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裝B黨,文藝腔以及女流氓

(2010-05-30 17:20:32) 下一個
很好玩的一個轉帖,作者不詳:

記得在安妮寶貝當紅的時候,某一個中午,我跟我母親大人聊天。我說,安妮寶貝就不知道在想什麽,老逼著女孩兒一定要有“海藻般的頭發”,一定要穿棉布裙子,男士襯衫還一定得是北歐某個牌子的,最可怕的是,還不讓人家穿襪子。我媽揮舞著鍋鏟回頭衝我說了一句“不穿襪子?那還不得雞眼呐~?”事實說明,廣大樸素的勞動人民總是很現實。

前幾天看某人博客,居然又看見了“海藻般的頭發”,“匡威帆布鞋”“陳綺貞”“星巴克”之類的組合。我就疑惑了,高中時代空虛的緊的時候這樣矯情一番也就罷了,到現在這把年紀了怎麽還不知收斂那?作為一個女流氓,我不能理解其思維。

關於裝B黨,文藝腔以及女流氓的區別,其實是很好說的。舉個例子。

原句:我今天在星巴克喝了一杯咖啡吃了塊蛋糕。

裝B黨:今天逛過Lanvin之後,躲進Starbucks偷得幾許閑時。點了一杯Espresso Macchiato和巧克力鬆露蛋糕。但其實還是更中意廿一客Silent Night的帶著肉桂馨香的豐沛口感。聽到Diana Krall的《Let it Snow》。

文藝腔:陽光熙攘。彳亍。隻是倦怠。不管走過多少地方,看過多少人,也還是要記得你的樣子。去了星巴克。點了最簡單的咖啡與蛋糕。最簡單。然而,卻也最完滿。又聽見Patricia Kaas的《If You Go away》。迫不得已。又想起你。

女流氓:今兒晃蕩累了,跑星巴克去蹭個空調。沒錢,就點了個最便宜的咖啡和蛋糕。看見一美男,嘖嘖...把他收後宮裏去就好了~

必須說明的是,以上那些個歌名是我聽過的歌裏比較符合的。如果哪位裝B人士或文藝人士覺得不滿,有辱自己品味的話,請通知在下。

首先,從基本特點方麵來闡釋下這三派的原則。

裝B黨:
1’說話不夾英文就會死。(法語意大利語日語西班牙語視情況添加。)
2’他/她說過的牌子和吃的東西絕對得是大部分中國人民都沒聽過的玩意兒。
3’永遠要說,其實啊,還是哪哪哪的什麽什麽好~


文藝腔:
1’不打句號就會死。
2’他/她聽過的歌看過的書絕對不能讓你聽過。
3’永遠要有一段不知道哪輩子失去的愛情/友情。


女流氓:
1’不見美男就會死。
2’她提到的任何東西都是大部分人民都知道的。
3’永遠相信美男無窮盡,愛情是個屁。

當然這些隻是基本款,各派人士常常在基本款上推陳出新。由於本人沒有實踐過,暫且按下不表。

其次,從文學和音樂方麵來詳細說明前兩派的特點。由於第三派的特點寫出來一定會被和諧,在此也就不提。

對於裝B黨來說,文學這種東西,是隻要知道名字和內容梗概的東西。這個好說啊,豆瓣上滿地都是呢。時不時給你說個你從來沒聽過的作家寫的你從來沒聽過的書以博得眾人敬仰。但是,除了書皮兒和書評她也沒見過那書長什麽樣。

音樂則隻要知道幾個爵士,獨立,民謠的歌手和歌也就完了,至於什麽飛輪海啦東方神起拉,這組合那歌手,通通說沒聽過。

他們要做的主要工作集中在記牌子和食物名稱。他們能夠把明明很簡單的中文演繹成各種長篇累牘的英文法文日文意大利文,但興許她的法文隻熟練掌握“Bonjour”“Jet’aime”,日文隻熟練掌握“雅蠛蝶”“kimoji”,意大利文更是隻用得上“Ti amo”。

對於文藝腔來說,要做的功課就比較多了。

什麽45度仰望天空,海藻頭發和不穿襪子那是基本功課,高端者才不屑糾結於這種事咧。張愛玲拉,村上春樹拉,張小嫻拉,亦舒拉,才是他們的菜。就恨不得一見Hollywood就說“荷裏活”,一說婚紗就是王微微,一說天空就一定很希臘,一說香煙就嫋嫋,一說花就是鳶尾雛菊,還得明明就談過那麽幾次乏味戀愛一定要一說到往事就開始憂鬱難過。

對於音樂的部分,決不能聽流行。爵士也好,獨立也好,民謠也好,實驗也好,哥特搖滾也好,都得涉獵。國內一定要說隻聽陳綺貞、蘇打綠、王若琳之類,啊不對,他們得說“陳老師”“sodagreen“和““Joanna”。

說得不好聽一點,就是在小眾音樂即將走向大眾的時候開始嗷嗷,哎喲我最喜歡那啥啥了。當我老人家初二在一叫《中學生》的雜誌上看到陳綺貞和陳珊妮之後開始聽她倆的時候某人可沒說自己最喜歡陳綺貞了。

我就等著呢,看什麽時候又有人跳出來說,哎喲,我最喜歡楊乃文/左小祖咒/周雲蓬了~~

行了,也說得差不多了,我要去做女流氓的每日功課了。等到我再遇見讓我恨不得抽死的人再上來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catnip 回複 悄悄話 好文,嘎嘣脆!
登錄後才可評論.