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龍應台:中國崛起應源自文明崛起ZT

(2010-08-02 15:41:02) 下一個
【多維新聞】台灣作家龍應台8月1日在北京大學百年紀念講堂發表演講時表示,她擁有一個“中國夢”,希望中國的“大國崛起”根源於文明的崛起。據《旺報》8月2日報道,龍應台是在南方周末、東方衛視聯合主辦的“完美·2010中國夢踐行者致敬盛典”活動演講中作出上述表示的。她說,她的“中國夢”希望中國的崛起不是來自於軍事力量或經濟富強,因為這樣的大國“很危險”;她希望,中國的“大國崛起”是根源於文明的崛起。她直言,衡量一個國家的文明尺度應包括多數怎麽對待少數,這中間當然也包括“13億人怎麽對待2,300萬人”。



龍應台在北京大學剖析兩岸人民的認同與差異

台灣音樂解說民情

演講一開場,龍應台以1949年後台灣的音樂演變,來解說台灣曆史與民情的轉變。她說,她小時候都是聽著《反攻大陸》長大,在國民黨教育下讀著國民黨的“教材”;到了1978年台灣人的夢開始破碎了,1979年台美斷交,台灣被孤立成為國際孤兒。這過程裏,有些人覺得被拋棄,有些人的“中國夢”因情感認同反而被強化了,所以當時出現一首歌《龍的傳人》。

龍應台還播放胡德夫所唱、李雙澤所寫的民歌《美麗島》,她說,這首歌集結了台灣人民的情感,也是部分台灣人開始從移民者真正融入台灣,對台灣濃厚情感的體現。從餘光中為《龍的傳人》作詞到描寫屏東枋寮的台語歌,代表了在台灣人民“夢的轉化”。

接著,她在北大百年講堂屏幕上播映了台灣的“美麗島大審”曆史照片,並帶領現場觀眾一一辨認照片中的人物,在法庭上咧嘴而笑的施明德、如今是高雄市長的陳菊,甚至為“政治犯”辯護的律師陳水扁。龍應台說,照片中與現今變化說明了、台灣民主變遷的過程。

禮義廉恥 台灣價值觀

龍應台說,如今台灣民主亂象,包括藍綠紛爭、本省與外省,還有立法院的打架,在她看來,這都隻是表麵,“大家不要被表麵給騙了”。不管台灣民主怎麽亂,在她看來,台灣人都有著相同的價值觀,這價值觀就是從小被教導的“禮義廉恥”。
龍應台指出,“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構成了台灣社會價值觀的基座,而且永遠不會改變。包括當初紅衫軍包圍台灣總統府時,很多民眾升起的天燈上就是寫著“禮義廉恥”四個字。

她強調,這是台灣人的夢,是可以與大陸人共同擁有的夢,也就是兩岸人民基本的價值觀。

免於恐懼的自由

龍應台指出,她看一座城市的文明尺度是,這座城市怎麽對待精神病患、對待民工、盲流;衡量一個國家文明的程度也有很清晰的尺度,就是國家怎麽對待弱勢、怎麽包容不同意見、怎麽對待“異議人士”,也包括多數怎麽對待少數,“當然也包括13億人怎麽對待2,300萬人”。

最後她引用80年代《野火集》風聲鶴唳出版後,離台赴歐前留下的一句話:“今天晚上站在這裏說話,深怕帶來什麽後果,但我有夢,希望有一天,我們可以在任何地方講我們想說的話,我們的下一代有免於恐懼的自由”。

龍應台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迄今無法獲準登陸,但她8月1日在北大百周年紀念講堂發表的演說,是龍應台首度獲準在大陸公開發表演說。在南方周末舉辦的這場活動中,她被致敬的理由:她是華人世界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她用文字創造了奇特的“龍應台現象”,她的作品具有柔軔的硬度,感動的力量和思考的鋒芒,她在完成自己夢想的同時,持續關切弱小者的夢想,其文字不動聲色地傳揚著普遍性的價值觀。

2010中國夢踐行者致敬盛典

由南方周末、東方衛視聯合主辦的“完美·2010中國夢踐行者致敬盛典”,7月31日晚在北京大學百年紀念講堂成功落幕。

在“中國夢”的主題曲中,學界泰鬥吳敬璉、“揭黑記者”王克勤、導演吳宇森、世博局名譽主席吳建民、作家龍應台、電影人薑文、現代藝術家徐冰等“中國夢踐行者”陸續登台,從胡德平、肖揚、江平、王石、張和平等手中接過“中國夢踐行者”致敬杯。易中天、陳丹青、白岩鬆等對話嘉賓隨後與7位被致敬者展開了精彩對話。
主辦方提出的本屆“中國夢踐行者”的甄選標準是:體現了中國新魅力的人,兼具家國情懷和公民意識,通過卓絕的努力,在所在行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是創造當下中國奇跡的中國人中的優秀代表。目的是激勵更多的中國人做更大的“中國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