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綴

定格瞬間 記錄心情
個人資料
點綴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李安者,榜樣也!——要聞回顧

(2013-03-03 14:56:03) 下一個



李安伉儷在第85屆奧斯卡頒獎禮上



李安者,榜樣也!
——要聞回顧

 

初春三月,欲暖還寒,冷風料峭。可是在過去的一周多時間裏,還真是熱火朝天地發生了不少事情。首先,羅馬教皇退位一事,就聞所未聞,搏人眼球。有十一億信眾的羅馬天主教,是世界上最有權勢的宗教團體。教皇,也曆來被視作上帝的代表,倍受尊崇與禮遇。在任教皇退位,是600年來從沒有過的事情。教皇為什麽要退位?教廷內部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這些問號隻能留給曆史來解答了,至少現在還在世的幾代人是不會得到答案的。我們所能做的,就是靜觀天梵蒂岡帝國的這潭深水,會產生怎樣的漣漪或波動?抑或什麽也不會發生,依舊風平浪靜,如同往昔?

 

其次是美國兩黨在國會沒有達成一致意見,致使削減財政支出法律自動生效。消息傳來,很多人高興,為之雀躍。認為唯有如此,才能拯救美國。到底會怎樣,其後果眼下還難以斷定,也無法估量。反正有人歡喜,就一定會有人憂愁。政治就像劉謙的魔術,不是什麽人都能看明白的。選民所希望的隻是政客們能有政德,再好一點就是擁有政治家的胸懷,從而拋棄黨派偏見,以人民的福祉為己任,這樣製定出來的法律法規才能造福社會,促進經濟發展。事實上通過這次爭執,再一次顯明普世價值也有它的力不從心的一麵,許多寶貴的時間與機遇都被消耗在無休止的黨派紛爭上了。

 

如果上述兩件大事,離我們畢竟還算遙不可及,那麽李安在奧斯卡上風光獲獎一事倒顯得距離我們近之又近了。在第85屆奧斯卡頒獎禮上,李安是最大贏家,憑借電影《少年派》一舉奪得四個小金人,其中就包括最令人看重的最佳導演獎。這個獎項是多少大導演的夢寐以求,甚至是終生的奮鬥目標。而對於李安來說,卻是梅開二度,六年前就因《斷臂山》而贏得過此項殊榮。所以李安的實力,不容懷疑。李安的運氣,卻可以讓對手們羨慕嫉妒恨。李安拍片不多,從影十九年以來,大約隻拍過十三部影片左右,然而每一部影片卻都是風格迥然的上乘之作。

 

不過,李安這次獲獎的環境有點兒詭異。因為一向被視作奧斯卡風向標的金球獎,並沒有向李安的《少年派》伸出橄欖枝,而把最佳導演的榮譽授予了《逃離德黑蘭》的導演。可是,不可思議的是,這部影片的導演卻沒有入圍奧斯卡的最佳導演獎的提名。更加不可思議的是,在強片環伺的這屆奧斯卡上,這部影片卻能夠打敗競爭者,直取最佳影片獎。一般而言,最佳影片的導演至少也是最佳導演獎的提名入圍者。一部影片,如果導演與最佳導演獎的提名無緣,卻可以成為最佳影片,應該說這是很有些超出常理的事情,難免會令人有些不解。

 

當看到總統夫人突然出現在杜比劇院,專為這部影片高調頒獎而來時,前麵所出現的疑惑,或許也就有了想象的空間了。當然也許是偶然,第一夫人來奧斯卡頒發最佳影片獎,恰巧這部影片就是《逃離德黑蘭》。即便如此,國家與政治利益在好萊塢的獲獎座次上,也並不是無足輕重的元素,至少政要們很重視,一部為國家揚威的影片,不會得不到該有的褒獎與殊榮。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美國式的愛國主義在今年的金球和奧斯卡獎上,得到了充分的詮釋與張揚。由此可知,美國人的國家認同與自豪意識也從來就不比別人差。

 

如果說,奧斯卡是最公正的也不為過,每一個獎項都是由6000多位電影界名流組成的評委會,以無記名投票方式評選出來的。不過本屆的評比過程一定出現了某種狀況,要不也不會出現這樣的結果。有專家分析此獲獎結果是評委內鬥而造成的一種無奈。因為《遠離德黑蘭》的導演沒有得到導演群體的認可,而無緣最佳導演獎的提名,所以在全體評委一起投票時,人數眾多的演員評委出於義憤,力挺《遠離德黑蘭》,令其一舉拿下最重要的,也許並不該屬於它的最佳影片獎。

 

毫無疑問,當晚最大的輸家是獲獎呼聲最高的《林肯》。政治色彩強烈的《逃離德黑蘭》無情地把《林肯》斬於馬下。最佳影片的定義由此出現了新的解讀,評選結果也因政治話題的參與而引起了不可避免的爭議。

 

盡管有人說李安是看似最沒有希望獲得最佳導演獎的人,然而幸運之神卻格外眷顧了他,那個看起來更有可能拿到最佳導演獎的人(《逃離德黑蘭》一片的導演),沒有出現在名單中的結果,不是《林肯》的導演問鼎最佳導演獎,倒是李安,這一定是某些人的始料不及的,而李安能獲此殊榮,恰恰就說明了李安的實力不凡。其實就是那個人出現在候選名單裏,以《少年派》的別開生麵,李安還是完全有資格拿到這個獎項的。因為《少年派》無論是在故事與製作上,在觀眾的口碑上,還是在票房上,都是極其靚麗的。李安為此得到最佳導演的殊榮,是當之無愧的。李安以他的傑出藝術造詣為這座小金人注入了極高的含金量。

 

可以想象得出,能把一部沒有什麽故事情節的小說,拍成一部引人入勝,又十分叫座的電影,沒有相當的功力與智慧是根本做不到的。李安沉下心,四年磨一劍,完成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所以他才能夠虎口拔牙,從眾多大牌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把最佳導演獎收入名下。雖然美國主流媒體對李安的獲獎一事采取了極其低調的處理,甚至有的大報從主頁到內頁,均找不到李安領獎的圖片,但是據美國某大報的網絡民調顯示,百分之七十三的受訪者稱李安獲獎實至名歸,這就是公道自在人心,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對電影《少年派》最買賬的還是中國觀眾,電影的離奇情節與奇幻的3D效果,深受國內觀眾的青睞,尤其是得到了孩子們的喜歡。李安也因此家喻戶曉,成了國人的光榮。一個地道的華人能在好萊塢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並且獨樹一幟,獲得巨大成就與榮耀,確實是讓人高興的一件事情。李安在奧斯卡上的屢有斬獲,讓黃皮膚,黑眼睛的人很爽,大有一種揚眉吐氣之感!李安不愧是中華母親的一個為之驕傲的兒子。

 

李安的成功也為中國導演樹立了最好的榜樣。好的電影不是趕時髦所能奏效的,必須是導演本人,對某個故事有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動與癡迷,才能有最佳的表達與呈現。進一步說,好電影一定來自好導演,好導演除了要有相應的專業水準,還一定得是人品端正,看淡名利,絕不趨炎附勢之人。導演有私心,作品就一定會被殃及。導演為了奧斯卡和金錢拍片,其結果一定適得其反。如果導演是一個純粹一些的人,作品自然就會超塵脫俗,卓爾不群,深受歡迎。對此,李安就是明證。

 

功成名就的李安不愁沒有財團為他的藝術構思投資運籌,而他做為一個導演所具有的獨立與客觀性,也能夠有助於藝術的價值,在他的作品裏得到更多的體現與更好的保證。可是往事也有不堪回首之處,如今已是眾所周知的故事是,當李安學業有成之時,卻找不到可以拍電影的工作,不得已隻能賦閑在家,相妻教子,操持家務。並且這種窘境竟然持續了六年之久。對於一個學了一身的本事,一心要拍電影的人,又恰值風華正茂,血氣方剛之時,這樣的懷才不遇是多麽得殘酷!沒有過類似遭遇的人,是無法體會的。相信李安當時的心情,一定是極其的無望與惶恐。

 

當然,任何事情都有好壞兩種特性。正是這段漫漫長路,看似是個不見天日的巨大壞事,卻也考驗了李安,成就了李安。他心灰意冷過,可是卻沒有完全自暴自棄過,反而能在瑣碎的家務勞作之餘,積極地學習與鑽研,不斷地充實與積累自己的專業素養,從而時刻保持一種蓄勢待發的最佳狀態。由於有了這樣的曆練與預備,所以機會一旦露頭,便能夠被李安迅速抓住,並順勢而為。

 

終於苦盡甘來了。李安的轉運之機不是好萊塢給予的,而是受益於台灣的一項文化推展計劃。李安寫出了劇本《推手》,不禁得獎,並獲資助拍成電影。從此李安走出陰霾,在兩岸電影界,在國際影壇,如魚得水,如鳥歸林,一發而不可收了。所以李安在奧斯卡領獎的感言中,多次提到台灣是理所當然,無可厚非的。好萊塢隻是在李安成名後才擁抱他,而台灣才是成全李安的第一推手。

 

成名後的李安沒有忘乎所以,依然是一個簡約樸素,行事低調的人。有人就曾經親眼見過李安帶著大兒子,在紐約法拉盛中國城的一個理發館裏理發。這是一個廉價去處,主要的光顧者都是當地華人,每次收費隻有6元。李安的出現讓也去理發的其他華人很興奮,也很感動,他們沒有想到享譽國際影壇的大導演,也會普通的像他們一樣,來到這裏,修剪頭發,過著在美華人的平凡生活。

 

現在網上更有一張照片很能看出李安的樸實與有趣。畫麵上顯示的是夜晚的路邊,李安左手緊握小金人,舉在胸前,右手則拿著漢堡包狼吞虎咽。旁邊高桌上露出的一角,還有一個漢堡包和兩杯飲料。猜想這張照片如果不是路人拍攝的,就一定是林惠嘉所拍,因為當晚是他們一起出席頒獎禮的。不過喜獲殊榮後沒有去餐館大事慶賀一番,還是挺令人意外的。也許是他們太餓了,需要先填飽一下饑腸轆轆,再去晚宴上慶祝。但是不管怎樣,鏡頭下的李安憨態可掬,令人忍俊不禁。同時,這張照片再一次拉近了李安同影迷粉絲們的距離。

 

如今提到李安,人們就會津津樂道他的妻子林惠嘉。眾口一詞地認為,如果李安沒有一位這樣賢惠的妻子,也就不會有今天的成就非凡。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一定有一位好女人。現今這句人生箴言已被李安的傳奇經曆所傳遞,所圖解。因此,換一個角度看,李安的妻子才是真正的成功者。她既有眼光,又能忍耐。是伯樂,又是一個把好事做到底的伯樂,無懼無畏,無私無我,終於大功告成,迎來撥雲見日的一天。

 

在這一點上,李安是有福氣的,但是歸根結底,應該說觀眾也是幸運的,如果沒有林惠嘉的理解與支持,犧牲與力挺,國際影壇就失去了一位才華卓越的導演,觀眾也就看不到李安所導演的一係列不同凡響的影片了。李安的軍功章上肯定有林惠嘉的一半。他們兩人相濡以沫三十載,見證了美好婚姻的價值與幸福。

 

可見,李安的勝出,除了天賦與勤奮,另一個巨大的動力,就是源自於擁有一個好妻子,一個好家庭。所以,經曆過長時間磨難的李安,一旦踏上了坦途,就一路順風,成就傲人。李安者,榜樣也!學習他,不是學習如何做導演,而是學習如何做一個心地純粹的人。可以說李安就是少年派的真身,他的追求與修養已然使他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智者或大家,至少他的內心與這種境界別無二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4)
評論
點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yuanfang2012的評論:

謝謝遠方!李安,貌似一個普通之極的人,卻能夠在藝術上取得不凡的成就,實在是偉大,在華人世界無人可比。。。

yuanfang2012 回複 悄悄話 李安真是好樣的!謝謝點綴這麽詳盡的點評!
點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福豬豬好奇的評論:

是,一個謙和,一個大氣。一個是厚積勃發的名導,一個是術業有專的醫學教授,兩個人不是事業上的同行,卻是心靈上的伴侶。可以看出,李安越有成就,反而越離不開他的妻子,說明他們不僅能夠共苦,也能同甘。堪稱人中楷模,夫妻模範。。。


點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晨曦)的評論:

謝謝(晨曦)的分享!說明再密不透風的環境,也會有些消息要泄露出來。梵蒂岡太龐大了,又太神秘了。教皇本篤十六世的退位,的確也有積極意義,有助於教廷的神職人員從神變回人。。。

福豬豬好奇 回複 悄悄話 喜歡李安夫婦,華人的驕傲!
(晨曦) 回複 悄悄話 那位教皇的秘書除了一本書談論梵蒂岡教皇內部事件,此事還經過了意大利法庭。很有意思,美國人評論說,法官不給秘書發言機會,隻要一到他要講為什麽時就打斷他。所以他出書啦, Vatican's Dairy. 這事已經有一段時間了。 另有一些人認為交換退休是天主教現代化的體現。
點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Mr.90kg的評論:

不累,不累,要是天天都有李杜獲獎的消息,那不是更好。。。


點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st-watcher的評論:

是啊,李安沒有那麽多欲望,一不為錢,二不為奧斯卡,所以拍什麽類型的電影都很成功。。。

Mr.90kg 回複 悄悄話 前一陣子,一窩蜂歌頌莫言,這幾天一窩蜂歌頌李安,累不累啊?
人家運氣好,幹什麽都成。
st-watcher 回複 悄悄話 絕大多數中國人是窮怕了,跪久了。一時還不知如何做人。
St-watcher 回複 悄悄話 是大陸導演(及其他"精英")的一麵鏡子。
大陸還在藝術讓位於錢包及小弟弟的層次。男女均如此。
點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夏圓的評論:

是,李安看起來就溫文爾雅,性格人品都很好。。。感謝鼓勵。。。


點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greekepic的評論:

是!歸根結底李安還是得益於他的中國文化的情結與底蘊。。。否則他是無法在好萊塢一步到位的。。。

點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換一個的評論:

說得有道理。導演的創作自由相當重要。。。


點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純銅的評論:

應該是台灣的文化。尊重妻子是應該的。。。


點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頤和園的評論:

同頂!同讚“不論做什麽事,都要先做人”的硬道理!


點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xwenxuecityy的評論:

是啊,看到了佛州一個佛州民宅裏出現“噬人”洞穴的消息,很可怕,也很恐怖。。。這樣離奇的事情也是聞所未聞,無法理解。。。

夏圓 回複 悄悄話 "好導演除了要有相應的專業水準,還一定得是人品端正,看淡名利,絕不趨炎附勢之人。"。。。
點綴的點評很到位。李安的成功固然有諸多的因素,他的人品是很重要的因素。
greekepic 回複 悄悄話 21年前剛來美國時,在我們學校的禮堂裏看的“推手”,很喜歡。

“李安的轉運之機不是好萊塢給予的,而是受益於台灣”。所以說,新移民既有語言文化障礙的先天不足,也有“西方不亮東方亮”的得天獨厚。
換一個 回複 悄悄話 李安成功在於社會製度,飲食男女和藏龍臥虎,充其量類似於紅高粱和活著,將洋人不了解但感興趣的主題,用迎合洋人的口味表現給他們看。但之後李安可以在不受限製的環境中選擇嚐試不同的主題和不同的表現角度,從色戒到斷背山,這些都是國內導演想都不敢想的東西。不過象無極這樣的超級爛片,也讓陳凱歌們賺得流油。
純銅 回複 悄悄話 怎麽和馬英九一樣,把老婆掛在嘴邊。是不是台灣人塑化劑吃多了,都這樣?
頤和園 回複 悄悄話 DING! "如果導演是一個純粹一些的人,作品自然就會超塵脫俗,卓爾不群,深受歡迎。"

不論做什麽事,都要先做人。 此言不虛。
xwenxuecityy 回複 悄悄話 "可是在過去的一周多時間裏,還真是熱火朝天地發生了不少事情。"
是的,現在我最擔心的是自家房子正中會不會也出現一個“食人洞”--sinkhole.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