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

堅強的京叭, 就是比你強~_~!
正文

(2005-09-28 01:11:03) 下一個
從小我到無我 釋聖嚴 一.禪是什麽? 首先我想告訴你的,禪不即是知識,知識並不離開禪;禪不即是宗教,宗教的 功效,可以從禪而獲得;禪不是哲學,哲學卻無法超越禪的領域;禪不是科學,科 學重實際,重經驗的精神,亦正是禪的要求。所以請你不要以好奇的心理來探索禪 的內容,因為禪不是東方人帶來的一樁新事物,自從有了空間和時間以來,禪就普 遍地存在於無窮大的空間與無限長的時間之中。 不過,在東方的佛教未傳到西方社會之前,西方人不知道禪的存在,東方人來 到西方所教的禪,事實上不是禪這個東西,隻是由於二千五百年前,有一位出生在 印度的王子名叫Gautama Sakyamuni的人最初發現了禪,而開了悟,稱為Buddha之後, 告訴我們認識禪的方法,這方法由印度傳到了中國,再傳到日本。印度稱它為dhyana, 中國的發音為chan,日本的發音為Zen,其實是一個東西。總之,禪是普遍而永恒的 存在,它用不著任何人來傳授,須要傳授的,乃是如何親自體驗這個禪的方法而已。 有人把禪誤解為一神秘經驗,或以為可以透過禪的經驗而獲得超自然的能力。 當然,從坐禪的修習過程中,可能使你在生理及心理的感覺上,產生種種奇異的現 象;也能夠從身心統一的練習之中,達到以心力來控製或轉變外在事物的目的。這 些被視為宗教奇跡的現象,不是學習坐禪的目的。因為這些現象,僅能給人一種好 奇心和誇大狂的滿足,不能解決人們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禪是從問題的根本著眼, 不先從外在的社會環境及自然環境的征服著手,而是先從對於自我的徹底認識做起。 當你認識了你的自我是什麽的時候,也同時消失了你現在所以為的這個自我。這個 自我觀念的重新認識,我們稱它為開悟,或者稱為見性,這是為你徹底解決問題的 開端。結果你會發現,你的個人與全體的現實,是一個整體,不應分割也不可分割 的。你自已有缺陷,才看到環境有缺陷,好像一麵凹凸不平的鏡子,裏麵反映的影 像也都是扭曲了的,又像波浪起伏的水麵上,反映出來的月亮,也是不完整,不寧 靜的一樣。假如鏡麵是光滑平整的,水麵是風平浪靜的話,鏡中的影像,水中的月 亮,就會使你產生如詩如畫的美感了。所以以禪的立場看人類所感受的苦痛與不幸, 主因不在我們所處這個地球環境的惡劣,不在人類社會的可怕,乃在於未能認識自 我的本性。 所以,禪的方法不是指導我們逃避現實,更不是教我們學著澳洲的鴕鳥那樣, 把向敵人作警戒的視線,收回來,藏到土裏去,就認為一切問題都解決了。因為禪 不是自我催眠式的唯心論者。用禪的功夫可以消除自我,不但自私的小我可以消除, 並且把哲學上被稱為真理及本體的大我也要消除掉。那方是絕對的自由。因此,一 個成功的禪者,不會覺得各種責任是負擔,也不會覺得生活的條件是對人們的壓力。 他隻覺得永無止境地發揮生命的活力,是絕對自由的表征。所以禪的生活必然是正 常的,並且是積極的。它是愉快地,並且是開朗的。原因是,禪的修行,是給你源 源不絕地提供方法,開發你智慧的寶藏,開發越深,得到的智慧越高,到最後,全 宇宙的智慧都為你所有,那時在你看來,包羅一切空間及時間,無一不在你的智慧 觀察範圍之內,這時的智慧即成為絕對,既是絕對,便連智慧這個名詞也用不著了。 到這地步,使你追求名利權勢的自我,或者逃避困苦艱險的自我,固然不見了,縱 然是能使這自我消失的智慧,對你來說,也是不必要的觀念了。 當然,一個修學坐禪的人,要想到達這個程度,從頓悟的觀點上說,雖然極容 易,在走向頓悟之門的曆程之中,則必須先有一番努力。否則,修習的方法,豈不 成了無用之物。 二、坐禪的三個階段 目前,我在美國教的坐禪方法,共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平衡身心的發展,達到自心的健康。 對身體方麵我們注重行、坐、站、臥的各種姿勢的示範和糾正。同時,教授行、 坐、站、臥各種運動的健身方法,是綜合印度的瑜伽及中國的導引,自成一套適合 於坐禪健身並有助於坐禪功效的運動方法。所以,一個坐禪而有了若幹效果的人, 他的身體必然是健全並且能夠忍苦耐勞的。對心理方麵我們注重人的煩躁、多疑、 憂慮、恐懼、意誌渙散等情緒的消除,使之建立自信、果斷、樂觀、寧靜和穩定的 情操。 一個好學生,在我們這裏上了五課至十多課就可完成第一階段,而能得到如上 的兩項顯著的效果。所以我們有一位學生在其報告中說:“我覺得打坐對我及另外 好些人極有用處,我們無論由於職業性或習慣性,差不多每分秒都在用腦的人,打 坐確實是很舒服,很需要的一種休息和調劑,即使沒有更遠大更重要的目標,僅僅 這一點,打坐已經是一種值得的修行。” 我給每一班學生上第一課的時候,總是要問他們每一個人,來學坐禪的目的是 什麽?希望在身體方麵獲得利益,抑是希望在心理方麵求取幫助?大多數是為了在 心理方麵求幫助而來學禪。可見今日生活於美國社會中的人們,在現實環境的強烈 剌激和壓擠之下,神經過度緊張,有很多人的心理都失去了平衡,除了嚴重到要去 請教精神科醫生之外,他們就來學習坐禪。我有一位婦女學生,她是某一著名大學 非常優秀的講師,初次見我,便問我能不能幫她一個忙,替她解除緊張不安的情緒, 我說,這對於學習坐禪的人而言,則是太容易的事了。結果,她在上了課之後,便 覺得坐禪對她的生活乃是一大恩惠。 這第一階段的方法很簡單,主要是使你放鬆全身的肌肉和神經,將注意力集中 於你所學到的方法上,因為肌肉和神經的緊張,關係著你的頭腦的活動,如果減輕 你的腦部的負荷,是關鍵所在。當你的妄念及雜念漸漸減少之時,你的腦部就可漸 漸地得到休息。腦部對於血液的需求量便越來越少,使有更多的血液,遍流全身。 同時,由於你腦部輕鬆的原故,全身的肌肉也放鬆了,因而血管放大,周身感到舒 適,精神自然感到爽朗,頭腦的反應也自然更為明快和輕鬆了。 如果僅為身心的平衡,而來學生坐禪的人,學完第一階段,大概就覺得夠了。 可是有很多的學生,經過第一階段,尚不夠滿足,有的學生根本也是為第二階段的 目的而來。 第二階段:從小我到大我。 當在第一階段的時候,僅能使你把渾亂的心念,集中起來,練習注意力集中之 時,照樣尚有其他的雜念,在你的腦海中或多或少地時隱時現。在觀念上你的目的, 是為了身心的健康,為了使自己練習坐禪而獲得利益。所以,純粹是自我中心階段, 談不上哲學的理想和宗教的經驗。到了第二階段,便要使你從小我觀念中解放出來。 到了第二階段,才是進入冥想(Meditation)的程度,在練習老師所教的修行方法之時, 要把小我觀念的範圍擴大,大到與時間及空間等量齊觀,小我融入整個的宇宙之中, 與宇宙合一,向內心看時,無限深遠,向外界看時,無限廣大。既然已與宇宙合二 為一,自己的身心世界便不存在了,存在的是無限深遠及無限廣大的宇宙,自己不 僅是宇宙的一小部分,乃即是宇宙的全體。 當你在坐禪時,得到如此的體驗之後,你便能理解到哲學上所講的理念或本體 是什麽了,現象的存在,又是什麽了。因為一切現象,是本體的浮麵或表層。以膚 淺的觀點看起來,一切現象,雖然千差萬別,各有不同的性質,實際上,現象的差 異,並無礙於本體的完整。比如,我們所處的地球,雖有無法計算其類別的動物、 植物、礦物、或氣體、液體、固體,不斷地在生滅變異,這是地球現象。若從地球 之外的其它星球來看地球,它僅僅是一個物體而已。隻要我們能有機會擺脫自我或 主觀的束縛,站到全體的客觀立場來觀察一切現象,就會把對立和矛盾的觀念打消。 假如再將本體和現象用一棵樹來作比喻,樹,無論大小,若從樹葉或樹枝的各個立 場看,它們是有差別的,各葉與葉之間,各枝與枝之間,也會發生互相磨擦的現象, 若從樹的根幹的立場看,不論是樹的那一部份,無一不是統一的整體了。 在這第二階段的過程中,能使你體驗到,你不是孤立的個別存在,而是普遍地 存在於深廣無限的宇宙之中,你與環境之間的矛盾,不存在了,對於環境的不滿、 忿恨、喜愛、渴望,也即是排斥和追求等的心理,自然消失,你所感受到的,乃是 寧靜和充實,因為消除了自私的小我,能把一切人和一切物,都視為由我的本體所 產生的現象,所以,愛一切人和一切物,如同愛護小我一樣,這就是一般大哲學家 的心量了。 當然,一切偉大的宗教家,也必定曾經有過這第二階段的體驗,當他們從小我 的境域中解脫出來之後,發覺自已的本體,即是全體宇宙的存在,自已與宇宙萬物, 無二無別,萬物的現象是由他們的自體衍生出來。他們有責任愛護萬物,也有權力 支配萬物,好像我們有責任愛護自己所生的子女,也有權力自由支配屬於自己的財 富一樣。這就形成了神與萬物之間的關係;把他們從冥想中體驗到的宇宙本體,人 格化而構成上帝的信仰;把上帝自愛這個大我的觀念,具體化而構成救世主或神的 使者的使命;把一切現象統一化而認作被創造及被救濟的對象。結果,有些大宗教 家,以為他們的靈的本質與神是相同的,由神的現實化而成為人,所以他們本身是 救世主;有些宗教家,以為他們的靈的本質雖與神相同而不可分割,他們的肉體的 現象,則為奉神之命而來世間傳達神意的使者。 一般的哲學家或宗教家,到了第二階段的頂峰,便會覺得他們的智慧是無限的, 力量是無窮的,生命是永恒的了。但是,“我”的範圍越大,自信心的程度也越強, 強烈的自信心,實際上就是優越感和驕慢心的無限升級,所以稱為大我,所以也並 不等於已從煩惱中得到了徹底的解脫。 第三階段:從大我到無我。 人到了第二階段的高峰後,自覺到“我”的觀念已不存在,但那僅是揚棄了自 私自利的小我,並未能把本體的理念或者神的實在也否定掉,不論你稱它為真理、 唯一的神、最高的權威、不變的原則、乃至佛教所稱的佛陀,如果你以為它是實有 的話,那都不出乎大我的境界,均不出乎哲學及宗教的範圍。 必須告訴你,到了第三階段,才是禪的內容,禪是無法想像的,它不是一種觀 念,更不是一種感覺,不是可用任何抽象的理念或具體的事物來說明它的。冥想固 然是普通的人通向禪之道路的應經過程,到了禪的門口,冥想的方法也用不上了。 正像用各種交通工具,把你一程一程地轉運到最後一個地方,前麵是一座高山的峭 壁。這座峭壁,向上看不見其頂,向左右看,不見其邊際。這時有一位曾經到過峭 壁那邊的人,向你指著峭壁說,禪的天地就在這座峭壁的那一麵,通過峭壁你就進 入禪境了。但是,他又告訴你,你別寄望用什麽交通工具,飛越它,或者繞過它, 或者穿透它,因為它是無限的本身,你不可能用任何方法通過它。 縱然是一位高明的禪師,把學生引到此處之時,也會覺得無能為力了,他雖然 是過來人,他卻不能把你拉過去,正好像母親飲食,不能使得她的不肯飲食的嬰兒 解除饑渴的道理一樣。這時候,他唯一能夠幫助你的地方,是告訴你,把你過去的 一切經驗,一切知識,一切你以為是最可靠最偉大最實在的東西和觀念,全部解除, 連你要進入禪境的希望也得解除掉。正像你要進入一座特別神聖的建築物之前,那 個守門的人告訴你,不但不準攜帶兵器,連所有的衣帽鞋襪也要脫下,不但要一絲 不掛,連你的肉體和心靈也要全部解除了,方許你進去。因為禪是無我的天地,當 你心中尚有一絲憑藉之物的時候,便無法與禪相應。所以禪是智者的領域,也是勇 者的領域,若非智者,不能相信解除了一切憑藉之後,尚有另一個境界會在你麵前 出現;若非勇者,要把自你有生以來,不論是思想的或知識的,精神的或物質的, 所有一切,全部拋棄,是很難做到的。 也許你會問:要作如此大的犧牲,進入了禪境之後,又有什麽益處呢?告訴你: 當你存有這個問題之時,你是不能進去的,求取利益之心,不論為已或為人,都是 有我的境界。中國禪宗的六祖教人進入禪境的開悟方法,是“不思善,不思惡”, 也就是把我與人,內與外,有與無,大與小,好與壞,煩惱與菩提,迷與悟,虛妄 與真實,生死之苦與解脫之樂等等的對立的觀念,全部打消了,禪境與悟境才會發 生在你的生命之中,使你獲得一個新的生命,這新生命是你本來就有而未曾發現過 的。禪宗稱它為父母未生你之前的本來麵目。這既不是肉體身心的小我,也不是宇 宙世間的大我,乃是不受任何煩惱束縛困擾的徹底自由。要進入這樣的禪門,並非 易事,許多人學了數十年的禪,靜坐了數十年,仍然不得其門而入。如果你的因緣 成熟,或者遇到了高明的禪師,在他的悉心督促之下,進入禪門,也不困難,他會 采取種種使你看來似乎違背常情常理的態度,動作、語言,作旁敲側擊的引導,使 你很快地達成進門的目的。當這位禪師告訴你,你已進門的時候,你才發覺,禪是 無門可入的,未入之前不見門在何處,進入之後,門也並不存在,否則便有內外之 分及迷悟之別了,若有了分別,仍不是禪。在第二階段時,雖已覺得我是不存在的, 宇宙本體或最高的真理仍是存在的;雖然存認,一切差別的現象,不過是宇宙本體 或最高的真理的衍生,內在的本體和外在的現象,仍是對立的,除非等到一切現象 的差別全部消失,而回歸於真理或天國之時,才是絕對的和平及統一之外,當現象 界還在活動著的時日,矛盾和憂患,痛苦與罪惡,仍是免不掉的,所以哲學家和宗 教家,雖見到了本體的寧靜,卻無法驅除現象的混亂。 進入了禪境的人,所見的本體和現象,不是兩樣對立的東西,甚至也不能用同 一隻手背和手掌來作比喻。這因為現象的本身,就是本體那個東西,離開現象,並 不另有本體可求,本體的實在,即在於現象的不實在之中;現象是變幻不已的,沒 有常態的,這就是真理。當你體驗到了現象不是實在的東西之時,你便從現象造成 的一切的人我,是非的觀念,以及貪欲。忿恨、憂慮、驕慢等的煩惱心中得到解放。 你不必追求寧靜和清淨,也不必厭惡煩惱與雜穢。你雖生活在現實的環境之中,任 何環境,對你而言,無處不即是清淨的佛土,未悟的人看你,你是平常的人,你看 平常的人,則無一不與諸佛相同。你自覺你的自性與諸佛的自性一樣,佛的自性普 遍於時空,所以,你會不期然而然地運用你的智能和財力,普施於一切處,一切時 的一切眾生。 這是我向你透露了一點進入了禪的悟境之後的心境,也是從小我而到無我的修 行過程。不過,最初開悟而進入禪境的人,在禪境的曆程上,尚在起步的階段,好 像一人個從未喝過葡萄酒的人初嚐一口,他就知道葡萄酒的滋味是什麽了,喝過之 後,葡萄酒不會永遠留在他的口中。禪的目的,不是教你淺嚐一口即止,而是要你 把整個生命與葡萄酒融合為一,乃至忘卻了你或葡萄酒的存在為止。因此初入禪境, 不過是初嚐一口無我的葡萄酒而已。嚐到一口無我的滋味之後,還有多少路程要走, 尚有怎樣的景色可見?如有機會,下次再告訴你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