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民主需要什麽條件,之一

(2010-11-15 21:40:23) 下一個


民主的良好運行需要很多客觀條件,其中最重要的第一條就是,享有完全民主權利的人群中不能存在嚴重的,根本性的,無法調和的對立。用毛主席的話講,就是不能有大量的“敵我矛盾”。


台灣政壇過去20年的鬧劇就是一個反麵教員:藍綠互相視為死敵,今天阿扁入獄固然是罪有應得,如果馬英九在2012年落選也必遭綠營的瘋狂報複,隨便搞個什麽罪名就可以下大獄。所以藍綠誰的日子都過的不踏實。同時,全民的能量和熱情都投入破壞性的,惡性循環的政治拚殺,而不是建設性的,良性循環的科研與生產,台灣的經濟近20年停滯不前。以改革開放前台胞在大陸人麵前的闊氣,誰想得到今天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人均GDP已經超過了台灣?


美國在1960年代之前一直不給黑人真正的投票權,這從客觀上長期保證了美國經濟發展所需要的穩定環境。可以說,使美國成為超級大國的最紮實,最健康,效果最持久的經濟成就,都是在黑人沒有完全享有民主權利的條件下取得的。從黑人取得平等權利開始,美國就走上了政治動蕩的不歸路,特別是越戰期間的反戰運動把美國保守和開放兩個陣營撕裂成 了勢不兩立的關係,視對方為enemy而不是象過去視為opponent,文化內戰cultural war已經進行了多年。長期內鬥已經快把家底消耗殆盡了。


隨著美國黑人,穆斯林和墨西哥移民放開了生孩子,而美國白人因為講究自我中心的享受而少生孩子,不久白人會成為美國的少數。如果那時黑人通過選舉控製了權力機構,強製白人為過去奴隸主對黑奴做工虧欠的報酬算帳賠償,白人新納粹和黑穆斯林之間會發生什麽形式的內戰呢?


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1999年的波斯尼亞:穆斯林,克羅地亞人,塞爾維亞人完全沒有共同利益,都隻效忠本民族,不效忠國家。顏色革命下的烏克蘭:東部親俄羅斯,西部親西方,兩下互相憎惡。而民主製度相對成功的國家往往是民族單一,沒有政治撕裂,象德國,北歐,日本,韓國,捷克。而被恐怖活動搞得奄奄一息的老英國,在北愛爾蘭就顧不得講什麽人權了。


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共建國前30年搞各種政治運動實際上是為實行民主創造條件:把對抗新製度的“地富反壞右”進行改造使其轉變立場,對堅決頑抗的一小部分關起來,有些鎮壓了,為的是把“敵我矛盾”轉化成“人民內部矛盾”。直到今天,這個任務也沒完成,國內還是有些人想加入美軍,想把中國變成殖民地獻給西方主子,但比起1949年中華民族的國家認同畢竟高得多了,所以今天中國大陸人民享有的民主權利的程度是中國曆史上從來沒有過的。什麽時候中國人民的內部團結,共同的價值認同達到一個新高度,中國的民主就具備了上一個台階的條件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