演員過硬,故事紮實,所以這部影片就不會是導演黃建新的負資產了,在今天看就更是如此。一個能在十年後導出《建國大業》這樣作品的人,一定不是等閑之輩,其實,他的能力早在《五魁》這部電影裏就盡顯無遺了。是珍珠總是會熠熠生輝的,電影《五魁》就是一顆晶瑩的珍珠,而且它所涉及的,又不僅僅是一個有關女人話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