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綴

定格瞬間 記錄心情
個人資料
點綴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他還活著——看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Lawrence of Arabia)

(2012-06-06 06:42:24) 下一個




                                             電影音樂《阿拉伯的勞倫斯》


他還活著
——看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Lawrence of Arabia 



這部電影太震撼了。難怪有口皆碑、眾口一詞地把它定位為史詩極的宏篇巨作。故事取材於真人真事,發生在
100年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阿拉伯戰場。那裏本來就是一片充滿傳奇的土地,有過阿裏巴巴與四十大盜的傳說。這部影片的主人公與阿裏巴巴比一點兒都不遜色,他帶領阿拉伯人為贏得自由與獨立走出了關鍵的一步。所以阿拉伯人感激他,把他稱為“阿拉伯的勞倫斯”。這是一個極其褒獎的稱謂,說明阿拉伯人把他當作了自己的戰士與勇士,當作了他們的領袖與功臣,是他們的無冕之王。


曆史上的勞倫斯其人,本身就有傳奇的一生。他的全名是
托馬斯·愛德華·勞倫斯Thomas Edward Lawrence生於1888816,卒於1935519。在等級森嚴的英國貴族社會,一個非婚生子的地位讓他過早地飽嚐了人間的冷暖,這種生來就矮人一等的尷尬,也讓他變得早熟與堅強。這成為他後來能夠在阿拉伯戰場上以超人的膽識與毅力,不畏生死地去主動完成使命的意誌基礎。

可是他又生性敏感,充滿了善良與真誠。他身為英國情報軍官,卻又是真心幫助阿拉伯人去贏得主權與獨立。這些都讓他無法麵對政治的虛偽與醜惡。因此他又是極度得痛苦。這樣的心態與性格又不可避免地讓他在戰爭結束後因為英國軍方沒有向阿拉伯人承兌諾言,而耿耿於懷、鬱鬱寡歡,直到過早地結束了他的一生。


電影使用了倒敘的手法,一開始就是他因車禍身亡,接著人們從倫敦著名的聖保羅大教堂魚貫而出,在那裏剛剛結束了為他舉行的追思儀式。之後的鏡頭都是追蹤他如何接受任務,從而深入到大漠深處阿拉伯人的部落中的經過,以及他在沙漠裏給阿拉伯人出主意,率領他們的武裝抗擊入侵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軍隊的事跡。這期間他始終都沒有離開過阿拉伯的大漠。


他的故事與海一樣的沙漠融為一體,跌宕起伏,浩瀚無垠。觀眾多次看到這樣的場麵,驃悍的阿拉伯部族民兵組織,在勞倫斯的帶領下,騎著駱駝逶迤地行進在被死亡般的酷熱籠罩的沙漠裏,當戰鬥開始時,他們坐下的駱駝便開始狂奔,到了平原他們也在戰馬上馳騁,攻城拔寨、所向無敵,將奧斯曼帝國的士兵斬於馬下。


一部長達
3小時27分鍾的大製作影片,沒有女人,沒有愛情,卻能夠精彩紛呈,扣人心弦,不能不說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跡。其根本的原因,就是故事太奇特,畫麵太經典,音樂太壯觀,演技太逼真,魅力太超凡了。勞倫斯的回憶錄《智慧七柱》為劇本奠定了成功的基礎。


名編劇羅伯特
·鮑特/Robert Bolt,名導演大衛·裏恩/ David Lean,名作曲家莫裏斯·雅爾/Maurice Jarre,名攝影師弗雷迪·/Freddie Young,名藝術指導約翰·布克斯/John Box組成的創作隊伍,讓這部電影成為一流作品,一炮而紅。在1963年的第35屆奧斯卡獎上,這部電影一舉拿下七項大獎,並曆經50年而不衰,一直成為專業人士與觀眾最為推崇的傑作之一,成為經典中的經典。


影片中勞倫斯的扮演者彼得·奧圖
/Peter O Toole 對當時的影壇來說是一個陌生的麵孔,這正是導演的本意,他就要找一個臉生的人來演這個角色。彼得·奧圖的外貌與氣質同真實的勞倫斯比,頗有幾分相似,金發碧眼,五官端莊,看上去很有些女性的特點,可是心裏卻有著無與倫比的勇敢與堅定,並有著卓越的軍事才能。


這種外觀與內在上的巨大反差,更突出了這個人物的品質與性格,從戰爭開始的一個中尉,到戰爭結束時他已成為上校這件事,足以說明他的英勇與貢獻獲得了英國軍方的認可。他的確是一個無私卻又有大作為的人,他的出現令近代阿拉伯的政治版圖被改寫。
 


影片中另一個令人印象極為深刻的人物,就是哈裏斯人的首領賽義夫
·阿裏/Sherif Ali(由奧馬爾·沙裏夫/Omar Sharif飾演),他皮膚微黑,雙目明亮。這是一個英氣逼人,又明達事理,極其富有同情心的人。在阿拉伯眾部落頭領中,他是一個真正顧大局,識大體,既勇敢又有隱忍的精神的人,很有些政治人物的頭腦與風範,是阿拉伯人中的正麵形象。


他給了勞倫斯以極大的幫助,在勞倫斯情緒低落,信心不足的時候,是他給予了勞倫斯以最真誠動人的鼓勵與信賴。據說這是個虛構人物,表明了編導對阿拉伯頭麵人物的某種期望。阿裏這個人物實際上是以後將出現的阿拉伯精英的代表。在電影裏則是勞倫斯的最大支持者與生死至交。


影片中的菲薩爾王子
/Prince Feisal (亞利克·基尼斯/Alec Guinness扮演)這個人物也很有亮點,他有政治家的眼光與魅力,也很睿智。他能夠識別並聚攏人才,他一眼就看出勞倫斯是一個有思想有頭腦的人,很倚重勞倫斯,把他視為摯友。曆史上的這個人一心想當敘利亞的國王,可是敘利亞被法國托管了,在英國人的幫助下,他當了伊拉克的國王,雖然這不是原來的設想,但還屬於是如願以償,落差不大。這其中勞倫斯居功至偉,功不可沒,對此他心裏有數。


影片中還有兩個很可愛的人物,他們是主動請纓給勞倫斯有償當仆人的、無家可歸的阿拉伯少年。他們的聰明乖巧、樸實真誠都讓人喜歡,可惜他們都犧牲了,而且都很慘,令勞倫斯扼腕,也令觀眾不勝唏噓。還有那位在影片一開始就出現,陪著勞倫斯踏上征程,給勞倫斯當向導的阿拉伯人。他和善真誠,對勞倫斯很有好感。可是沒想到他竟是因為喝了阿裏斯人的水,見到阿裏來者不善,就搶先向阿裏舉起了槍,可是還是被眼明手快、技高一籌的阿裏給擊斃了。這段情節,令阿拉伯人部落間世代為仇,充滿血腥關係的真相可見一斑。
 


影片結束了,可是勞倫斯那雙閃爍著因藍極而成綠光的眼神,卻讓人始終都忘記不了。沙漠裏騎著駱駝,身穿長袍的阿拉伯戰士的威武身姿,也始終讓人揮之不去。薩菲爾王子與駐阿拉伯英軍最高統帥之間的討價還價的直白與勢力,也讓人為之錯愕,無法忘記。阿拉伯部族間的隔膜與仇殺,讓人震驚無語。還有影片的交響配樂,激昂澎湃,貫穿始終,令人產生極強的共鳴。
 


在這一切之上,是那段曆史的真實,阿拉伯人今天之所以問題多多,除了他們自身的原因,歐洲殖民者的離間與野心,也是阿拉伯局勢從來都不和平的主因。如果歐洲的將軍與政治家們能像勞倫斯一樣為阿拉伯人著想,阿拉伯世界的曆史進程就會截然不同了,今天的世界格局也就不同了。


當然,這裏的“如果”二字僅僅是人們憑著良好願望的一種想象,沒有任何實際意義與價值。錯綜複雜本身就是曆史的屬性,正義戰勝邪惡的過程從來就不是一條筆直之路,更何況阿拉伯土地是人類文明最早發祥地之一,在這片土地上一開始就矛盾四起,無法平靜。


依據聖經的解讀,猶太人與阿拉伯人的始祖,是亞伯拉罕的兩個兒子。一個是亞伯拉罕的妻子生的,一個是亞伯拉罕的使女生的。一個倍受祝福,一個卻沒有這個福分。這也是這個地區從不安寧的內在原因,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則讓我們看到了產生不安寧的外在原因。
  


一部電影能夠離開愛這個永恒的主題而成功地存在,這應當是一個不可思議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這部電影還能成為經典,就更是不可思議了。從中可以看出男女之愛並不是愛的極致與唯一,隻有像勞倫斯那樣對一個另外的民族也像愛自己的民族那樣地去愛,這個愛才是至高與偉大,也是最真誠感人的。


所以,勞倫斯的愛是大愛,大愛無疆,大愛無私。這種大愛建立在人類平等的基礎之上,是對不同民族的尊重與禮敬。真實中的勞倫斯就跟電影中的他一樣,身穿地道的阿拉伯服裝,頭戴阿拉伯圍巾,尊重阿拉伯人的風俗習慣,完全跟阿拉伯人生活在一起,打成一片。這是勞倫斯能夠贏得阿拉伯人的信任與好感的主要原因。


勞倫斯不是阿拉伯人,卻一心一意地為阿拉伯人著想,並置自己的生死安危於不顧,既為阿拉伯人出謀劃策,又為他們衝鋒陷陣。這樣的人還會有嗎?對過去來說,阿拉伯的勞倫斯絕無僅有。但對今後而言,阿拉伯的勞倫斯卻一定不會是絕唱。


在善與惡交手的過程中,人們看到的更多的是惡的凶殘與猙獰,而忽視了一個重要方麵,那就是要是沒有善的阻擊,惡的凶惡還會成百倍得瘋狂,變本加厲。事實上正是因為有勞倫斯這樣的人和事,人類的秩序才得到了最基本的捍衛與保證,兩次世界大戰都以戰爭發動者失敗而告終的事實,就是最有說服力的證據。


勞倫斯太累了,他終於倒下了,他需要休息。在阿拉伯的幾年時間裏,艱苦的戰爭環境,完全耗去了他的精神與元氣。所以上帝把他接回去了,盡管他才
46歲。有的人走了,卻活在人們的心裏,阿拉伯的勞倫斯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來到這個世界上,並作出了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締造了一個傳奇。因此他的功績是不朽的,離去的隻是他的肉體,他的精神還在,他並沒有離開,他還活著。




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鏈接:
http://video.baidu.com/s?url=http%3A%2F%2Fwww.tudou.com%2Fprograms%2Fview%2FrRo5q4eW_Zw%2F&fr=bk_mov&word=%B0%A2%C0%AD%B2%AE%B5%C4%C0%CD%C2%D7%CB%B9&id=446&f=1001

http://www.zuitv.com/zhanzheng/alabodelaolunsi/dianbo-0-0.html
(這裏的兩個版本的區別是:第二個版本開頭和中間部分都有
4分多鍾的時間隻有音樂,沒有圖像,雖然影片的內容沒有受到影響,但這樣的匪夷所思,令人鬱悶。但它的優點是字幕比第一個版本清楚,方便觀看,不過,卻少了英文字幕。第一個版本是中英文字母,但字太小,失去了字幕存在意義,令人遺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8)
評論
點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larazhi的評論:

謝謝larazhi君。。。感謝你的鼓勵。。。你提到了勞拉,那又是一個沉重話題與故事。。。好的電影作品就是人類的精神財富,因為年代的久遠,而越發顯出該有的醇香。。。《阿拉伯的勞倫斯》就是這樣一部經得起時間檢驗的傑作。。。

再謝你的留言與分享。。。可惜的是我今天才看到,失禮之處望見諒。。。

larazhi 回複 悄悄話 It has been a few days since I watched the movie Lawrence of Arabia; however Lawrence's images refused to leave my mind. 

One image was Lawrence skipping blissfully on top of a train celebrating Arab's victory in the battle against Turks.  His blonde hair glistered under the son and his white robe spread out like angel's wings.  At that moment, Lawrence might have been considered a saint, a guardian angle by his Arab followers. By then, his self confidence reached a height that he believed he could "walk on the water".  

Another image was Lawrence staring blankly at the fire after he was thrown out by the Turks and rescued by Ali.  So much emotion was written behind his stoic face.  We couldn't even imagine what kind of unspeakable horror he had been through when he was captured. It was believed by historians that Lawrence was gang raped by the Turks. 

The last image was Lawrence leading the Arab "army" facing a group of Turk soldiers.  Lawrence's body was frozen, with his chin shivering and his eyes wild open. He was like looking at a ghost. He was reliving the appalling experience when he was a prisoner of Turks. After a long silence, he burst out a cry: "No prisoners!" - and that was the beginning of a massacre. At that point, Lawrence had transformed from an angel to a devil. 

Looking at Lawrence, I couldn't help thinking of the scene of Lara being "raped" by her "lover" Komarovsky in the movie Dr. Zhivago. After Komarovsky left, Lara took a gun, followed him to a Christmas party and attempted to shoot at him. The novel had portrayed this plot differently. Nevertheless, I believe Lara and Lawrence had experienced similar traumatic emotions.  

It was a tragedy of humanity. But how can anyone blame Lawrence or Lara? 
larazhi 回複 悄悄話 Thank you so much for writing so many wonderful movie and book reviews.  Your reviews not only deliver your opinions, but also serve as previews and study guides for your readers.  I admire the heart and mind that you have put into your writings.  

Please forgive me for writing in English.  It will take me forever to type Chinese.
點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熱愛陽光的評論:

謝謝陽光君!感謝你的鼓勵。。。讚電影裏那些充滿了魅力的長鏡頭。。。導演太有才華。這是當代大導演斯蒂芬•斯皮爾博格的感慨:

所有1960年代的電影都比不上它,我不敢拿我的片子跟它比,盡管我的片子跟它性質一樣,但我還是覺得它無與倫比。我很奇怪,為什麽那時的導演——我指1960年代——會有那麽高的造詣。我也是搞電影出身的,但我很慚愧,該片中那些動人的場景和迷人的聲響,是幾十年都不能比的。


熱愛陽光 回複 悄悄話 David Lean 的作品是我崇拜的。電影裏的長鏡頭在那年代是很unique的。
這部史詩式的片子多年前看過。波瀾壯闊。樓主點評的不錯。讚一個!
點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zqy68的評論:

謝謝秋月君!不用做作業了,
到此一遊就好。。。周末快樂哈。。。

zqy68 回複 悄悄話 跟點綴君的博客的貼要是要花時間做作業(看電影視頻)的~~ 今天沒時間看這部片子,就隨便寫個“到此一遊”吧~~

周末愉快!
點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decor的評論:

謝謝decor君!兩個人比較起來,真正悲哀的是司徒雷登,創建了燕京大學,為國共兩黨培養了那麽多的精英,最終要把自己葬在燕園的遺願都未能實現,況且他的妻子還長眠在那裏。。。我們對不起他。。。不要說滴水之恩要湧泉相報,就是滴水相報我們都沒做到。。。令人汗顏。。。


decor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點綴的評論:
謝謝你的回複。我隻是一時感慨那一類人--他們遊走服務於兩個不同的國家,心靈被兩個國家占居著,撕裂著,又要堅持正義,良心,正直而又無怨無悔--這些人的一生是偉大的,但也必定是悲劇。
點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decor的評論:

謝謝decor君!司徒雷登的一生對中國的感情多過美國。為中國做過許多好事。對共產黨很同情。可是並不被買賬,一篇“別了,司徒雷登”把他打入另冊。因為他偏向,國民黨對他沒有好感,而且他最終也失去了美國政府的信任。晚年淒涼,鬱鬱而終。同勞倫斯相比,他的政治地位更高,但是沒有軍功,所以沒有像勞倫斯那樣更具傳奇色彩,得到廣泛的尊崇。但他的一生如果拍成電影,也一定好看,因為他涉及了宗教,教育,政治等領域,中國近代史上有他的腳印。中國人民實在是不應該忘記他。感謝decor君想起了他,引起了這個話題。。。但願中美兩國的曆史都能還給他一個公正。。。


點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曉青的評論:

謝謝曉青!感謝你的鼓勵!雖說是自說自話,重在消遣,但言之有物也是必不可少的。承蒙告知你的感受,不勝欣慰之至。。。誠謝!

decor 回複 悄悄話 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也是一個和勞倫斯一樣的人。他服務於中美兩國之間。要是能拍成電影也是一個傳奇吧。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特別喜歡看你寫的影視評論,全麵,客觀,引人入勝。
點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花兒朵朵的評論:

謝謝花兒君!這片子是1962年拍的。是要再看看,在你有了一定的閱曆之後,再看的感受就會大不相同了。。。


點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megchen的評論:

謝謝Meg.!感謝你的鼓勵!正像你所說的,“這部電影可以講的東西太多了”。既有人物的偉大,又有史實的厚重,還有導演的才華,加到一起,成就了這部經典的不可比擬的輝煌。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都有說不完的話題。實際上從1962年這部片子誕生以來,影迷們就一直處於對它的感慨與讚歎之中。勞倫斯這個人成為許多人的偶像。大衛•裏恩借此成為花開二度的奧斯卡最佳導演。彼德•奧圖爾一夜之間家喻戶曉,後來又在《末代皇帝》和《特洛伊》中有過出色的表演。

這部影片締造了一個將真實與傳奇融為一體的神話。曆史上的勞倫斯與電影中的勞倫斯不可分割地完整地統一了。。。很欽佩你讀過《七根智慧之柱》和有關勞倫斯的另一本書。勞倫斯在軍事上的功勳令人歎為觀止,他的感情生活也被人津津樂道,可是影片的編導還是對他充滿了敬意,沒有在這方麵多加著墨。勞倫斯的詩《To S.A.》表現了他對阿拉伯人的愛是沒有保留的,其精神值得欽佩。。。



點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ITYS的評論:

謝謝ITYS君,的確如此,勞倫斯用膽識與行動贏得了阿拉伯人的尊崇。。。非常感人。。。




花兒朵朵 回複 悄悄話 印象中這可是部“很老”的片子了,看過,在學校裏,但沒看完……嘻嘻,看了先生的評論,有必要再好好看看。謝。
megchen 回複 悄悄話
點綴好!又是一篇佳作。這部電影可以講的東西太多了,你講的很有條理而又重點突出。非常喜歡這部電影,謝謝你的分享!

我讀過 Seven Pillars of Wisdom. 應該說電影好過勞倫斯的自傳,更富有傳奇色彩。我還讀過另外一本關於勞倫斯的書。一個勞倫斯迷尋著當年勞倫斯的足跡探究他的英雄事跡,結果發現很多事實與勞倫斯的書寫得不相符合,很有意思。剛才想把這本書也找出來,沒找到,不知放哪去了。

很喜歡這位導演的作品,每一部都是精品。他的《孤星血淚》(1946年)和《霧都孤兒》(1947年)是那麽早拍得,卻是我心目中最好的版本。

彼德•奧圖爾也是身手不凡的演員。長得也很像勞倫斯本人,充滿男性魅力。

最後與你共享勞倫斯寫在Seven Pillars of Wisdom扉頁上的一首詩。 這首詩的名子To S.A.讓許多人浮想連翩。

To S.A.

I loved you, so I drew these tides of men into my hands
and wrote my will across the sky in stars
To earn you Freedom, the seven pillared worthy house,
that your eyes might be shining for me
When we came.

Death seemed my servant on the road, till we were near
and saw you waiting:
When you smiled, and in sorrowful envy he outran me
and took you apart:
Into his quietness.

Love, the way-weary, groped to your body, our brief wage
ours for the moment
Before earth's soft hand explored your shape, and the blind
worms grew fat upon
Your substance.

Men prayed me that I set our work, the inviolate house,
as a memory of you.
But for fit monument I shattered it, unfinished: and now
The little things creep out to patch themselves hovels
in the marred shadow
Of your gift.
ITYS 回複 悄悄話

All gave some. Some gave all. Tears down ...
點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nightrose的評論:

謝謝nightrose君!所言極是。電影的編導沒有把勞倫斯塑造成一個神,而是還原他的本相:有膽有識,肯於獻身,也脆弱,有短處。所以這個角色才感人,有魅力,有血有肉,是一個真實的人。再加上他傳奇的經曆,阿拉伯的勞倫斯就變成了觀眾心中的勞倫斯了。。。


nightrose 回複 悄悄話 拋開電影對勞倫斯這個曆史人物描繪的是否真實這個問題,單單從電影中人物性格本身出發,《阿拉伯的勞倫斯》也沒有落入“高大全”的圈套。其中不僅反映了勞倫斯英雄和無私的一麵,也表現了他在道德上的掙紮和自身定位的困惑。
比如在穿越沙漠的過程中他冒著生命危險去救一個掉隊的阿拉伯人,最後卻不得不親手開槍把這個人打死(因為他引起兩個部落之間的糾紛,使好不容易集結起來的隊伍麵臨土崩瓦解)。
還有在電影前半部分表現的是他如何戰無不勝,贏得阿拉伯戰士們的敬仰和信任,也許他自己信心膨脹。此後在他和阿裏去Daraa刺探時他被捕和慘受折磨,被放回以後士氣盡失,對自己所追求的目標和價值產生嚴重懷疑,離開了那些追隨他的阿拉伯人。
當他再次身著阿拉伯長袍出現時,似乎已經不再是那個理想主義的勞倫斯了,他雇用聲名狼藉的職業土匪來做自己的保鏢,造成浩大聲勢向大馬士革進發,似乎這次隻要勝利和榮譽,可以不計手段(曆史上似乎他的隊伍並不是首先到達的,而是第三隻到達的隊伍)。他還指揮手下進行屠殺,即時投降者也不豁免,其價值判斷很值得商榷。
也許曆史上的英雄都是複雜的,尤其是戰爭中塑造的英雄。因為戰爭本身就不是善惡分明的,而是所有的“榮耀”都建立在血腥的殺戮基礎上的。
nightrose 回複 悄悄話 我也很喜歡這部片子,的確拍得很恢宏很有氣勢。
裏麵沒有美女和愛情這一點,雖然貌似打破慣例,但是不能說影片和性沒有關係。勞倫斯被德國軍隊抓住後,影片似乎暗示他受到德國軍官的強奸,以至於他被放出後心灰意冷,想要退出戰鬥。還有一些他的傳記作者對勞倫斯的性取向表示懷疑,似乎認為他是同性戀。如果這是真的,那就難怪他對女人不感興趣,也不會有什麽和美女的緋聞。
影片沒有交代的是勞倫斯本來是牛津大學研究中東考古的研究生,戰爭之前已經在當地做了不少旅行,所以才會對當地的地理,語言,文化和風土人情如此了解。
他無疑對中東戰爭中政治局勢有很大影響,不過在一些細節上學者對電影的刻畫也多有爭議。比如他是不是真的一心幫助阿拉伯人取得獨立,完全不顧英國軍隊和政客的計劃。“The real Lawrence, with the help of his vast knowledge of the different tribes, had himself drawn up a map of how Britain should divide up Arabia into many warring states, though eventually they would be divided up differently. This same map included the future Jewish state of Israel, as he was also a supporter of the creation of a Jewish settlement in the area of Palestine by means of expulsion of local Arabs.”所以似乎他的光輝形象也要打折扣。
不管勞倫斯,英國軍隊和政客在電影中被怎樣刻畫,以及是否準確,電影對阿拉伯人的描繪絕對不那麽正麵,幾乎就是把他們當作一群互相征戰的土匪,為了部族利益不惜破壞整個阿拉伯世界的平衡,而讓外來者(比如英國,法國,德國軍隊)占了便宜。當地的阿拉伯人在武器上極其落後,以至總要依賴英國軍隊的武器供給,在戰術安排上也是一盤散沙,隻能為眼前小利而戰,沒法互相合作。即使把控製權交道他們手中,他們也要自己吵得天翻地覆,打得一塌糊塗,最後他們還是要撤到沙漠裏過土匪的生活,而把管理權交道外國軍隊手中。不清楚這是不是對阿拉伯國家當時狀況的真實反映。不過相信阿拉伯人是不會很喜歡影片裏對他們民族性的刻畫的。
影片裏阿裏這個人物有時會表現出超出他民族的理解力和領導力,可惜這個人物是虛構的。而Prince Feisal不過是一個精於計算的當地部族首領。他雖然可能在戰事上或者治理方麵不占優勢,卻很善於利用形勢給自己攫取最大權利,撈到最大好處。他的形象並不比英國政客好多少。
點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zephyr2012的評論:

謝謝zephyr2012君!你形容得很傳神,他的眼神的確很迷人,很有魅力,也似乎很無助,令人很同情。。。

點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pupudelaclichy的評論:

謝謝pupudelaclichy君!這人太傳奇,也太有才,的確值得被當作偶像。。。


zephyr2012 回複 悄悄話 the actor's bitter blue eyes is very amazing, i want just see him.
pupudelaclichy 回複 悄悄話 我有朋友以他為偶像。 那天再去看下這部片子。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